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吐谷渾為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原居徒河之壽山(在今遼寧義縣東北),西晉末(公元四世紀初),其首領吐谷渾率所部西遷至今甘肅青海間。至其孫葉延,始以吐谷渾為姓氏。南北朝時先後屬宋、齊、北魏;北周時其王慕容誇呂始稱可汗,建都於伏俟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有地方數千裡”。


隋文帝時,吐谷渾可汗世伏遣使奉表稱藩,文帝以光化公主妻之。隋煬帝將通西域,因吐谷渾阻遏商路,出兵大破之。其可汗伏允率數千騎投奔党項,吐谷渾故地皆空,東西四千裡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隋末,伏允乘隋朝舉國混亂,盡復其故地。

唐初,高祖遣李安遠“使於吐谷渾,與敦和好,於是吐谷渾主伏允請與中國互市”。伏允子慕容順曾為質於隋,高祖應伏允之請遣其歸國。東突厥滅亡後,吐谷渾漸趨強大,成唐朝西南方向一大勢力。時至伏允年邁,由天柱王用事,“數入塞侵盜”,多次侵入河西走廊,威脅唐與西域的交通,併成為唐進攻西突厥的主要障礙。

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貞觀八年(634),伏允扣押唐使趙德楷,太宗頻繁遣使宣諭,不下十餘次,仍無所動,六月,遣段志玄、樊興等為行軍總管,率邊兵及契苾、党項兵擊吐谷渾。十月間大破之。追奔八百餘里,直抵去青海湖三十餘里處,吐谷渾倉皇驅青海牧馬而遁。接著,唐將李君羨敗吐谷渾軍於青海湖南懸水鎮,虜羊馬二萬頭而還。同年十二月,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彥、高甑生諸軍及突厥、契苾之眾擊吐谷渾。

貞觀九年(635)閏四月,李道宗敗吐谷渾精騎於庫山,伏允輕兵逃入沙漠以避唐軍,為阻追兵,沿途悉燒野草。諸將以為途無野草,馬已疲瘦,不可深入,不如撤軍鄯州(治今青海樂都),待馬肥再圖進取。侯君集說:吐谷渾於庫山“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偵察、候望)亦絕,看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李靖從其議。軍分兩道,分進合擊,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由北道,侯君集與李道宗由南道。

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侯君集南路軍於無人之境行軍二千餘里,氣候惡劣,盛夏降霜。經破邏真谷,其地無水,人咬冰,馬吃雪,艱苦備嚐。五月追及伏允於烏海,一戰破其主力,俘其名王。繼越星宿川至柏海後始與李靖軍合。李靖北路軍,先敗吐谷渾於曼頭山,斬其名王,獲大批雜畜,用作軍食;再敗之於牛心堆;三敗之於赤水源。五月薛萬均、薛萬徹又敗天柱王於赤海,是役薛萬均、薛萬徹又敗天柱王於赤海,是役薛萬均、薛萬徹輕騎先進,被困重圍,兄弟皆中槍,失馬步戰,從騎死者十之六七。左領軍將命契莖何力率數百騎救援,竭力奮擊,反敗為勝,敵披靡遁去。李大亮敗吐谷渾於蜀渾山,俘其名王二十人。李靖督率諸軍經積石山河源,至且末,直抵吐谷渾西境。伏允西走突倫川,將奔于闐。契芯何力選精騎千餘,直趨突倫川,薛萬均引兵從之,果敢追襲,沙漠無水,將士刺馬血而飲。終於襲破伏允牙帳,斬首數千級,獲雜畜二十餘萬,伏允逃遁,俘其妻子。伏允率千餘騎逃沙漠中,十餘日,眾叛親離,為左右所殺。

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吐谷渾王伏允的嫡子慕容順本隋朝之甥,為質於隋,久不得歸,伏允立別子為太子。及慕容順為唐高祖遣送歸國,意不平而鬱鬱不樂,至李靖滅伏允,其國人皆怨天柱王,慕容順順應眾心,斬天柱王,舉國降唐,國人立順為可汗。李靖奏吐谷渾已平,太宗詔復其國,立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趟故呂烏甘豆可汗。至此,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

太宗又慮慕容順不能悉服眾心穩定局勢,乃命李大亮率精兵數千為其聲援。由於慕容順曾久質於隋,國人不附,後為其部下所殺。幼子諾曷缽立,大臣爭權,國中大亂,十二月侯君集等率兵援之。

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貞觀十年(636),以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貞觀十三年(639)諾曷缽來朝,以宗女為弘化公主妻之。

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吐谷渾被吐蕃所滅,諾曷缽奔涼州,率數千帳內附唐。672年,唐置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子孫仍世襲青海地號,直至貞元(785~804)時為止。

大唐帝國討平吐谷渾始末,侯陳公千里追擊剿伏允

吐谷渾最盛時有王、公等號及僕射、尚書、將軍、郎中等官職。伏俟城中有小城、宮殿,佈局受漢地影響較多。王公服式略同於漢族。使用漢文。主要從事畜牧業,馬、牛、羊、駝數量很多。有良馬號為"青海驄"。所產牲畜曾大量輸往內地。喜射獵。以肉酪為糧,兼營農業,農作物有青稞、麥、豆。北界祁連山一帶,氣候較冷,產蔓菁、青稞。出產銅、鐵、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渾商隊很活躍,遠至長江和黃河下游,西至波斯。國無常賦,需要時向富室、商人收稅以充國用。刑罰簡略,殺人及盜馬者處死,其餘則徵物以贖罪。其宗教,原信奉薩滿教,西遷後,逐步信仰佛教。由於與漢族、契丹、沙陀等族人民雜居生活,吐谷渾移民逐漸與各族人民相融合,因而十一世紀以後的文獻中已不再有吐谷渾部落活動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