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不上市,曾市值千億的娃哈哈,如今怎麼樣了?

用戶61639497470


2017年12月25日,杭州之江飯店,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中。40位民營企業家首次作為正式代表參會,他們中唯一一對父子(父女)檔是宗慶後與宗馥莉。73歲的前中國首富正越來越多地攜36歲的女兒走向臺前。

一個月前(2017年11月18日),一場6000人參加的慶典在浙江大學裡舉行。這些人是為娃哈哈慶生來了,30年前的校辦企業成長為飲品巨頭。和很多新興企業不同,這場慶典沒有明星,一身中山裝的宗慶後帶著全部人合唱了《歌唱祖國》。

(30週年慶典上的宗慶後)

那之後,上市與繼承話題被再度被關注,人們想知道,這家低調、保守的企業在多元化迷茫後又經歷了什麼?那位直率、固執的老人將帶來它走向何處?

杭州城裡雙巨頭

時間倒回到2012年10月,中國民營企業家峰會在杭州西子湖畔召開。宗慶後、魯冠球、馬雲、李書福、南存輝等民企領軍人物受邀為後輩頒獎。也許是因為更熟悉馬雲,主持人董卿把話筒遞給了馬雲,請他代表老一輩浙商發言。馬雲第一反應是把話筒遞給宗慶後,“宗總是我們老大,請他代表我們發言比較合適。”宗慶後也沒謙讓,接過了話筒,一切都那麼自然。

那年8月,《福布斯》發佈的2012年中國富豪榜上,宗慶後以630億的資產登頂首富。48歲的馬雲排名第11位,身價是214.2億。

除了這種公開場合,馬雲與宗慶後這兩位杭州企業家其實很少見面,也沒有私交。馬雲牽頭的江南會和湖畔大學,吸引了杭州半數企業家,但宗慶後幾乎從不參與,他更喜歡在自己簡陋的辦公室裡一邊吃盒飯一邊和員工開會。

4年後(2016年12月),宗慶後參加央視《對話》節目錄制,突然“炮轟”馬雲:“他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除了新技術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馬雲)本身不是(從事)實體經濟的,(能)製造什麼東西。”

不久後,馬雲在南京出席活動時談到了實體和虛擬經濟之爭:“不是技術讓你淘汰,是落後思想讓你淘汰,是不願意學習、自以為是讓你淘汰……不是中國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這被認為是馬雲對宗慶後批評的隔空回應。

這是公眾第一次注意到兩人的“思想交火”,但其實這不是宗慶後第一次在公眾場合表達對馬雲和電商的意見。之前大部分時候,這些聲音都被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懇請媒體給過濾掉了。兩人同為杭州企業家、且省市政府都支持發展電商,身邊工作人員因此經常勸宗慶後,“宗總,採訪和出去演講不要提電商,更不許講馬雲。”

對於被自己稱作“虛擬經濟”的電商,宗慶後曾經很困惑的問過員工:“為什麼東西還是一樣的東西,服務更好,還可以送貨上門,價格反而比實體還便宜,這肯定有問題。”於是他得出了“納稅不規範、偷工減料”的說法,認為電商搞亂了實體經濟的價格體系。

宗慶後的多數發言都會獲得公眾的好評與贊同,但這一次,他困惑地發現,輿論沒有站在他這邊,似乎連娃哈哈的員工,也未必都認同他的觀點。

這一年宗慶後71歲,馬雲52歲。在當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馬雲以1899.4億排名第二;宗慶後十年來首次跌出前十,身家495.8億。排名第一的,是另外一位與馬雲有過實體與電商之爭的大佬王健林(2211億)。

自信與固執

(娃哈哈早年產品兒童營養液)

宗慶後是自信的。在娃哈哈30年的發展史上,他聽過太多反對的聲音,都用自己的“威權”化解掉了;絕大部分時候,他都是最後勝利的一方。

一個至今仍讓他引以為豪的案例是“聯銷體”。1993年,娃哈哈的業務快速擴展到全國,娃哈哈營養液和果奶供不應求,可是年底盤點的時候,宗慶後被經銷商拖欠的貨款難住了。他由此決定,用利益捆綁經銷商,制定嚴格的價格體系,讓大家都有錢賺,但必須“款到發貨”;每年年底,娃哈哈的一級經銷商還必須繳納第二年預測銷售額的10%作為保證金。

這個“聯銷體”政策甫一推出,遭到了經銷商乃至業務員的強烈反對,很多人跑到宗慶後的辦公室大哭大鬧,可政策還是推行了下去。

事實證明,就是聯銷體成就了娃哈哈多年的輝煌。即使是到了產品不再炙手可熱的今天,娃哈哈仍然堅持款到發貨,困擾其他品牌的貨款催收問題,從來沒有在娃哈哈發生過。宗慶後的聯銷體系,還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引用為中國的渠道創新案例。

在聯銷體政策的支持下,娃哈哈的產品走進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村落。娃哈哈的新品,不出一週的時間,就可以從冰封的東北小鎮鋪到海南的小漁村。

代言人王力宏早年來杭州時,給宗慶後講過一個笑話:他的一位臺灣朋友到西藏旅遊,在偏遠的那曲地區,草地上除了牛糞,就是印著王力宏頭像的娃哈哈瓶子,驚訝的友人立即打電話給王力宏說:“原來你在大陸這麼有名!”

多元化與滑鐵盧

(娃哈哈30週年慶典)

每一年經銷商大會上,宗慶後進入會場時都會有山呼海嘯般的掌聲。這些與娃哈哈休慼與共的商人們,最愛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如何與娃哈哈一道、從小批發部成長為當地呼風喚雨的大經銷商的故事。

這些經銷商對宗慶後的信任,在娃哈哈嘗試多元化時到了頂峰。

2012年,宗慶後第一次在經銷商大會上宣講進軍商業地產規劃。儘管半信半疑,這些做了一輩子食品飲料生意的經銷商們還是選擇了支持。娃哈哈與浙江、湖南兩省的部分經銷商,通過集資參股的方式成立了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資17億元,主要投向娃歐商場,目標是5年內做到商業公司上市。

沒人能想明白,從來不知道自己穿什麼牌子衣服的宗慶後,究竟受了誰的啟發、在內部一片反對之聲中進軍商業地產?娃歐商場的失敗,是宗慶後固執決策第一次遭遇滑鐵盧,也讓手下人正視“宗總老了嗎”的疑問。

娃哈哈也曾高調進入白酒行業,但相比橫空出世的娃歐商場,白酒的決策邏輯外界尚能理解:其一,白酒和飲料渠道有相關性,其二,娃哈哈要支持從浙江調任貴州的地方官,支持當地產業。

白酒、商場,再到童裝與奶粉,這些被業界稱為“非關聯的被迫多元化”。對內,宗慶後曾在內部會議上寬慰員工,“任何事情都會有爭議,這很正常,只要自己心裡有數就好了。”

挑戰與思變

(宗慶後早年工作照)

2012年,娃哈哈還發生了另一個標誌性事件:營業收入首次下滑;2013年短暫恢復增長到783億元,但自2014年起再次持續下滑。一時間“娃哈哈不行了,宗慶後老了”的論調紛至沓來。

過於悲觀的論調對娃哈哈來說亦不公平。同時期飲品行業整體環境不濟,巨頭們都在對抗下滑趨勢,除了水、功能飲料銷量稍好外,果汁飲料、碳酸飲料、乳飲料銷量慘遭腰斬。這是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後,給全球飲品企業提出的新挑戰。

即使是業績出現拐點的2012年,娃哈哈利潤也達到80億元,之後的每一年,儘管同比有所下滑,利潤也沒有跌破50億元大關。有內部人士表示,早前利潤率在30%左右,現在是20%。雖然與互聯網企業無法對比,但是在哀鴻遍野的製造行業裡,這一數據依舊“拿得出手”。

渠道在變,消費者在變、傳播途徑在變,連員工都變了……一切都好像變得面目全非,70多歲的老人需要更多一點時間來明白髮生了什麼。

宗慶後並非沒有意識到變化,也並非一味拒絕改變。在剛剛過去的娃哈哈30週年慶典上,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螞蟻金服副總裁彭翼捷現身,宣佈雙方宣佈達成聯合營銷合作。

終於,宗慶後與同城的馬雲開始了第一次合作。

同樣在這次慶典上,宗慶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一改此前“不差錢不上市”的說法,表示“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環境無情,這位固執的老人開始思變;而每年數十億的純利、數百億的存款、這樣絕無僅有的財務狀況,對於宗慶後來說,是蟄伏過冬的資本。

遇襲與接班

外界之所以特別關注這家龐大企業,除了經營數據變遷,還有一件意外不得不提。

2013年的9月13日,早上6時,宗慶後像往常一樣獨自從市區的家中下樓,準備去公司。這是一個十幾年前開盤的小區,在杭州已經遠遠稱不上“豪宅”,但還是有嚴格的安保和門禁系統。每天,年過50歲的司機老王準時六點到樓下花壇等候,宗慶後會獨自穿過大堂和花壇上車。有時候宗慶後下來早了,就自己在小區裡走一走。

這天,49歲的蘇州人楊某經過周密地跟蹤,一大早就潛伏在宗慶後住宅的大堂,想當面討一份安穩的工作。震驚公眾的“首富遇襲案”就這麼發生了。

“我讓他去找常規渠道應聘,說現在不可能答應他的,他把刀掏出來,我就順手一推,就把手割破了,然後他就跑了,要不是受傷了,他不一定打得過我。”第二天,左手還扎著繃帶的宗慶後出現在辦公室,輕描淡寫地對手下描述事件的經過。而樓下,是一大群手持“長槍短炮”的記者在等待。

(宗慶後手受傷後參加工作會議)

“首富遇刺”的新聞和各種猜測傳遍大街小巷,可能沒有人想到,事情就是這麼的簡單。事後宗慶後沒有追究楊某的責任,拘留十五天後,楊某被杭州警方釋放。

“沒有宗慶後的娃哈哈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曾經被媒體一次次拋給工作人員,統一的回覆是,“沒有宗總,就沒有娃哈哈”。可那天之後,娃哈哈人開始重新思考起這個問題。

2004年,宗馥莉從美國學成歸來,媒體就開始詢問宗慶後什麼時候把公司交給女兒,那時他總是笑眯眯地說:“等70歲吧,把女兒扶上馬送一程,我也可以輕鬆一下。”

如今,宗慶後已經年過70,接班卻成為一個內部諱莫如深的話題,媒體採訪前多被告知不許提這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馬雲)。即使被問到,宗慶後也會說,“幹到幹不動的那一天,現在人的壽命長了,70歲還是壯年,我還能再幹個二十年”。

確實,宗慶後家族有長壽基因,宗慶後老母親已年近百歲,住在杭州西湖龍井旁邊風景秀麗的小村裡,日常也不太需要別人照顧;父親也是高壽,2013年時過世,享年九十多歲。

宗慶後健康狀況很不錯,就是抽菸導致了咽炎、血脂稍高但可控;也基本滴酒不沾。

73歲的宗慶後依然是娃哈哈工作強度最大、時間最長的人。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一週7天,一年365天。甚至是春節當天,宗慶後也是一大早去給父母拜年,然後直接回公司,“如果不讓我幹活,我可能很快就會死的”,他不止一次告訴身邊的員工。

“公主”宗馥莉被員工戲稱為“清泰宮”的娃哈哈總部,坐落在距離杭州老火車站不到1公里的清泰街上。這是一棟只有6層的小樓和停不下10輛車的小院,經常有拖著箱子的乘客問娃哈哈門口的保安火車站怎麼走,這些路人肯定不會想到,中國前首富就在這個破舊的小樓裡辦公。

宗馥莉在“清泰宮”狹小的院子裡有一個固定車位,員工只要看到車位上停著她的蘭博基尼或路虎,就知道“大小姐“來了。不過這樣的日子並不多見,她更多的時候會在位於蕭山的宏勝公司總部辦公。

宏勝是獨立於娃哈哈的經營實體,有16個生產基地、44家子公司,承載了娃哈哈約一半的產量。

(宏勝自有品牌KellyOne,宗馥莉英文名為Kelly)

宗慶後給女兒的規劃是“自己去試“,宏勝如今也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接受過西方正統商學院教育的宗馥莉給自己的目標是再造一家新企業,而不是接管娃哈哈,所以她根本不會參與娃哈哈總部的日常管理會議;偶爾來總部見父親,也不是彙報工作,通常是有事需要“請教”父親。

生活、教育背景不一樣,父女倆在企業管理方式、未來發展上意見不一致也不是秘密,但父女間仍有溫情互動時刻。

有一次,宗馥莉接受某女性時尚雜誌的專訪,拍了一組寫真,在談完工作後特地翻出來給父親炫耀。女兒趴在父親背上一頁一頁地翻著雜誌,父親滿臉微笑:“這個好看,這個怎麼穿成這樣!”“哎呀你不懂。”

也許正是受女兒影響,半年之後的宗慶後答應接受時尚男士邀請,作為年度人物參加了晚宴,並罕見地穿著一套淺色西服拍了一組時髦照片。

也許,公眾想象的娃哈哈接班永遠也不會發生,更有可能的是宗馥莉帶著她的宏勝走上與父親不同的道路。畢竟每年數億元的娃哈哈分紅,足夠她進行各種嘗試,而且從美國回來的她,更青睞資本市場。等到老父親如願工作到90歲再退休時,宗馥莉也都已經歷練到50多歲了。

穿30塊秋衣,用移動DVD的老人

意外遇襲事件發生後,娃哈哈保衛科在“清泰宮”小樓僅有的一部電梯裡裝了一個刷卡裝置,只有宗慶後和幾位秘書助手可以直達六樓,其他員工和訪客要從5樓經過保安崗許可才能上去。可這個唯一的安防措施實行了不到一個月就被取消了。

宗慶後自己坦然的很,“那就是個偶然事件,我又沒有敵人,不用這麼緊張。”他也從來都不在乎這些排場,相比於其他浙商,宗慶後從來不喜歡前呼後擁。總部的小樓裡白天只有兩位安保人員值班,還要負責停車協調等雜事。

遇襲事件發生後,保衛科派了一個保安每天跟車陪同他上下班,不到一週就被趕下車。即使在今天,宗慶後還經常一個人出差,只需要杭州和當地的司機接送一下,他自己值機、候機、逛書店;甚至還被人發現獨自乘坐杭州至寧波的高鐵,買的是二等座。

宗慶後在北京乘坐的是一輛近10年的奧迪A6,不加L沒天窗的;外出遇到飯點就是隨便找個乾淨的餐廳,在大堂用餐(幾乎從來沒有被人發現過);住酒店的時候,他也是自己去大堂商店買五香花生米。有一次,走訪完經銷商的宗慶後剛準備上車,又返回市場的小攤上買了一套老年秋衣,他說,“不到30元,還挺暖和”。

這時的宗慶後只是一位普通老人,唯一不同的是比大部分同齡人更操勞。

娃哈哈應該是全球唯一一家沒有副總的大企業,決策都要宗慶後一人拍板。早年有傳言說娃哈哈買一把笤帚都要他簽字,這是誇張了的說法,但娃哈哈的每一款產品口味、包裝和每一條廣告,都要經過宗慶後審核是真。

可即便如此,娃哈哈應該也是少有的“請示不隔夜”企業。

不管是在杭州總部、北京分公司,還是在某三線城市的分廠,每天晚上9點鐘左右,宗慶後結束一天的會議和行程後,秘書或當地的手下都會把從系統裡下載的彙報文件打印出來放到他面前。一杯茶、一盒煙、一支筆,他會處理完當天所有的文件,或者簽字同意,或者打回去,或者抄起手機撥回去詢問細節,這項工作一般會持續到11點或凌晨,再由秘書掃描上傳返回系統。第二天一早,娃哈哈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按照老闆的批示開展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忙完一天工作後,如果還有時間,宗慶後會取出他的移動DVD,看一集諜戰片緩解疲勞。若干年前ipad已經普及時,他還是愛這種古董級裝備。現在,不知道這位固執的老人是否已經學會用ipad,用智能設備瞭解這個翻天覆地了的市場與年代。



36氪


用“隕落”這個詞,講重了。但娃哈哈最近走下坡路,是事實。

最近幾年,娃哈哈的營收下滑確實比較明顯。2013年營業收入為782.78億元,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不但是中國最大的飲料生產商,也是中國第二大民營非上市公司,僅次於華為。但之後連續下滑,2014年銷售額720億元,下降7%;2015年娃哈哈營業收入494億元;2016年就只有455.91億元。因為娃哈哈沒有上市,數據來源是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2014(2015、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2017年該報告還沒有發佈,所以還沒有數據。

這其中有一些是意外因素,比如2014年,網上散佈的所謂“飲料中含有肉毒桿菌”等謠言,給娃哈哈造成重大損失。但娃哈哈連續“後退”的主要因素,是品牌和產品的老化,這對飲料市場來說是致命傷。

娃哈哈是依靠AD鈣奶起家的。然後又有了爽歪歪、八寶粥、營養快線、礦泉水等等系列產品。應該承認,娃哈哈這幾款產品,都曾經深入人心,每一個單品,都取得了非常棒的市場業績。所以娃哈哈成為中國飲料產業的NO.1,坐上了頭把交椅,並曾經把宗慶後送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但娃哈哈在創新上,顯然與市場需求是脫節的。每一個單品,持續發力之後,沒有新品迭代。比如營養快線,筆者本人以前有一段時間經常喝,兩三年時間都有喝,後來實在喝膩味了,再也不買了。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怎麼愛喝營養快線,因為口感不對味。

因為飲料這玩意不同年齡層,口感是不斷變化的。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口感也是不斷變化的。這至少說明,娃哈哈在產品創新上,是做到不夠的。

另外,娃哈哈在營銷上,創新也有效。

王力宏從1998年開端代言娃哈哈純潔水,20年不改變!夫妻都有七年之癢,一個品牌代言人20年不變,消費者怎麼不會有審美疲勞?而且現在年輕人迷戀王力宏不是很多啊,娛樂新秀不斷湧現,這樣一個老面孔誰理睬?

最後,娃哈哈錯過了電商這班車。

2016年,在央視《對話》節目中,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後炮轟馬雲稱:我認為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之前馬雲說過“五新”:指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馬雲稱,“五新”將對各行各業造成巨大的影響,成為決定未來成敗的關鍵。

而現在,網購已經成為人們常規選擇。2017年,中國網購市場達到6.1萬億,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

比起品牌、產品與營銷來講,理念更不應當老化,娃哈哈需要新的力量!公主接班已經勢在必行。


波士財經


說娃哈哈損落了,是不恰當的,不受媒體怎麼關注是真。

張瑞敏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這個話可以用來形容海爾,也可以用來形容娃哈哈。

現在說起杭州,人們只會想到阿里巴巴,想到世界巨頭馬雲爸爸,可曾知道從杭州走出了中國首富丁磊,可曾知道杭州有飲料巨頭娃哈哈和創始人宗慶後。

一段時間裡,我們炒作的是互聯網公司,以新浪、搜狐,後來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到最近3年,媒體炒作的是移動互聯網公司代表,比如摩拜、滴滴、美團、今日頭條。

想當年,聯想、海爾、蘇寧、娃哈哈才是最受關注的企業,是我所在媒體平臺《中國企業家》最願意追蹤報道的對象。

不要有什麼遺憾,這是時代在變化。

有人說,2016年8月是可以成為觀察商業世界巨大變遷的一個時間節點。資料顯示,從那時起,全球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中,第一次沒有石油公司、金融公司、零售公司、工業公司,全部變成了互聯網平臺公司。前5位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一年後,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突破了4000億美元市值,進入了前十。

生態型的平臺公司成為了新時代的英雄,一家飲料公司,連可口可樂都銷量連年走低,也不再在公眾熱切關注話題之列,何況娃哈哈乎。

其實,我每天走進便利店買一瓶酸奶時,我還是能清楚地看多“娃哈哈”三個字的,當我們拿起一瓶礦泉水時,很大可能拿的就是娃哈哈礦泉水,但當下及今後的更長時間內,我們都瞄準了高科技,瞄準了生命研究。

娃哈哈,就好好地,留在逝去的那份輝煌的過去時代中吧。


財經作家邱恆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很多80後和90後來說,哇哈哈是一個品牌名稱極其響亮的企業,尤其是大家記憶中哇哈哈的代言人王力宏。

10年前,王力宏曾和宗慶後開過一個玩笑說有朋友到西藏去旅行,在那裡地上除了牛屎就是印有自己頭像的哇哈哈礦泉水瓶。

確實,在那時候無論是礦泉水還是飲料,哇哈哈都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

但是近幾年隨著飲料市場競爭的激烈化,越來越多的飲料品牌開始崛起,怡寶就是最好的代表。現在只要你去一般的小賣鋪一定都會有怡寶,但不一定有哇哈哈。這說明,哇哈哈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被侵蝕。更何況,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更是有很大一批類似恆大冰泉、百歲山等高端礦泉水的出現,更是擠掉了哇哈哈的位置。

曾今的哇哈哈之所以說不上市,是因為不缺錢。說同樣話的在中國有四家,分別是哇哈哈、順豐、老乾媽、華為。但眾所周知的是順豐是第一個打破不上市承諾的公司,而就在最近老乾媽有上市意圖的新聞也頻現。

而此時的哇哈哈自然也傳出了很多為IPO做準備的新聞,可見的是之所以不上市是因為不缺錢,但沒錢了誰不想上市。

眼看哇哈哈的一步步墮落,相信離不上市承諾被打破的日子也不遠了。


正商參閱


可以這樣說,今天的娃哈哈,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

第一,經營業績有停滯不前甚至萎縮的危機。

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近幾年的娃哈哈,經營方面陷於頹勢。

有數據顯示,2013-2016年,娃哈哈營收縮水近300億元。

在胡潤的2016年度《胡潤百富榜》上,宗慶後家族排名第五,財富值縮水230億。

娃哈哈也曾經跨界,涉足奶粉、零售、白酒甚至減肥藥物,但效果並不明顯。

第二,想上市卻猶豫。

娃哈哈想要上市,肯定想要。

不過阻礙頗多。

之前,其數萬名股東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但是,目前的股市形勢,不管是在A股還是在海外,娃哈哈的市值都不會非常高。

所以,娃哈哈想上市卻猶豫。

第三,娃哈哈沒有培養出合適的接班人。

宗慶後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企業家,但他是第一代企業家,他的接班人在哪裡?

從他的女兒收購中國糖果的案例上看,娃哈哈還沒有培養出合適的接班人。

除此之外,娃哈哈的尷尬還在於,並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比如新零售等方面,它的作為不夠。


靜觀財經


哇哈哈不該隕落嗎?

我專門從成都來到杭州,第二天早上一早來到哇哈哈大門口,遞上名片告訴門衛,希望他們給公司裡負責領導研發或者是發展部的人通報一聲,我們有世界首創的發明專利技術,準備推薦給哇哈哈,希望探討一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

門衛讓我自己給總檯打電話。打過去說明來意,總檯讓我給研發部打電話。打了三次總算有人接,聽我介紹了專利技術的情況,研發部的人說:集團公司沒有這方面的產品,沒有聽到集團領導說要上這類產品。

我說:集團公司肯定沒有這方面的產品啊!因為這是我們的獨創技術,世界首創的發明專利,哇哈哈集團怎麼可能有這方面的產品呢?

對方口氣明顯不快,說:集團領導沒有說過要上這種產品。

我心裡想這個女人太滑稽了。我們的獨創產品,你們哇哈哈高層根本不知道會有這樣的產品,根本不知道有製造這類產品的技術,又怎麼可能說出要上這種產品呢?

在杭州呆了整整一週,也沒有找到辦法跟哇哈哈的部門經理面談的機會,今天中午剛剛離開杭州。

不尊重行業內的先進技術,不接受行業內的創新思維,是巨無霸企業走向沒落的通病,摩托羅拉犯過,諾基亞犯過,柯達也犯過,他們哪一家也不比你哇哈哈小。


jiduole


娃哈哈的隕落,我認為是在管理上出了問題。

1宗慶後已經老了,而他的管理方式在網上可以看到,過於權利集中,下屬權限很小,主動性幾乎沒有。當宗慶後這個神老了,幹不動了,也是企業陷落的時候了。

2宗馥莉,真不知說什麼好,作為兩會代表口不遮攔,在國外呆多了,不瞭解中國國情。

3從產品上,戰線過長,但缺乏爆款。爽歪歪等飲品口味已經不適應了。營養快線過氣了,紅茶綠茶這類的也不出彩。

近年來的發展可說毫無章法,隕落是正常的。很難想象,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面對怡寶礦泉水康師傅綠茶中糧悅活這些超級對手,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老張說點事


我覺得我對娃哈哈有點發言權。我們早年是娃哈哈的設備供應商。娃哈哈總部在杭州下沙。本來我對杭州有好印象,他們普遍聰明,勤快。但和娃哈哈打交道以後有了改變,變成不好打交道了,不厚道,不誠實,不實際,愛欺負人,覺得自己是甲方就不講理,通過很多年打交道沒有一個人說娃哈哈好的。我那時心裡就想這樣的企業早晚要垮,從上到下理念就不對。領導對工人非常恨。加班經常白加。宗慶後為了他媳婦開童裝廠效益不好強制各個分廠所有工人買她的童裝是強制。宗慶後本人沒文化,他管理企業除了罵人就是罵人。他還挺花心,搞女人。這樣的飲料廠早晚要完蛋,我真心希望他的飲料廠早日消失。


13901472588


娃哈哈曾經是一個挑起民族工業大旗的明星企業。創始人宗慶後更是成了一代人學習的楷模。關於哇哈哈創始人的故事和管理經驗的文章,當年一直激勵著我成長。到現在也是一樣,娃娃哈哈之前不上市,現在鬆口要上市,也不是因為企業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一種戰略上的調整。

在娃哈哈三十週年慶典上,談到娃哈哈上市一事,宗慶後一改此前多年“娃哈哈不差錢不上市”的老調,表態稱: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這是宗慶後對於娃哈哈上市的一大鬆口。

事實上,娃哈哈鼎盛時期銷售額曾接近800億元,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市場情況不夠好,銷售利潤有所下降,但企業發展並未放緩。用宗慶後的話說,娃哈哈經營很穩定,不僅不缺錢,還有大量存款,而且每年都分紅。


謀求上市無非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上市的巨大財富增值效應。當年的喊話不上市聯盟(老乾媽、華為、娃哈哈、立白、順豐),在面對資本市場尤其A股市場的高估值吸引誘惑下,順豐去年率先“背叛”通過借殼鼎泰新材上市,收益可觀。

第二,,看娃哈哈的財務數據,娃哈哈確實在走下坡路,從數據來看,娃哈哈的年銷售額最近這三年下滑確實比較明顯,2014年銷售額728億元到2015年銷售額677億元再到2016年就只有529億元。

總的來說,娃哈哈還是很強大的,收益減少,沒什麼實質問題。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這個提問基本不正確!承諾不上市,那是宗慶後在自有資金每一年都在大量的沉澱到企業!宗慶後為什麼現在的資產沒有更多的增值呢!答案很悲催,就因為宗慶後認為實體經濟與主業經營範圍,做自己懂得的東西也就是摸得著看得見的!悲催在最近十年國內發生了大金融大數據大鳴大放的東西,這也是實體經濟發展有許多得不到更大的空間!但大家應該說格力美的伊利等一批實業咋做的突飛猛進呢!這是體量不一樣,一個行業總有最後的瓶頸,一臺機器需要多少瓶水來堆積,就像我們五億件襯衫當年換一架飛機一樣的比喻吧!在娃哈哈的資本運作上的確老宗保守了!這也對的!一個人看不清楚的時候最好就是不投資。我認為宗慶後是對的!一個想百年老店,百年品牌還在飄揚的牌子才是最有魅力的!我們現在許多的企業與個人就是浮躁才出不了百年老店百年品牌!傳承下去的品牌才是真金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