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北宋將門:府州折家將,父子兄弟相繼,爲宋鎮守西北邊疆

今天談到北宋將門,拜後世的小說及電視劇影響,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楊家將。

被遺忘的北宋將門:府州折家將,父子兄弟相繼,為宋鎮守西北邊疆

彭于晏飾演的楊七郎

尤其是看到楊家“七子去六子回”時,更是感慨不已。

楊業的妻子佘老太君最後更是主持家門,不墜楊家將之風。

而這裡,則要說下佘老太君的孃家,一個真實歷史上的累世將門,但現在卻漸漸被後世所遺忘。

鎮守邊疆,累世將門

先勘正一個小點:佘老太君真實姓“折”,後來由於音相同,逐漸轉成了“佘”。

她的孃家就是鎮守西北邊陲近三百年、功勳遠超楊家將、當時名滿天下、如今卻默默無聞的折家將。

折家,從唐代開始就紮根府州(今陝西府谷),而且他們屬於漢化的鮮卑族後裔(也有說是党項羌後裔),與後來建立西夏的李氏家族屬於同一族源(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自稱為鮮卑拓跋氏後裔)。

有名可考的折家將門奠基人是唐末的折宗本,其出任振武軍都知兵馬使。

其後是折宗本之子折嗣倫,官至麟州刺史(轄神木、府谷兩地),此時已經是唐末五代亂世,折氏家族開始以武力統治府州區域。

折嗣倫之子折從阮,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當時正處內外混戰交替時期,折從阮率軍抵禦北方契丹入侵,戍守邊境,對於維護中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被遺忘的北宋將門:府州折家將,父子兄弟相繼,為宋鎮守西北邊疆

府州地理位置:北宋西夏遼邊境之地

折從阮後代中最為有名的是兩的兒子:折德扆[yǐ]和折德願,兄弟二人也被《宋史》中列為第一代折家將。

而《宋史》中關於折家列傳,足足寫了七代人,再加上折宗本、折嗣倫、折從阮,可謂十世將門。

讀《宋史》折家傳記,如同在讀一個將門家族的百年史詩,為國前赴後繼,蕩氣迴腸!

被遺忘的北宋將門:府州折家將,父子兄弟相繼,為宋鎮守西北邊疆

折家將部分譜系

折氏征戰傳家,父子兄弟皆英勇善戰,折家子弟幾乎參加了抗擊契丹、消滅北漢、抵禦西夏的所有軍事行動。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他們大多充當先鋒與統帥,尤其是西夏崛起後,折氏家族更是陷入了與西夏漫長的苦戰之中,前赴後繼,血灑疆場,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折家名將。

前後七代北宋將門

第一代折德扆和折德扆兄弟,均是少年從軍,在沙場之上長大。兄弟先後鎮守府州,抵禦契丹。

第二代中佼佼者是折德扆的兩子一女:折御勳和折御卿,以及嫁給楊業的佘賽花。折德扆死於任上後,折御勳領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改任泰寧軍節度使。

折御卿曾率軍大敗契丹大將韓德威,斬首五千餘級,韓德威“僅以身免”。不久,折御卿病重,韓德威欲乘機報仇,率眾來襲。御卿抱病出戰,《宋史》記載:“其母密遣人召歸。御卿曰:世受國恩,邊寇未滅,御卿罪也。今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言訖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

被遺忘的北宋將門:府州折家將,父子兄弟相繼,為宋鎮守西北邊疆

犬牙交錯,大戰之地

第三代中,以折御卿的四個兒子:折惟正、折惟昌、折惟信、折惟忠為代表,折惟信作戰勇猛,折惟忠善治軍,折惟昌智勇雙全,射術精湛,屢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皆戰死沙場,折惟忠亦死於永安軍節度使任上。

第四代中,以折惟忠的四個兒子:折繼宣、折繼祖、折繼閔、折

繼世為代表,均為抗擊西夏的領軍大將。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西夏國主李元昊親率大軍圍攻府州,折繼閔指揮士卒守城,堅持月餘。西夏人馬損失慘重,只得退兵。折繼閔乘勢出擊,俘敵數千人。

第五代中,以折繼閔的兒子折克行為代表,其隨名將種諤(北宋另一將門種家將)抵禦西夏軍隊,“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嘗喪敗,擄獲鉅萬萬”(《折克行神道碑》記載)。“每出必勝,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宋史》)。

第六代中,以折可適、折可大,折可求為代表。公元1098年,折可適率兵奔襲,俘獲西夏兩大酋長鬼名阿埋與昧勒都通,乘勝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此時已經是北宋末年,金國崛起,折家開始了新一輪的抗金戰鬥。後折可求因金兵挾持其家人被迫降金,卻被金人毒殺。折可求之子折彥文被迫率領家族離開世代居住的府州,西夏趁機攻佔府州,為洩多年來折家抗擊之恨,西夏軍掘了折家的祖墳。

第七代中,以折彥質、折彥文、折彥野為代表,此時已經是北疆沉淪。折彥質率兵與岳飛、韓世忠一起血戰金軍,但最終折彥質卻被貶到海南儋州,其後起起伏伏,但始終不忘將門遺風。

結語:這樣一代將門,卻在歷史長河中漸漸為後世所遺忘,唯一知名的佘太君還是因為其夫家才能流芳百世,可謂有些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