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自庫布其的新「武器」 讓治沙走出怪圈

產自庫布其的新“武器” 讓治沙走出怪圈

庫布其沙漠視覺中國

庫布齊沙漠長400公里、寬50公里,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佔61%,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

“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而得名。

由於長期缺少科技參與,庫布其曾一度陷入“治理—惡化—再治理—再惡化”的怪圈。但在治沙實踐摸索前行中,庫布其逐漸找到了一條科技治沙之路。

30年間,治沙龍頭企業億利集團先後發明創造了世界領先、簡單實用的“微創氣流植樹法”“風向數據植樹法”“甘草平移治沙技術”等核心技術,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提升了植物成活率,減少了治沙投資,治沙技術成為庫布其治沙的重器。

在沒有水源的沙漠裡做個“微創手術”

億利沙漠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吉樹,被稱為庫布其的“沙漠醫生”。在張吉樹團隊發明的“微創手術”系列種樹法推廣下,兩人合力即可在10秒左右種好一棵樹,成活率達90%。

“傳統植樹需要挖大坑,這種方法破壞土壤生態,就像人做手術,刀口太大,會破壞人的身體。而微創手術,有的甚至連肉皮都不用割開。庫布其的微創植樹系列方法用的就是微創技術理念。”張吉樹說。

記者在那日沙看到,以常水壓為動力,在沙地衝出深1米左右的孔洞,將苗條插入孔內,使苗條與沙土層緊密結合,挖坑、栽樹、澆水三步驟一次完成,栽一棵苗木僅需10秒鐘,成活率達90%以上。這是目前採用最多的一種微創植樹法。

沒有水怎麼辦?那就用微動力帶動螺旋鑽打孔,然後插入苗條,再夯實沙土,10秒可種下一棵樹,成活率達65%以上,能解決沙漠裡沒有水源進行微創植樹的問題。

還有一種微創氣流植樹法,把植樹槍的槍頭點在栽植點上,用手制動,使槍頭插入地下一定深度,然後把容器苗放入槍口,容器苗順著槍身自由落到槍頭處著地,這時拔出植樹槍,踩實周圍的沙土即可。

“微創植樹技術解決4個問題:減少土壤擾動,對生態破壞性小,可保證植樹墒情;提高勞動效率,過去人工挖坑植樹2分鐘種一株,微創植樹只需10秒鐘,效率提高12倍;提高苗木成活率,由過去的15%左右提高到90%以上;徹底取代先做沙障後造林的方式,每畝可節約沙障製作成本1000元以上。”張吉樹說。

目前,微創造林技術廣泛應用於庫布其沙漠,同時推廣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青海沙漠、西藏沙漠地區。從2009年運用微創造林技術到現在,億利集團已經在庫布其沙漠推廣應用150餘萬畝,其中2013年在科爾沁沙地應用4.2萬畝。

“治沙能手”甘草由豎著長變身橫著長

庫布其模式推廣過程中,甘草總是“打頭陣”,在西部沙漠都成功落地。甘草是免耕無灌溉、容易在沙漠中生長的豆科類植物,根瘤菌十分豐富,是治沙綠化改土和生態產業化的先鋒植物。

“沙地,其實是個‘聚寶盆’,尤其是沙生植物。就拿甘草來說,適合在沙漠裡生長,既是藥材,又固氮量大,改土效果明顯,是名副其實的‘固氮工廠’。杭錦旗出產的梁外甘草(烏拉爾甘草)是名貴藥材,久負盛名。”中國林業科學院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說。

“我們專注甘草種植方法的研究,發明了甘草平移半野生化的種植技術,特點是讓甘草橫著種、橫著長,長得好、長得快。”億利沙漠生態事業部技術員李雲傑說。

傳統的甘草種植方法,豎著種、豎著長,每棵僅能治理0.1平方米沙漠,不具備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和採挖的條件,而且採挖破壞生態非常嚴重。

而甘草平移栽培技術的具體栽種方法是:春天用甘草的籽育苗,到秋天苗子長成筷子那麼粗、一尺來長,再從苗圃裡拔出來,往沙地裡種,種的時候平放或者斜放,而並非原來的豎放,大約半尺深,然後蓋土。過段時間橫著種、橫著長的甘草就誕生了。

記者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億利阿木古龍甘草產業示範園看到,億利自創的讓豎著長的甘草變為橫著長的技術,可以讓1棵甘草的治沙面積由0.1平方米擴大到1平方米。

億利治沙專家韓美飛說,甘草平移技術首先實現了淺層生長、不破壞生態,並實現了“一舉三得”:一株平移甘草較傳統法種植擴大10倍綠化面積;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大幅度增加了產量,形成了甘草健康產業鏈,主要產品複方甘草片、甘草良咽、甘草甜素片,每年有十幾億元的銷售收入,一億多元利潤;帶動扶貧,目前通過“公司+農戶”的方式種植甘草132萬畝,近2000戶5500多人從中受益。

如今,種甘草成為億利治沙的利器,也成為億利發展產業的重要方式。

風向數據植樹法讓“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在那日沙生態修復中心,“近自然造林”幾個大字清晰地印在展示沙丘上,綠色標尺上的沙丘高度,已經比1988年降低了一半。

“經過大數據平臺測量判斷風沙運動規律,通過規律計算迎風坡的最佳植樹位置,藉助大自然的風力和迎風坡植被覆蓋,形成削峰填谷的效果,讓沙漠綠起來,沙丘低下去,實現風吹、樹擋、沙降的目標。根據沙丘形狀在每個沙丘設立5至6個風蝕樁,將人工測量的年風蝕量不斷髮送到大數據平臺進行長期監測,為日後的沙漠治理提供數據支持。”億利沙漠研究院副院長張立欣說。

2009年億利發明了微創植樹技術之後,充分運用大數據原理,對過去一些地區使用的“前擋後拉”植樹辦法進行融合再創新。通過大數據精準判斷沙漠風沙運動規律,精準測量沙丘迎風坡植樹的位置,與微創氣流植樹法結合,破解了沙漠斜坡流沙大、挖坑難的問題。利用“風、樹、沙”互動的原理,實現了“風吹、樹擋、沙降”,被稱為“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傑作。

“過去億利在沙漠種樹,需要推土機把大沙丘推平,每畝需要1500—2000元,投入大,而且違背了自然和生態規律。這兩項技術的融合和創新,互為作用,相得益彰,在庫布其沙漠大範圍運用,使得整個沙漠的高度降低了50%。這項技術可以在全世界沙漠推廣應用。”張立欣說。(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