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獲得客戶「轉介紹」的終極祕訣

我經常跟朋友說:"客戶渾身都是寶"。基本來講,客戶的價值有:

1.購買產品。

2.轉介紹。

快速獲得客戶“轉介紹”的終極秘訣


前面一項都容易開發,但是第二項卻讓很多人頭痛。不知道該如何發動顧客來"讓大家告訴大家",幫助自己實行"轉介紹"。其實,鼓勵客戶進行"轉介紹"有很多種方法,我下面介紹一種比較隱蔽而功效顯著的策略。

小飼料公司的"市場稱霸"策略

一家臺灣小型養蝦飼料公司派業務員在東港、小琉球地區,賣養蝦飼料給"養蝦場" 每瓶1000元,但以前要經過"中間商"來開發客戶,每瓶以 700 元低價賣給中間商,讓中間商從中賺取 300 元利潤,即30%利益。

該飼料公司的老闆請來營銷顧問。這位顧問讓他停止經由中間商發貨,直接由業務員拜訪"養蝦場"。

老闆非常不解:東港、小琉球那一帶蝦場,可是很值錢的;如果沒有經過中間商推介,他們絕對不敢換用別人的飼料。萬一換用之後,蝦子死了,誰負責?所以經由中間商推介,他們方敢嘗試。

但是那位顧問卻堅持讓他們放棄中間商。同時,讓他們把目前已有客戶的資料拿出來。

目前僅有3 位客戶。其中有一位姓林的養蝦場老闆已經買四瓶,所以有 4000 元業績。這位林老闆還總以"大客戶"自居,經常要求飼料公司打折。

營銷顧問讓飼料公司從這位林老闆身上入手,來換種思路打開市場。

他們取出1萬元,送給林老闆,並跟他說:"我們都知道臺灣的農漁牧業很辛苦,忙過一陣子,就該喝酒輕鬆一下,這 1萬元讓您辦'爐主會'(臺灣民俗是'廟會爐主',要請客的。)您請客,我們出錢……"

"好高興哦,您怎麼知道我喜歡'喝酒'?錢快些拿過來!"蝦場林老闆非常開心。

"等一下,這 1 萬元在東港可以辦兩桌。您要在哪一家餐廳,我幫您訂酒席。兩桌可以開 20個客人名單,您趕快開出 20家養蝦場老闆的姓名,我幫您送貼子。"

於是,很快這位林老闆就把20 位同行朋友請來聚會。

在會上,飼料公司的業務員主動幫腔說話:"唉喲,他養蝦賺錢,當然是林老闆請"。

"我們養得很累,他怎麼賺?"有別的蝦場老闆問。

"用我們公司的飼料呀!"

林老闆因飼料公司的錢請客,立即幫忙:"對、對,他們公司的飼料不錯。"

就這樣,風聲外傳。每買 4000 元送 1 萬酒席費,客人名單不可重疊。結果,一個月內,把東港、小琉球客戶全數開發完畢。最後統計,市場開拓費才佔7%。經"中間商"一定要折損 30%,現在每1萬元可以開發2 家,每家4000元,等於8萬元,才用1萬,佔12%。而且以後"商品絕不打折,持續購買"。而且,所有客戶都與公司業務員喝過酒,有了一定的良好關係,市場很牢固。

親愛的讀者,這個案例是發生在臺灣20世紀70年代的故事。雖然過去了30餘年,但其中的智慧,卻一樣讓我們敬佩。小飼料公司的做法,本質上就是一種"轉介紹"的策略。

下面就讓我們來品一品其中的味道。

透視"轉介紹誤區"

有人問過我:"我很奇怪,我向客戶許諾過:只要幫我介紹一個朋友,就給他8折優惠。但是,為什麼願意幫我介紹的人,還是很少呢?"

在排除質量、價格等方面的問題之後,我問他:"你會因為有折扣,而熱情洋溢、積極主動地向親朋好友推薦商品嗎?"

他搖搖頭:"我想不會。因為,折扣事小;朋友事大。萬一讓朋友以為我想賺他們的錢,那就貪小便宜吃大虧了"

"對了!"我點醒他:"當商家與朋友對立的時候,99%的人會選擇幫助朋友,而不是幫助商家。所以,你的這種'收買式'轉介紹方式,當然效率低下……"

親愛的讀者,請你想一想。當與朋友相處的時候,你們可能會談論很多跟商品有關的話題。然而,這些話題的"背後",是否有商家的"利益"驅動呢?

我相信,90%的情況下,都是你自願談起的。而不是因為"8折優惠"。為什麼呢? 因為,人際交往,"朋友"之間的紐帶,基本都是"感情"、"關愛"之類的"人情"。尤其中國傳統文化裡,"人情"更是講究"純粹"的,都不太喜歡把"功利"渾在其中。即使有人出自"私利"之心,但也往往要隱藏起來,生怕別人發現,從而壞破感情。因此,某種程度上說:"功利"與"人情"是存在對立關係的。

所以,你要記住前面那段對話的精華:

折扣事小;朋友事大。萬一讓朋友以為我想賺他們的錢,那就貪小便宜吃大虧了。

這段話,就是人們之所以"牴觸轉介紹"的癥結所在。"誘之以利"的做法,本身沒有錯。但是,當你的"利誘"方法,讓顧客產生"會破壞人情"的誤解時,那麼,顧客就不會付諸行動。畢竟,每個人都是社會動物,人情是維繫人際和諧的重要支柱。有誰願意為了點"眼前利益"而犧牲多年培育出來的朋友關係呢?

"讓顧客告訴顧客"這種思路,本身是沒有錯的。而"轉介紹"之所以威力強大,就是因為它利用了"人情"的紐帶,更容易傳遞"信賴感"。但是,如果商家的做法是在"鼓勵顧客破壞這種人情紐帶"的話,那就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所以,你不應該通過"誘因"來"利用"人情紐帶;那種"利用"的思維,多半會讓顧客產生"破壞"的擔憂。

相反,如果你改變思維:不是在"利用"人情,而在"加強"人情的話。那麼,你就會看到顧客,由"擔憂"變成了"熱情"。

有效的轉介紹思維

通過商品價值,幫助顧客來加強自己的人際關係。

所以,"轉介紹"本質上就是對"人際圈"的利用,但在形式上,要表現出對"人際圈" 的加強——這樣,才會真正解除顧客的心障,從而由消極變積極,由冷淡變熱情。併成為你的"免費業務員"。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從顧客角度看問題"的價值定位。

改變了觀念,你就會發現:顧客都是很願意把好的商品信息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的。

只要把自己的"商品"轉變成為"顧客的人情交際行為",就可以借船出海,輕而易舉地把你的"池塘"成幾何級數放大。我將這種"轉介紹"技術,稱之為"人際嵌入"技術。

旋風般的"人際嵌入"技術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飼料公司在東港、小琉球的營銷案例。他們為什麼要"買4000元飼料,送1萬酒席費"呢?可否改成"買4000元飼料,給1萬好處費:只要幫忙介紹20個客戶"?

這兩種"說法"有什麼區別?

請客吃飯,是傳統的交際行為。但"幫忙介紹20個客戶"卻不是"交際行為",而是 "私利行為"。所以,兩種說法的核心思想是一樣的,但是,從顧客角度來看,卻有本質的差別。

無論飼料公司是否出酒席費,蝦場老闆都要跟同行交流、跟朋友交際,請別人吃飯。

所以,"吃飯"是一種維繫人情,鞏固人際關係的基本手段。而飼料公司的介入,不是讓他們"破壞"人脈,而是"加強"人脈——所以,養蝦場林老闆就會興高彩烈地接受"1萬元資助"。

你以為林老闆不知道,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轉介紹"嗎?林老闆當然清楚。所以,他就要"有所回報":幫飼料公司在"爐主會"上說好話。

因此,我們知道:想讓顧客轉介紹,就要把"商品信息"嵌入到正常的人際交往行為之中。

"人際嵌入"技術把"魚餌"嵌入到人際交往行為之中,從而把每個顧客的人脈圈都變成"放餌"的魚塘。

請你從上面這個"定義"出發,來重新解讀一下"飼料公司"快速佔領市場的做法:

(1)魚餌:買 4000 元飼料,送1萬酒席費。

(2)嵌入載體:人際之間的"請客吃飯"交際行為。

掌握了這種"人際嵌入"技術,你的轉介紹成功率會立即倍增,那就意味著你的"客戶數據庫"會快速倍增。也就是說:你的財富會快速倍增。

如果你渴望每天都能得到不為人知的賺錢秘訣和營銷策略,請立即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