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碑帖錯字連篇?你想多了,他們是故意這麼寫的

避諱是古代封建社會

特有的文化現象

相傳起源於夏商周時期

古代帝王及其祖輩的名諱

臣民百姓在文書中是不可以提及的

在書寫過程中

他們必須避開這個字

於是就有了各種避諱方法

在傳世的碑帖中

最早可見於唐代

唐宋時期的避諱相當嚴格

不僅本字要避諱

連同音字(嫌名)也不能直接寫

元代因為統治者屬於蒙古族

方言不同

名字屬於音譯

所以沒有嚴格避諱要求

直到明代又恢復避諱制度

但並不嚴格

清代為滿族

他們不介意漢字諱

但從康熙時

又恢復了嚴格的避諱制度

總的來說

避諱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缺筆

這在法書碑帖中很常見

二是改同義詞

如"匡”改為“輔”(宋太祖趙匡胤諱)

三是改同音字

這個方法僅限於明清

因為此時不避嫌名(同音)諱

如改“弘”為“宏”(清高宗乾隆諱)

一起來看一些經典碑帖中的

缺筆避諱字

“虎”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國詮《善見律》

唐高祖祖李虎諱

中間少一“丨”

“淵”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唐高祖李淵諱

省略了中間的“米”

“淵”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陸諫之行書《文賦》

唐高祖李淵諱

直接省略了右邊“丿米丨”

“世”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柳公權楷書《大唐回元觀鐘樓銘》

唐太宗李世民諱

中間少一“丨”

“民”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顏真卿楷書《東方畫贊碑》

唐太宗李世民諱

少寫最後一筆斜鉤

“治”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唐·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唐高宗李治諱

省略口下面一橫

“殷”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北宋·米芾行書《蜀素帖》

宋太祖趙匡胤諱

少寫最後一筆“㇏”

“桓”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南宋·趙構楷書《養生論》

宋欽宗趙桓諱

缺寫中部與最下兩“一”

“玄”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出自清·姚孟起楷書

《臨歐陽詢》

清聖祖康熙(玄燁)諱

缺寫最後一“丶”

……

法碑帖中

還有哪些缺筆避諱字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書法屋綜合整理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古人碑帖错字连篇?你想多了,他们是故意这么写的

主編丨汪玉琪

總監丨馮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