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3-U17集訓隊留洋計劃啓動 能否重現健力寶當年輝煌?

昨天中國足協在武漢召開了青訓工作辦公會,格外引人關注的是:中國足協將組建U13-U17各年齡段國家集訓隊送往歐洲和南美足球發達國家長期訓練比賽,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健力寶青年隊。健力寶模式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當時的主帥朱廣滬就說:“如果我們出去的人多一點,南美可以有兩撥人,再去歐洲三四個國家,每個國家也是二三十人,我就不信最後出不來人。”

U13-U17集訓隊留洋計劃啟動 能否重現健力寶當年輝煌?

1992年,健力寶集團出資贊助,中國足協組織派遣中國少年球員中較優秀者組成健力寶青年隊,全隊22人先後歷時五年三次遠赴巴西留學,這批球員中走出了張效瑞、李鐵、李金羽、李瑋鋒、郝偉、陶偉、隋東亮等多名國腳。外界對健力寶少年隊的評價褒貶不一,而健力寶計劃在實行了幾年之後也因為種種原因而停滯,但這次短暫的嘗試給中國足球留下了一批未來國腳。健力寶少年隊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衝擊2000年奧運會和2002年世界盃,從結果來看健力寶少年隊的嘗試嚐到了甜頭。

U13-U17集訓隊留洋計劃啟動 能否重現健力寶當年輝煌?

20多年前巴西人卡洛斯曾擔任健力寶少年隊教練,他與中方教練朱廣滬一起與這些孩子一起生活了18個月,卡洛斯就健力寶留洋模式和中國足球的發展有著自己的看法:“中國足球走健力寶模式是對的,但不能只靠一支健力寶隊,而是需要更多的健力寶隊走出去,中國足球學習需要有堅定的方向,不能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這方面日本足球就可以帶來啟示,他們一直在學習巴西足球,走技術流路線,到如今已經相當成型。”

在組織U13-U17梯隊出國長期訓練之餘,中國足協還將組織球探在全國選拔具有足球天賦和發展潛力的國內頂級青少年球員,送往法國克萊方丹足球學院或歐洲足球俱樂部常年培養鍛鍊,努力打造未來的世界級球星。事實上中國的教育體制決定了中國足球的水平,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儘管中國人口基數大,但真正願意讓孩子投入到足球運動中去的父母還是少數,讀書、考試、升學的傳統模式難以撼動,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U13-U17集訓隊留洋計劃啟動 能否重現健力寶當年輝煌?

健力寶模式只是提升中國足球的一種途徑。改變中國足球,一支健力寶隊肯定不行,但如果有很多健力寶隊,越來越多的人都堅定地學習足球發達國家,那麼提升將會成為必然。以巴西為例,巴西被稱為足球王國不是沒有原因的。巴西人民收入水平遠不及中國,但一旦成為球星就能改變全家的命運,這成為了巴西底層貧民孩子努力踢球的動力。走在巴西貧民窟中,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足球少年,他們渴望成為下一個羅納爾多、內馬爾,從而改變命運。巴西足球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中國足球沒有,擴大足球人口、抓好青訓是當務之急,否則探討健力寶模式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迴歸主題,中國足協這次要將多支年輕梯隊送到足球發達國家留學,球隊規模以及球員數量將遠超當年的健力寶少年隊,期待這些球員中能走出更多的“李鐵、李瑋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