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桃園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三人結拜歷經千年,非但沒有被歷史淹沒,反而成為一件流傳千古的佳話,更是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結拜”。

“結拜”這個詞聽起來總有些江湖氣息,最主要的還是現在許多武俠劇中都會出現這種橋段,比如說“天龍八部”中喬峰三人的結拜,讓人看著好不過癮,內心豪氣沖天。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那麼中國古代結拜是都都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結拜”的由來,其實它還有一個雅稱叫“義結金蘭”。

“金蘭”二字指的是朋友之間情投意合,到了後來成為結拜後兄弟姐妹的代稱,這個詞是早就存在的,現在普遍認為結義的起源就是劉關張三人的桃園結義,在此之前再難找出“結拜”的案例,有人說“三國演義”屬於文學作品,並不是正史,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習俗現象正是由文學作品中發展而來的,所以說劉關張發明了“結拜”並不衝突。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當然,自古以來還有一種“八拜之交”的說法,但這種說法與“義結金蘭”還有很大的區別,最明顯的就是他只是指關係,而義結金蘭雖同樣指關係親密,卻有儀式和誓言的約束,雙方的身份得到了明確的確定。

比如說八拜之交中的管鮑之交和伯牙子期之交,雖比劉關張三人要早,但並沒有記載他們擺壇立誓的說法,而劉關張三人的關係也被列入八拜之交之中。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值得一提的,劉關張三人結拜之後被後人紛紛效仿,在此期間出現了一種“江湖”文化,久而久之演變為一種具有人文色彩的習俗禮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昇華以及社會關係的一種定格式發展,包含了儒家思想中的“義”,君臣思想中的“忠”,而在社會發展的千百年中,提到忠義,人們必然第一個想到的是關公,關公儼然已經成為忠義的代名詞。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所以在其後的結拜儀式中大家都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探後上面掛著關公像,擺下祭品,人手一份金蘭譜,按年齡大小寫上名字按下手印,將血酒放在關公像前,歃血為盟,這種結拜方士頗具江湖氣息,但本質上似乎已經遠離了當初結拜的初衷,因此現在並不提倡。

所以說一提到結拜,許多人會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拜關公,但仔細想想,劉關張結拜之時怎麼可能拜的是關公呢?既然不是關公,那他們拜的又是什麼?

“演義”中有專門的記載,三人在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三人焚香拜誓,念劉關張雖為異姓,既結為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拜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有種錯覺

最後一句已經點明瞭三人拜的是什麼,即皇天后土,即是天地,古人相信神靈的的存在,而這裡的天地又可指天上以及地上的各種神靈,三人誓詞並沒有什麼江湖氣味,反而點名為天下黎民百姓,救國救民,這才是結拜之初的真正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