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本文大概1500字,讀完約5分鐘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在外有貿易摩擦內要調結構防風險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確有所加大。那麼本次政治局會議釋放了哪些信號呢?

本文發佈於“經濟參考報”,轉載自“熊園觀察”微信公眾號,作者系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熊園的採訪文章,與各位讀者分享。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當前,我國各項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要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要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尤其是要著力穩住民營經濟和穩住資本市場。

在外有貿易摩擦內要調結構防風險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確有所加大。截至三季度末,我國GDP當季同比增長6.5%,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次低;10月我國PMI降至50.2%,為2016年8月以來最低。從根本上看,這的確是“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面對經濟運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本次會議延續了十九大、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一貫政策思路,包括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好三大攻堅戰等等,與此同時,相比7月31日政治局會議,也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優化。

其一,更加註重保持定力。

為有效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我們不能亂了陣腳,會繼續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各項政策還是會保持足夠的連續性,經濟結構轉型如此,改革開放如此,防範化解風險同樣如此。一句話,“要切實辦好自己的事情”。

其二,更加註重盤活民企。本次會議指出“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並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研究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換言之,穩住民企已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也是接下來各項政策的重心。畢竟,雖然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是眼下它們實打實地面臨著較大困境,尤其融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由此看到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最近幾個月來陸續出臺,相信這些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釋放。

其三,更加註重資本市場。相比今年4月和7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本次會議要求“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不難看出,這應是針對10月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劇烈調整做出的“回應”。的確,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情況下,我國必須想方設法確保金融市場運行穩定,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穩則經濟穩。

值得指出的是,考慮到經濟面臨的挑戰較為嚴峻,加之近來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有所鬆動,不少觀點便認為我國會搞“大水漫灌”的強刺激,甚至認為再度放鬆房地產調控。筆者認為,當前我國要穩住經濟,確實離不開基建的託底作用,但政策的思路並未明顯改變。具體看,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將堅持“既不過度依賴投資也不能不要投資、防止大起大落”的原則,並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也就是說接下來會著力穩定基建投資增速,但要大搞並不太現實;對於房地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仍是主基調,還是會“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當然,如果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也勢必會出進行結構化、差異化、精準化的調控。

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我們要有足夠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同時也要提高應變能力,加強政策前瞻性,做好預期管理。■

「解讀」熊園: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政策前瞻性


文章發佈於“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