生猛歷史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最大的內陸國家,也是曾經蘇聯重要的加盟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哈薩克斯坦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俄國長達二百餘年的統治留下的“俄化”印記依舊十分顯著。為了建立單一民族主體的哈薩克民族國家,哈薩克人開始了“去俄化”的歷程。
圖/哈薩克斯坦馴雕人
哈薩克人的哈薩克
據1979年統計,哈薩克共和國內各民族的人口數和所佔比例如下:哈薩克人528.9萬,佔總人口的36%;俄羅斯人599.1萬,佔40.8%;烏克蘭人89.8萬,佔6.1%。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等合起來則大大超過了哈薩克人所佔的比例。這種主體民族僅為國家人口總數三分之一的怪異現象立馬造成了哈薩克國內的極度恐慌。
圖/執政二十七年的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在盲目排外思想的指導下,哈政府在獨立後,就提出建立“哈薩克的”“單一民族國家”的建設方針,全國政策開始全面向本族傾斜,哈薩克斯坦各國家機關、立法與司法部門、銀行、海關及地方自治機構等的領導職務中,哈薩克族幹部比例由原來不足一半快速提升到80—90%,而一些總統直屬的要害部門的重要職務基本上全由哈薩克族幹部擔任。
文化戰略
民族語言政治化則是哈薩克政府在政治文化層面的強力戰略。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哈薩克族成為主體民族,新領導集團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有意將哈薩克民族主義推向高潮。在1995年第一部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哈薩克語的國語地位。
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還人為地在共和國政治生活中有意抬高哈薩克語的地位,在各級領導幹部的選拔和配備上以會講哈薩克語為條件,所有國家公務人員必須會熟練使用哈薩克語,而1996年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人懂哈薩克語的只有不到8%,這實際上等於排除了俄羅斯等非主體民族幹部從事國家管理的可能性。
圖/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
國家政策的歧視導致大量的俄羅斯人從上層崗位上大量撤退返回俄羅斯,而哈政府又同時以“迴歸故里”為口號號召留居前蘇聯加盟國各地的三百萬哈薩克人返回哈薩克。這樣大量的人口遷出與遷入徹底最終改變了哈薩克的民族結構與政治面貌,使得哈薩克斯坦逐漸成為了哈薩克人為主體的民族國家。
參考文獻:1. 熊坤新主編,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熱點預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