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會有三翼機?原理與現代戰機無異,爲了性能做出的妥協


為什麼會有三翼機?原理與現代戰機無異,為了性能做出的妥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這麼一支軍隊,他們開著紅色的三翼飛機,翅膀上印著大大的鐵十字徽章。後來這支軍隊覆滅了,但其中一位紅色三翼機的飛行員卻成為了國家的空軍舵主,領導該國空軍再次走向輝煌。這支軍隊便是一戰的德國空軍。以上的描述可能會讓人詫異,為什麼會有三翼飛機呢?原因在現代戰機身上也能找到與之類似的設計,三翼是性能的妥協。

為什麼會有三翼機?原理與現代戰機無異,為了性能做出的妥協

先別吃驚,三翼飛機這種早期的破飛機確實在現代戰機身上有著類似的體現——那便是增大翼面積降低翼載,獲得更佳的低速性能。

可別小看了增大翼面積的操作,這種設計一點也不簡單。光計算飛機機翼的載荷重量就要花費設計師不少的功夫,還要計算增大面積後各點承受的壓力與飛行特性的改變。從一戰至今,增大翼面積都是設計師力圖提高飛機盤旋性能的靈丹妙藥。

為什麼會有三翼機?原理與現代戰機無異,為了性能做出的妥協

一戰的德國空軍有一位傳奇的人物,即裡希霍特芬——傳言中的紅男爵。之所以稱為紅男爵是因為當時空軍的顏色是紅色的。作為超級王牌,紅男爵便是駕駛著三翼飛機與英國的飛機們在空中纏鬥交火,直到將對面擊落。而這位超級王牌不能像後來的哈特曼一樣善終,作為空軍的死因卻是被地面的步兵用步槍打死在空中,不得不說尤為諷刺。三翼佈局可以增大機動靈活性,但是比起雙翼機,其翼撐更加多,阻力更加大,隨著德國的戰敗,也順應時代的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