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鳴謝:之前發佈的一些文章,有盞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此,本人深表感謝。其實,學術上就是這樣,有爭執是好事,大家就會去查閱相關書籍文獻去證實,這本就是一個通過溝通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建盞復興之路還長,盼一同進步。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前日,向各位盞友介紹了 ,今天便給大家講一回,宋時建盞中的爆款——兔毫盞。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兔毫盞,因釉色斑紋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是建盞中較為常見大宗產品,同時也是建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宋代提到兔毫盞的地方非常多,兔毫的顏色紋理變化亦及其豐富。筆者在前文 中提到了,建盞的分類應採取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在兔毫的分類上同樣適用,下面根據宋人提及的一些品種進行必要的分類。

(1)金兔毫。黃庭堅《西江月》:“龍焙頭綱春早,谷簾第一泉香。已醺浮蟻嫩鵝黃,想見翻成雪浪。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無因更發次公狂,甘露來從仙掌。”金絲寶碗所指即為金兔毫,其毫中金光在使用中容易失去,能完好保存到今天的不多。褐色的兔毫較為多見,有些是在表面失去金光後呈褐色,有些則為出窯即為褐色,現在都列入到金兔毫之中。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2)銀兔毫。南宋陸游《村舍雜書》:“東山石上茶,鷹爪初脫韝。雪落紅絲磑,香動銀毫甌。爽如聞至言,餘味終日留。不知葉家白,亦復有此不?”銀毫即銀兔毫,與金兔毫類似,其毫中銀光閃爍,光澤強。但其中銀光失去或者是在釉表之下比較隱約的即呈現白玉色。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提到“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如今業內有一種觀點,銀兔毫即為宋徽宗所指玉毫,但銀和玉其色雖皆白,但質感卻有很大不同,一個耀眼一個溫潤。古人所表述選字都是力求形象生動準確,玉毫應另有所指。從標本中也發現了建窯窯工曾嘗試在黑釉中加入白釉來燒造白色的兔毫紋。銀毫和玉毫的區分尚有待考究,暫不進行細分。而銀毫中還有一類泛藍光者——藍兔毫,是從銀兔毫中變化而出,在這裡也列入銀兔毫。藍毫並非常見品種,為銀毫中較珍稀品種。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3)異兔毫。《大宋宣和遺事》:“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異乃不同常態,不同色彩或紋理。兔毫中有一種條紋和色彩同時變化的,就是人工釉色中菊花的原型,應該是異毫盞。另一種兔毫色彩多變,呈兩種以上色彩變化者也應稱之為異兔毫。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兔毫紋的顏色變化是由於窯內“氛圍”不同形成,氧化“氛圍”下會形成金兔毫,還原“氛圍”下多產生銀兔毫。亦有同一只盞,盞內黑釉而盞外黃釉的情況,而反之則少見。特殊情況下恐怕是盞外更易遭受空氣水氣影響所致。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眾所周知,宋人尚簡素,簡素至極,即為大道。兔毫盞底色通常為青黑,紋理自然,給人穩重樸實之感,極符宋人之審美,能被王公大臣所推崇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