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10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為了提高法國在歐洲各國中的地位,身為紅衣主教的黎塞留並未被歐洲那種宗教熱情及思想狂熱仍重於一切的觀念所束縛,而是秉持國家至上的原則,斡旋於歐洲各個國家之間,向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霸權掀起了不屈的挑戰。曾有人問黎塞留為什麼要這樣做,黎塞留說出了他那句擲地有聲的名言:“人或不朽,救贖可待來日;國無永生,救贖唯有當下。”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十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黎塞留上任之後發現,當時的法國實際上已經處在哈布斯堡王朝通過“聯姻外交”對法國形成的包圍圈當中。法國面臨的局勢相當緊迫,一旦戰爭按照預期的形勢發展下去,法國將徹底無力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權。黎塞留審時度勢制定了新的目標和策略。黎塞留上任之初,因為忙於平定內部的亂局,無力直接參與大戰,因此他通過外交手段極力促使英國、丹麥、荷蘭等國結成反哈布斯堡同盟。

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10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1625年,在黎塞留的不斷斡旋之下,英國、丹麥、荷蘭結成了同盟。就在這一年,丹麥出兵援助德意志的新教諸侯,使三十年戰爭由最初的德意志內部戰爭演變成了一場國際大戰。當1629年丹麥戰敗的時候,黎塞留又慫恿並資助瑞典到德意志境內作戰,此時的瑞典國王正是古斯塔夫二世。為了使德意志繼續保持分裂割據狀態,黎塞留還促使巴伐利亞選侯脫離德皇,保持中立。到了1635年,隨著國內局勢的平定,黎塞留終於得以公開地加入三十年戰爭的爭奪戰中。法國的參戰,迅速改變了戰場上的對峙狀況,也嚴重挫敗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銳氣。1642年,當三十年戰爭的雙方已經顯示出勝敗跡象的時候,黎塞留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在去世之前,神父問黎塞留要不要寬恕他的敵人,黎塞留坦然答道:“除了公敵之外,我沒有敵人。”

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10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這樣一個鐵腕人物,在一生中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使國王崇高和榮耀,他也使自己成為法國曆史上的傳奇。1638年9月5日,路易在王室城堡中誕生了,他的誕生本身就被看作是奇蹟,因為路易十三夫婦結婚20多年一直沒有生育,人到中年才喜得貴子。這似乎在冥冥之中就預示著小路易將有非同凡響的一生。路易十四繼位時年方5歲,由於年幼,一直由母親安娜攝政,而真正手操權柄的卻是紅衣主教馬紮然。馬紮然深得上一任主教黎塞留的信任,在安娜太后攝政後被任命為首相。馬紮然精明能幹,繼續推行黎塞留時期的內外政策。但是他接手法國事務時,正值三十年戰爭的決勝階段,為了籌備用於戰爭的軍費,他開始橫徵暴斂,不斷提高稅收,激起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隨著民怨的加深,“投石黨運動”爆發了。

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10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投石原本是兒童玩的一種遊戲,在此卻有破壞和反對當局的意思。164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為抵制政府的橫徵暴斂,聯合各地法院,以整頓政府弊端為名,向國王提出了諸種改革要求。對此,馬紮然和安娜太后不僅斷然拒絕,還逮捕了數名法官,以求殺一儆百。然而,此舉不僅沒有扼制住人民的反抗,反而在貴族的領導下,反抗的烈火越燃越旺,最後安娜和馬紮然不得不攜年幼的路易十四逃離巴黎。第二年法國貴族孔代親王率兵勤王,攻打巴黎的反叛貴族。巴黎的反叛貴族轉向西班牙求救,巴黎市民不願看到外國勢力的侵入,所以向國王和太后放下武器,路易十四回到了巴黎。沒過不久,孔代親王又不滿於馬紮然的大權獨攬、盛氣凌人,煽動貴族發動叛亂,路易十四再次與母親倉皇出逃。1652年末,戰亂終於得到徹底平息,路易十四得以第二次重返巴黎。

1618年在歐洲爆發的“三10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1661年,老謀深算的首相馬紮然辭世,這給了路易十四充分展現才能的機會。路易十四曾經坦誠地說:“如果他再活得長些,我將不知如何處置他了。”馬紮然去世之後,人們都等待著路易十四任命新的首相,但是國王卻沒有絲毫舉動,反倒親自處理各項政務。路易十四還下令將馬紮然的財產全部沒收,一方面使自己成為了最有錢的君主,另一方面收買了人心。當路易十四遲遲不宣佈新首相的人選,並叫各主管部門都向自己彙報大小事宜的時候,法國人民高興地發現,一個掌握實權的君主終於出現了。法國人民在經歷了黎塞留的獨裁,投石黨運動,馬紮然的搜刮之後,深深懂得穩定的王權對於秩序與安全的重要性,因為那至少不會回到人為的對立與廝殺中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