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鎮北
假設一個芝麻大的黑洞,突然出現在地球表面,在不考慮黑洞壽命的情況下,地球將不斷的被這芝麻大的黑洞吞噬掉。
以此類推,你覺得一顆大恆星死亡後產生的黑洞,遇到了年輕大恆星,會放它一條生路嗎?顯然不會,只要距離近到一定程度,照樣會把年輕大恆星吃掉,或者說吸掉。
至於為啥會存在黑洞這種天體,就要去問廣義相對論了,因為黑洞就是在相對論的框架下被推出來的。(其實在此之前,經典物理學時代,就有人假設過這類天體,它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但總的來講,這和現在的黑洞還是有很多差別的)
補充一點:開頭第一段將到了不考慮黑洞壽命的情況,那黑洞的壽命和什麼有關呢?
由於霍金輻射,壽命和它自身質量有關,質量越小壽命越短,像宇宙初期產生的一些小黑洞早就自行蒸發了。但這並不是說黑洞的普遍壽命很短,實際上一般的黑洞,你可以認為它幾乎不會消亡。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毫不留情的吃掉。恆星遇到黑洞只能是個悲劇,不管多大都會被黑洞毫不留情的吃掉,就像吸牛筋糖一樣的吸拉個一乾二淨。
在這個宇宙中,只有黑洞是最極端的天體,是天體食物鏈的頂端,任何物質遇到黑洞只能抓瞎,無可奈何。
這是因為黑洞的基本性質決定的。
黑洞這個天體的主要霸王條款有這麼幾點:
一是黑洞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一旦進入黑洞的引力範圍,沒有什麼能夠逃脫得了。因為我們認知的世界最大速度就是光速,連光都逃脫不了,還有什麼東西能大於這個速度可以逃脫呢?
我們地球的逃逸速度為11.2公里/每秒,太陽的逃逸速度為617.7公里/每秒,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可達到每秒15萬公里,一半光速,應該是除了黑洞最大的逃逸速度了。
所以一切天體,不管逃逸速度多大在黑洞面前都是小兒科,碰到黑洞只得乖乖就範。
二是黑洞中心是個奇點,密度無限大,因此一旦進入它的引力範圍,就是史瓦西半徑,就會被無限的重力所抓住。
三是黑洞中心奇點的曲率無限大,那裡的時空被無限彎曲,一旦進入那裡的所有的東西都無可奈何的無限向其中心掉落,與此同時全部信息都會淹沒,變成同一種東西,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人類無法認知的玩意。
實際上這三個方面歸結到一點,就是唯我獨尊,黑洞無毛,什麼天體也不在黑洞的話下。
所以再大的天體遇到黑洞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只得乖乖就範。
除了宇宙初始時期大爆炸產生的原初黑洞(人類目前尚未觀測到這種黑洞),或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可能出現的人造黑洞,現在我們觀測到的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的產物。
理論上最小的黑洞質量不小於3倍太陽質量,目前觀測到的最小黑洞為太陽質量的14倍,是美國科學家發現的,位於銀河系中心天蠍座,距離地球約28000光年。
正是由於黑洞的這種“霸道”的小吃大性質,一些剛剛形成的黑洞並不大,但由於吃掉一個又一個比它大很多的恆星,經過若干年的吸積,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黑洞。
比如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就有太陽質量的400萬倍。
現在發現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距離我們121億光年,編號為S5 0014+81,其體量為太陽質量的400億倍,史瓦西半徑達到1190億公里。
要知道如果太陽成為一個黑洞的話,史瓦西半徑只有3公里,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9毫米。在這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的圖片裡,整個太陽系從太陽到最遠的冥王星一起放進去,才有一個像素點。
這就是可怕的黑洞,這些巨無霸都是靠吃冤枉長大得,它們吃進無數恆星天體才長成這個樣子。
有人說總有一天,整個宇宙天體都會被黑洞全部吃掉,宇宙歸於滅寂。這話雖然與標準宇宙模型提出的宇宙幾個歸宿風馬牛不相及,但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哈哈~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這要看距離有多遠。黑洞的前身也是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發後才演變為黑洞。如果黑洞與恆星的距離足夠遠,黑洞就只是一個普通的天體,它與恆星之間的引力作用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同樣遵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黑洞會與恆星組成雙星系統,只是黑洞無法發光而已,它們都會環繞位於它們表面之外的共同質心運動。由於恆星的質量比黑洞更大一些,所以共同質心更為靠近恆星。恆星的質量越大,共同質心越靠近恆星表面。不過,恆星質量不可能遠超過黑洞,因為在一個雙星系統中,如果恆星的質量極大,它會比黑洞的前身恆星更早演化為黑洞,因為恆星的壽命與質量成反比。它們的可能運動方式如下圖所示:
如果黑洞與恆星的距離足夠近,黑洞對恆星外層的引力作用要強於恆星對自身外層的引力作用,這意味著恆星超越了洛希瓣,所以黑洞的引力會把恆星外層的物質吸引過來,形成環繞黑洞旋轉的吸積盤,併產生強大的X射線。目前,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的恆星級黑洞都屬於這種類型,否則我們將無法探測到不會發光的黑洞。例如,距離地球1.8萬光年的天鷹座V1343就是一個由黑洞和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其中恆星的物質不斷流失到黑洞周圍的吸積盤中,並在垂直於吸積盤的方向噴射出強大的X射線。
如果黑洞與恆星的距離超越了洛希極限,那麼,恆星將會被黑洞的潮汐力撕碎。恆星的碎片將會環繞黑洞形成吸積盤,並且最終都會落入黑洞中。目前,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只找到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情況。
火星一號
如果黑洞遇到比它質量更大的恆星會怎樣?
一般超新星爆發後的恆星會拋去大部分質量,初生的黑洞質量大都在3.8倍太陽質量左右,這個質量的黑洞與恆星比起來,在很多時候都沒有大小優勢!恆星不夠緻密,由於輻射壓的存在,恆星表面物質是以一種等離子體的存在;因此兩者相遇並不以質量取勝,會在兩個天體的拉格朗日點位置,恆星會通過這個點被黑洞強大引力剝離恆星物質。
具體過程如下:在雙星系統的演化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恆星與黑洞相遇看作是一個雙星系統,黑洞會通過洛希瓣將超過洛希瓣的恆星物質吸走,稱為洛希瓣溢流或洛希瓣超流( Roche-lobe overflow )。物質通過L1拉格朗日點(就是兩者引力互相抵消的點)流向黑洞,形成明亮的黑洞吸積盤,這也是我們觀測黑洞通常以X射線發現的主要原因。
因此無論兩個天體大小與質量如何,黑洞與恆星相遇,只有黑洞慢慢吞併掉恆星,在黑洞面前恆星毫無招架之力,這是您想要的答案嗎?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黑洞,超大質量視界黑洞遇到比它的質量更大的恆星會怎樣?
首先,黑洞會被恆星照亮。
其次,黑洞會繞著恆星轉轉,恆星也得轉。
接下來,轉久了,相互轉乏了,得歇歇,感情不好的,會分開,分道揚鑣,轉出感情的,兩者會撞到一起,這一撞不要緊,兩者必有一個會開腸破肚,表露真心,表得急了,會爆表,會炸,誰炸了誰,指不定。
最後,能剩下的,密度高的,會鑽到另一方肚子裡,鑽進去後,開的肚皮會合上,成為胎兒,胎兒會變得越來越重,直至平衡或再爆。要是沒爆,在外看來,還是個恆星,再遠些,再遠一些,看不到了,成了新的視界黑洞。
stemmer
黑洞本身就是由大型天體內部能量耗盡後,沒有任何已知能量可以抵擋引力壓縮,最終坍塌形成。即便是質量比黑洞大的恆星,大概也只是被不斷吞噬。
恆星也是因為質量大,但很多大質量恆星在還沒有坍塌形成黑洞前,壓力就已經使核發生聚變,而向外輻射的能量,可以抵消引力吸引聚集,平衡的結果就使得恆星能夠穩定存在一定時期。但恆星質量不斷喪失,並且恆星核聚變最終也只能到Fe,Fe之後的重元素核聚變就需要吸收大量能量,恆星引力不平衡超新星爆發、逐漸崩塌形成黑洞。
宇宙中,黑洞也是有大有小,只要質量達到叄個以上太陽,能量耗盡後就沒什麼力量能抵消引力作用,坍塌成黑洞。黑洞形成後就會開始從伴星吸收物質,形成吸積盤,釋放大量能量,這個過程中,黑洞的質量不斷增加,恆星質量卻不斷地減少。如果恆星質量比黑洞更大,它最終本身就會形成一顆黑洞,當它提前遇到黑洞,也只不過是不斷地把自身物質投入黑洞。
來看世界呀
用不著那麼多的理論去解釋,儘量通俗的說,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誰的質量大就誰贏,就這麼簡單,不管你是什麼星體,只你質量大於對方你就佔優勢,差距不大的在接近時會行成雙星系統,質量差距大的。分兩種情況,要麼圍著質量大的轉,要麼被吞噬,看距離和本身的運行速度,如果地球質量比太陽大,那麼太陽一樣圍這地球轉,只要地球不超過太陽質量的1.4倍就行,因為超過這個質量的行星就爆炸了,超新星爆炸,而且炸的啥也不剩。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地球質量如果是太陽的1.3倍,太陽就圍著地球轉了。你把地球可以換成其他行體。都一個道理。
多嘴的聰明大叔
腦子呢?腦洞啊,怎麼什麼都懂?做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