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高管調整 「邵時配」呼之欲出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近日,銀聯官網中“領導團隊”一欄發生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原主任邵伏軍出任中國銀聯黨委書記。有銀聯繫統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邵伏軍於10月底到位,將接替葛華勇董事長一職,目前仍處於工作交接中。

記者就上述信息向中國銀聯求證,銀聯方面未予置評。

在邵伏軍就位後,原黨委書記時文朝仍任總裁、副董事長和黨委副書記。年滿60歲的葛華勇目前已屆退休年齡,但按照官網信息顯示,其目前仍任中國銀聯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邵伏軍1965生人,經濟學博士,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資金管理司主任科員、計劃資金司副處長、貨幣政策司處長、辦公廳處長、徵信管理局局長等職。在調任中國銀聯前,其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5月,葛華勇進入銀聯國際擔任董事長併兼任中國銀聯副董事長,同年10月,接替退休的蘇寧成為中國銀聯董事長。此前,葛華勇曾先後任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執行董事、中國人民銀行黨委組織部部長、人事司司長、國際司司長。

中國銀聯成立於2002年3月,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中國唯一的銀行卡清算組織。而銀聯高管歷來具有身背央行履歷的傳統。其第一任董事長兼總裁萬建華,曾在央行總行從事貨幣政策管理工作,2001年主持籌備中國銀聯;第二任董事長劉廷煥,曾任央行副行長、黨委副書記;第三任董事長蘇寧曾任央行副行長。

2013年—2014年,時文朝、葛華勇先後就任銀聯總裁和董事長後,銀聯開啟“葛時配”時期。在“葛時配”的四年中,支付寶、財付通等新興力量逐步崛起,第三方支付市場群雄逐鹿,國際卡組織進入,銀聯此前地位遭遇挑戰,面對巨大轉型挑戰,由此也開始了“二次創業”的階段。

今年5月,時文朝在股東大會上公佈了中國銀聯2017年的工作業績。來自《經濟觀察報》的數據顯示,受益於“斷直連”的監管背景,截至2017年12月31日,銀聯集團合併報表資產總額1564.14億元,較年初增加620.88億元,同比增長66%,實現淨利潤101.08億元,較上年增加43.31億元,同比增長75%,遠高於2016年同期資產總額42%和淨利潤43%的增速。

在去年3月中國銀聯成立15週年之際,時文朝曾在內部發文表示:在這個“BAnkCArd”向“payment vehicle”泛化的時代,未來我們的創新需繼續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平臺型綜合支付服務商”方向努力。未來的支付載體是否大可由單一的“銀聯卡”向“規則認可的發行主體發行的、具有品牌標識、可以在網絡中使用的支付載體”方向創新?這些創新都將深化卡組織的內涵,拓寬支付的外延。

而在邵伏軍到位後,未來“邵時配”下的銀聯發展思路和方向會發生怎樣的調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