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英雄馬永順「還帳」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在中國地圖上雄雞昂首的地方,在黑龍江的白山黑水之間,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綠色,那片鬱鬱蔥蔥的大森林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國家貢獻了社會主義建設所急需的木材。有一個人與這裡的一草一木息息相關,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稱的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

他50年前是全國著名的伐樹英雄;他50年後是遠近聞名的植樹模範。

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需要,他披星戴月,拼命伐樹。

伐木英雄馬永順“還賬”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馬永順先後十一次被評為黑龍江省、原東北森林工業總局勞動模範,還多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資料圖

為了綠化荒山,響應祖國植樹造林的號召,他帶領全家種樹“還債”。

半個多世紀以來,馬永順的命運始終與大山緊緊相連。

循著馬永順當年的足跡,我們一起走近那片神秘的大森林,探尋伐木英雄、植樹模範的傳奇故事。

“森林鉅子”視伐木為生命

1933年,馬永順從家鄉河北省寶坻縣(現屬天津市)頭溝莊來到當時被稱為“綠色監獄”的東北林區,受盡了日本監工和封建勢力把頭的欺凌和壓迫。解放後,九死一生的馬永順興高采烈地響應新中國的號召,做了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的建設急需大量木材。作為伐木工人,馬永順一心只想採伐更多的木材,支援國家經濟建設。

那時候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伐木人工人全是手工原始作業。

有一次,馬永順正用手工伐木作業時,一個樹杈突然掉下來,碰巧砸在他的腦袋上,儘管他戴著安全帽,但還是被砸昏了過去,工友們忙送他到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較嚴重的腦震盪,應休養一、兩個月。但是,馬永順醒來後,搖搖頭,扭扭腰,活動下手腳,都能動,就認為不礙事!趁醫生不注意,他偷偷地跑回山林裡去伐木了。

他的全部身心都撲在伐木工作中。他勤思考、善鑽研,一門心思琢磨如何提高伐木量和伐木效率。

上世紀50年代伐木工都是站著伐木,因此伐後的樹根太高。為了多出木材,馬永順先用手把樹根周圍的積雪扒開,一條腿跪在地上,讓鋸緊挨樹根採伐,使伐過的樹根由過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他的這一做法在東北林區得到全面推廣,僅此一項一年就為國家增收1400多萬元。

他每年一個人可以完成6個人的採伐量,創造了當時全國手工伐木的生產之最和年手工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國紀錄。他創造的“流水作業法”、“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銼鋸法”等被寫入全國手工伐木作業教科書,使手工伐木業的勞動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

對於他而言,伐木支援國家建設就是一切。他把滿腔的熱情傾注到興安大森林和祖國的建設中。

伐木英雄馬永順“還賬”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馬永順指導孫子植樹 資料圖

有一年秋天,林區下起了大暴雨,導致山洪暴發,通往林場的森林鐵路被沖毀了好幾段。當時馬永順因為靜脈曲張復發,小腿腫得厲害,正在家中休息治療。得知消息後,他從床上爬起來,抄起工具衝進搶險隊伍。他完全不顧冰涼刺骨的河水,手搬鍬挖堵缺口,腿上鑽心的疼痛也無法阻止他的腳步。突然,頭昏眼花的他栽倒在泥水裡。儘管如此,醒來後,他繼續運沙石、修路,硬是堅持了7天,直到鐵路通車。

為了周總理的囑託,“還債”半世紀

由於採伐成績突出,馬永順曾多次被評為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並先後14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歷史不會忘記馬永順,馬永順更不會忘記1959年。

這一年,他再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受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群英會。會後,一位工作人員把他領進人民大會堂的會客大廳,告訴他周恩來總理要親自接見他。馬永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切就像做夢一樣。過了一會兒,周恩來總理真地走進了會客大廳,他握著馬永順的手說:“你辛苦了,東北的林業工人辛苦了!毛主席非常關心你們林業工人,並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你們現在不僅要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多采樹採好樹,還要植樹造林,力爭越採越好、越採越多,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周總理的囑託一直縈繞在馬永順的耳邊,從北京回去後,他登上山頂,看到由於過多采伐而荒蕪的小興安嶺,他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一想到周總理的叮嚀,馬永順就睡不著覺。

伐木英雄馬永順“還賬”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馬永順帶領“馬家軍”上山義務植樹。資料圖

的確,砍樹不像割韭菜,砍完後森林還可以一茬茬地接著長,山上的樹砍禿了,要慢慢地植樹造林補上。他估算了一下:手工作業時,他一人抵六人的工作量,大概砍了36500棵樹。過去他採伐的樹木最多,所以他植樹造林的責任也最大,於是他下定決心“償還債務”:過去砍多少,現在就種多少!

他把周總理說的“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當作座右銘,決心在有生之年償還對大自然的虧欠。

然而,36500多棵樹,畢竟不是短期內就能栽種完的,這筆“賬”,他還了半個世紀。有些同志不解地說:“你過去採伐樹木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因為採得多,才成為了勞動模範;現在你又植樹造林,這是保護大山、保護生態環境,是你的新奉獻,談不上‘還賬’。”馬永順固執地說:“不管怎麼說,在我的思想中,我就是向大山還賬,我要不把這些賬還上,死不瞑目。”

1982年,即將退休的他仍然惦記著自己砍伐的樹還有8000多棵沒栽上。退休後,他把全部的時間都用於栽樹,風裡來雨裡去,爬山翻坡植樹造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1991年冬天,已經78歲的馬永順把兒女們召集在一起說:“我這一輩子砍了不少樹,估摸有36500棵,我要再栽這麼多把它補上。我栽了這些年,還差得很遠。現在我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我怕還不上。所以,你們給我幫忙還這筆賬。”第二年春天,馬永順就帶領由全家老少三代近20人組成的“馬家軍”浩浩蕩蕩上山造林。

在全家人的幫助下,1994年,已經81歲高齡的馬永順終於還清了“債務”。“‘賬’是還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就還要上山栽樹。”馬永順說。

伐木英雄馬永順“還賬”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馬永順守望著他像照顧孩子一樣培育的樹林。資料圖

從1982年馬永順退休後到1999年底,“馬家軍”堅持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為了青山後繼有人

黑龍江省鐵力市有一個面積達16197公頃土地的林場,這裡曾是馬永順幾十年來採伐樹木和植樹造林的地方。為了紀念為林場建設獻出畢生精力的馬永順,1998年6月,鐵力林業局將原有的二股林場正式命名為馬永順林場。

在林場即將命名為馬永順林場時,馬永順找到兒子馬春青,告訴兒子組織上要派一個馬家的人到那兒去當副場長,希望馬春青能去。關於子承父業問題,父子間還發生了鮮為人知的故事。

當時的馬春青任鐵力林業局物資供應科經理,局機關的工作環境比林場露天作業風吹日曬的工作環境優越得多;其次是經濟收入,他當時的年收入是林場收入的幾倍;再次是行業不同,他在原來的業務上得心應手,對林場工作則是門外漢。想到這些,馬春青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父親的提議。這令馬永順感到很失望。

但是馬永順知道要想保護植樹造林的成果,讓青山永續,就必須持久護林,所以,他必須物色合適的接班人。

儘管二兒子馬春青曾經拒絕了老父親,但他還是打起了馬春青的主意。經過再三考慮,馬永順再次找到馬春青,動員他去林場當副場長。

馬青春很認真地跟父親說:“爸,你想沒想到,我都這麼大歲數了,讓我去那個林場當副場長,我能去嗎?如果我去了,得天天和林場職工一起上山採伐栽樹,我這麼大歲數幹得了嗎?再說我還有糖尿病,我現在的工作也非常好,您這事對我來說確實非常難!您再想一想,換個人去吧!”

但是,馬永順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個林場的副場長非馬春青莫屬。

兒子也很為難,一方面是老父親誠摯的心願,另一方面是自己優越而舒適的工作,這種抉擇艱難。他很清醒:如果去做了這個副場長,將要面臨新的挑戰和肩負新的重任。

正當馬春青猶豫不決時,老父親第三次來找他。父親凝視著兒子,半晌,才語重心長地對馬春青說:“到那兒去吧,到那兒去看看,能幹多少就幹多少。”說完這句話,他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就在父親站起身的那一刻,馬春青一抬頭,看到父親滿如枯樹般的臉頰上掛著清亮的淚水,他心頭一震:父親在默默地流淚!父親是因為他的自私和固執感到傷心難過!父親的心願和新的職務、多年的業務和陌生的工作、不等的收入和患病的身體。

馬春青思緒萬千,該怎麼辦?如果自己不管不顧,老父親的心願誰幫他實現?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說:“爸,我去!我去!”同時,他的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為了實現父親的夙願,讓父親放心,他應下了父親的請求。

聽到兒子同意,馬永順喜出望外:是啊,應該去。到那兒工作肯定比你原來的工作要辛苦多了,你能多幹點就多幹點,身體不好就少乾點。馬春青哽咽著答應說:嗯!聽到兒子的這聲“嗯”,父親哭了:他的願望實現了,他的事業後繼有人了!

看到父親流淚,馬春青的眼淚再次湧了出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個樣兒來,絕不能丟父親的臉!

伐木英雄馬永順“還賬”的傳奇故事:造林17年,植樹5萬多棵


199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馬永順“全球環保500佳”光榮稱號。圖為馬永順領獎。資料圖

1999年10月22日,86歲高齡的馬永順帶著馬永順家人、林業局二中的30多名優秀學生幹部一起來到深山,植樹造林。誰能想到,這竟是他最後一次踏進這片他付出了一輩子心血的山林。第二年的春節期間,馬老因為突發心肌梗塞告別了他所熱愛的青山綠嶺,告別了他所追求的植樹造林事業。

馬永順的大兒子馬春山說“父親去世後,全家人從未停止過植樹,每年的春、秋植樹時節,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還是年老體弱的,都風雨無阻地聚在一起,按照慣例,在母親的帶領下,上山植樹。而且,一年比一年植地多。”

現在,包括馬永順林場職工、馬永順中學師生在內的壯大了的“馬家軍”還在不斷植樹“還賬”。他們守護著青山樹林,也守護著馬永順畢生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