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今天我們說說嘉慶瓷器的鑑定方法。

一般來說,大家習慣把嘉慶道光一起說,但是為了讓大家區別開來,衚衕兒還是較為詳細的一個一個說吧。把自己對嘉慶瓷器的理解更透徹的給大家說明白為好。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嘉慶,愛新覺羅 顒琰,清仁宗,在位25年,也活了60歲,也算是一個長壽的皇帝。其實前朝皇帝越長壽,下一任皇帝就執政時間越短。這是封建世襲制度的慣例。康熙在位60年,雍正44歲才登基,執政14年就駕鶴西去,從而成就了乾隆。而乾隆的長壽甚至還做了三年太上皇,讓嘉慶皇帝頗為鬱悶。乾隆後期,清朝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由於對外貿易閉關鎖國,對歐洲工業革命幾乎聞所未聞。真正做到了兩耳不聞歐洲事,一心只進奢靡宮。因此到了嘉慶皇帝即位,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在下坡路上有逐漸加速之態勢。

其實嘉慶是個好皇帝,他也想做出一番帝業,但是由於乾隆後期已經糜爛到頂點,導致經濟極度衰退,加之閉塞的封建思想,嘉慶最終沒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以至鴉片戰爭的爆發也與軍事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說完歷史我們還是迴歸到瓷器上。既然咱們講鑑定,還是說一些特別一招靈的。

首先說說嘉慶時期的青花髮色。

嘉慶時期受到乾隆後期的影響,青花髮色多以浙料為主,青花的顏色多有暗藍色,或者黑藍色。總之就是不鮮亮。怎麼叫鮮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這三個都是外銷瓷,一下看懂了我估計

左邊的是嘉慶時期的瓷器。右邊的是康熙的,中間的是乾隆的。這麼明顯的區別,看清楚了嗎?雖然有光線的原因但是就是不鮮亮。因為嘉慶皇帝還沒有糜爛到根上,對於經濟以及民情還是相對體恤的,嘉慶早期的青花較之後期的乾隆,實際上要差很多。主要原因是乾隆爺當太上皇的時散盡國庫,驕奢之風無以倫比。嘉慶即位,經濟幾乎已經到了清代剛剛入關時候的水平。勵精圖治後,雖有中興之兆,但是無奈,以嘉慶皇帝一己之力要想挽回清廷的頹勢,難上加難。整體來說,嘉慶時期的青花髮色逐漸由深到淡,到後期就非常淡了。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後期嘉慶已經逐漸跟道光和同治很難分辨了

從官窯瓷器中我們能夠看出,嘉慶時期的官窯青花已經相對粉彩較少。畢竟青花很難滿足皇帝的審美,而更加節省開支又美觀的粉彩瓷器佔據了主流。嘉慶時期的青花髮色精品者酷似康熙,但還是略微深邃。因此在判斷時青花髮色是否發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特徵。

其次我們說說紋飾和畫法。

嘉慶時期青花的畫法延用乾隆時期的較多,但是畫工都粗糙了很多,特別是民窯瓷器。畢竟民窯我們見的相對還是比較多的。下圖展示兩張圖片風格幾乎相同的,但是畫工,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了吧。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哪個畫片好,你們能看的明白嗎?上邊是嘉慶唄,就這麼打差距,不比不知道啊

嘉慶時期的粉彩也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淡描,人物,都有了顯著的區別。下圖是人物的畫法上。一看便知了吧。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另外嘉慶時期盤,罐等器型的設計和畫法上都與前朝有了進一步區別。特別是在盤的紋飾上,多增加了蕉葉紋作為背飾,非常明顯的多在大盤的背面,這種圖樣在乾隆以前都相對較少。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出現類似這樣的葉子紋,基本都在嘉慶以後了。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礬紅,或者青花的這種紋飾,只有在嘉慶以後才有

第三我們說所款識。

嘉慶時期官窯款基本上改為了六字篆書,楷書款較少。官窯多以藍款為主。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我們在鑑定過程中經常看到大清嘉慶年制篆書紅款,這種款本朝的也有,後朝仿前朝的也有,民國仿的更有,唯獨到了出口創匯時期幾乎絕跡了。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這種是本朝的比較多。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這種屬於一眼活,不是民國的就是新的


現在很多冒充的嘉慶瓷器篆書款的都是後來燒的,仿民國的特別多,大家一定要注意。這裡可能有些人要問,為什麼出口創匯不仿嘉慶的呢?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沒人點破而已。中國瓷器以清三代為最佳,老外也喜歡康雍乾三朝的瓷器,因此犯不著去仿嘉慶的,反正老外也不喜歡。但是隨著三朝瓷器逐漸價高,嘉慶時期一些小精品也逐漸出現在世面上,價格儼然不菲,導致後期仿造者眾多,因此我們在鑑定時一定要注意,因為畢竟民國瓷器與近代仿品如果做舊水平高超的話基本上就沒啥區別了。

對於民窯款識嘉慶時期開始出現了印章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特徵,到了道光,同治就更多了。以前民窯的畫押款逐漸變成了印章款,按說是科技進步了,但實際上是經濟衰退了,大家連寫款也要省成本了。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這個沒什麼爭議的,本朝印章


第四我們說說畫片,有人說這不是跟前面第二個一樣嗎?還真不一樣,第二個主要是畫法,這裡我們多說說畫片。嘉慶瓷器青花的畫片山水已經逐漸變少,多纏枝蓮,纏枝菊,為什麼,一筆一勾貌似繁複,但其實簡單。畫山水,畫不好沒人要,畫好了太貴,就這個道理。因此花卉大多使用這樣的畫法。至於人物故事,我們會發現以前康熙時期的三國人物故事,西廂記人物故事等都絕跡了,開始出現的是什麼三孃教子啊,麒麟送子啊,百子圖啊,這樣的畫片。為什麼?因為嘉慶時期瓷器已經成為了某種奢侈品,開始有人使用他當嫁妝了。而這些民間寓意美好的畫片就開始出現在這些嫁妝瓷上,老百姓看的懂,也簡單好畫,於是便流傳至今。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嘉慶麒麟送子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嘉慶百子圖


最後我們說是器型和胎

嘉慶時期盤子都以內收口為主,盤型較大,無折沿設計,基本大多采用老百姓能用的起的器型。民窯瓷出現了500,300,200,150,100件大瓶,整體開始以大為美,以造型為美。但同時,大而笨的瓷器出產較多,胎質也相對乾隆時期粗糙很多了。釉水上,因為粉彩的出現,釉水厚度與前朝差距比較大,因此嘉慶以後的瓷器往往開始比較難判斷,我們在鑑定過程中一定要特別小心。還有就是有些器型是嘉慶以後才有的,非常明顯,我給大家列出幾個。

只要出現這種瓷器,大多是嘉慶以後的,除非官窯,否則年份一定不到三代。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衚衕兒說」清代瓷器鑑賞續篇五—嘉慶篇


以上是衚衕兒個人對嘉慶瓷器的判斷和理解,當然任何一個時期的瓷器都有好友差,嘉慶也一樣。官窯嘉慶也有非常多的精品瓷器,在收藏領域已經收到了熱捧,民窯的300件大瓶成對的,或者是單隻的在一些大拍上也有過10萬甚至20萬的表現。藝術品收藏,特別是瓷器的收藏一直都是熱火朝天的,雖然近幾年市場行情一般,瓷器的價格不溫不火,但整體上來說比器爆跌的文玩市場,瓷器穩中有升,收藏瓷器是在品玩一種文化,理解老祖宗的好東西,願我們能夠成為朋友,多在瓷器中交流,關注小火文玩,分享更多的收藏知識,衚衕兒每天都在這裡等待您的造訪。

以上均為衚衕兒原創,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官方網站:www.xiaohuowenwan.com

個人微信號:xiaohuowenwan

公眾微信號:xhwwsc,xhwwp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