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剋是科學的嗎?

師幼匯


從五行角度來說(五行與八卦,是相互交融但是又不能完全統一的體系,一些理念要分開看):

宇宙先有陰陽,由陰陽細分,成了四象,木、火、金、水這四個屬性的構成,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代表春夏秋冬的主宰之氣。

不要看到金、木、水、火、土就以為老祖宗多麼笨,把世界理解成金屬、木頭、水、火、土壤組成的,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聰明,不要自以為是;如果說把金木水火土換成α、β、γ、δ、ε,馬上就提高逼格了吧?崇洋媚外的思想到處存在哦。

金木水火土是我們對萬物屬性的代表符號,以東方科學的智慧來分類,用西方科學的方式來描述,那麼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的,都是同一來源,因為有動和靜,所以就產生了陰和陽,如同暗物質和現實物質,正物質與反物質,晝夜分,男女別一樣,都是陰陽屬性或大或小的體現。

因為有程度的不同,我們定義這個程度的名詞為老和少,相互搭配陰陽,就有了四象。程度最深的謂之老,極動極靜,我們定義他們為太陽太陰;程度最淺的謂之少,初動初靜定義為少陰少陽。這就是四象的定義,而五行就蘊含在其中。屬性的劃分中,在四象的定義範圍內,我們是這樣定義的:

水,太陰,極靜

火,太陽,極動

木,少陽,初動

金,少陰,初靜

土,各種紛雜的天地之氣,陰陽老少、木火金水共同作用產生。

五行實際上是哲學體系上的五行,是對萬事萬物科學的定義,水金火木土也不是說的五種物質,也不是簡單的對世界的表象定義,而是對萬事萬物基本屬性的劃分。

要了解傳統文化,不能一味的否定或者肯定,不能用自己理解的體系來解剖傳統文化,應該首先了解傳統文化的根本,如果要否定,瞭解了再否定,如果要肯定,瞭解了再肯定。

一竅不通就妄加評判,落人笑柄,如同你在餐廳裡跟老闆大吵大鬧:“你這個紅燒豬蹄怎麼沒有雞肉味!!!坑人!!!黑心!!!全是糟粕!!!”


全真道士梁興揚


想知道五行生剋究竟算不算科學?我們就要大概瞭解一下,什麼是五行的相生相剋,什麼又是科學。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的元素構成的,這五種基本元素的不斷運動和互相作用,產生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這些元素的互動就是所謂的“生克”。

所謂科學,英語叫science。最初的意思其實是分科之學,意思是將各種知識,進行專門的細化研究,並逐漸將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科學發展成了人類探究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是人們用來貼近真相和真相的工具。 如果你翻看西方古希臘的各種科學就會發現,其實在最初,科學並非是真理或者真相的代名詞,而更多的是哲學家對世界的論斷和觀察。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已經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一切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體系,同時科學越來越貼近客觀世界的真相。 五行學說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並非科學而是哲學,是對世界的一種認識角度。 由於五行生剋的理論體系,對世界的觀察過於籠統和概括,所以它不算科學。但在一定程度上,屬於科學的源頭——哲學。 就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五行相生相剋,並非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但卻是人們貼近客觀世界觀察的一種哲學思考:它考慮到整個世界的各種基本元素,應該是互相聯繫並且互相影響著。這對以後的哲學以及科學的發展都有一定啟發。


鎂客網


它們是古人在那個認識水平低下的時代想到的錯誤的解釋,現在人們如果繼續拿它當真,這就是偽科學了。注意,五行,生克,是古人挺有趣的設想,也是在探索這個世界過程中必然會犯的錯誤。實際上,希臘哲學家們也有過極其類似的設想,也就是犯過極其相似的錯誤。甚至在我們的各科教科書上,一直在嘲笑這事兒,這就是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或者翻譯成 四行(對應五行),四根(根即根本組成)。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四行是土水氣火。實際上呢,早在利瑪竇把古希臘四行說帶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已經通過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印度所產生的佛教了解過這一點,只不過在佛教裡被翻譯成“地水風火”,即土=地,氣=風,屬於輾轉傳播的信息損失。

四行,和五行,它們之間的對比,可見我特意為大家準備的圖。關鍵問題是,它們其實都錯了。我們如今討論這個“根”的問題,至少要從元素和原子分子開始,這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基本的物質基礎。



至於所謂相生相剋的荒謬和錯誤,在於它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粗略的觀察和經驗總結,分類粗糙混亂,隨心所欲;生克作用描述不清,不具備可操作性。比如,我跟一位做中醫生意的朋友聊過。他說,中國古代說,金生水,就是礎潤而雨的意思,就是冷的金性的東西,表面會凝結出水,你從冰箱裡拿出來一塊石頭,表面就有水了,這就是金生水。我說,那我拿一塊木頭放冰箱裡,過一會兒拿出來也有這種現象,他說,那麼木頭就有金性了。你看這裡分類就混亂和隨意了。

然後,我們還可以顛覆之,比如這種“金生水”的根本條件是低溫和水蒸氣。如果我們的空氣保持足夠乾燥呢?那就沒有什麼“生”不“生”了。而且這個“生”,究竟是無中生有,新生,還是就地取材,其實也是相當模糊的。

這些學問,只是古人在那個認識水平低下的時代,總結出來的,所有存在錯誤、疏漏、荒謬,是很正常的。用陰陽五行,四元素,來解釋,總比用怪力亂神來解釋要好多了吧?但這些古老的錯誤,在認識發展過程中,在科學誕生之後,早已被否定,我們必須要扔掉它們,不能繼續犯這些古老的錯誤了。


松鼠老孫


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由金木水火土組成,同時萬物相生相剋,是各種自然現象的運行基礎。

其實,古希臘也有類似中國五行學說的“科學”——四元素說

畢達哥拉斯、恩培多克勒綜合西方先哲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郝拉克里特等人思想,認為萬物由水、氣、火、土四元素組成。其中,畢達哥拉斯認為四元素是

幹、熱、冷、溼四種基本物性兩兩排列組合而成,恩培多克勒則認為,四元素由兩種對立的力組成——想引力與相斥力,也就是“愛”和“恨”。

與中國的陰陽五行說一樣,西方先哲們試圖用四元素學說解釋一切事物。比如,水由氣和火組成,它有冷和溼兩個物性。再比如,一段木頭燒燬後,就分解成了氣(煙)、火(火焰)、土(灰燼)、水(樹液)。四元素說也直接影響了西方的早期醫學發展。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以四元素說提出四體液學說——肝製造的血液,對應四元素的氣;肺製造的粘液,對應水;膽囊生成的黃膽汁,對應火和脾產生的黑膽汁,對應土。

西方傳統醫學認為要用“整體觀”來對待人體治療,利用不同草藥的幹、熱、冷、溼屬性,來調理人體平衡。治療手段主要是很多種草藥搭配一起煎熬。

這一段聽著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之父

實際上,古印度也有類似學說——四大學說。

與中國、希臘一樣,古印度的四大學說也是解釋事物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受佛教影響更為唯心一些。如數論派就認為,四大是色、聲、味、觸五種細微元素。

這些人類文明的先哲們,其實思考的都是一件事——我們接觸到的萬物究竟由什麼組成,而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元素的實質。

1661年,愛爾蘭科學家波義耳最早開始質疑四元素學說。1789年,拉瓦錫發表了《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在此書中,拉瓦錫列出了三十三種元素和常見化合物。1869年,門捷列夫發表了元素週期表,其中有66種元素。

門捷列夫(1834-1907)

可以說,西方科學界對元素學說的持續研究,終於誕生了一門重要現代科學——化學

中國的五行學說和西方的四元素學說一樣,都是試圖解釋萬物組成的學說。而五行學說在古代是先進的、科學的學說,它持續發展的結果,就是現代的化學。

到今天,元素週期表上一共有118種化學元素,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人類文明的早期古典元素學說——如古希臘四元素,又比如陰陽五行學說。


黃油貓


五行生剋不屬於科學

五行生剋的概念不屬於科學,這是因為五行生剋的概念產生比現代科學還要早,屬於哲學+早期“科學”。

所以如果單純的問:“五行相生相剋是科學的嗎?”,那麼結論是五行生剋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定義和範疇。

但是,五行相生相剋雖然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定義,並不代表五行相生相剋就是錯的,就是不符合邏輯的,就是沒用的。相反,五行生剋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進了日常生活、古代天文學、社會倫理學、中醫等方方面面,是有現實作用和意義的。

什麼是科學

科學(英語:Science,希臘語: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被越來越多地冠以“科學”之名。

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實際上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科學理論必須是可被證偽,並且仍未被證偽的。

很多人不理解可證偽性,從而片面的將科學理解成“可以被證明是假的”才是科學,一切不能被證明是假的理論都是不科學的,同時混淆了不科學偽科學的概念,將中醫理論、五行理論直接就等同於“偽科學”,甚至就認為這些理論是錯的,是沒用的。

這個結論“科學”嗎?實際上這個論證及結論都是“不科學”的。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其侷限性。

比如:無法證偽的科學理論在今天並不罕見,如:弦論、和意識有關的神經科學,還有假設“地外生命存在”這種理論——要證偽它,就得把宇宙中所有星球都找一遍再得出“地外生命不存在”,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實際上,一般只有經驗科學(大多數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的理論才可證偽,而數學、邏輯學、經濟學這些本身建立在公理、定理、假說推論上的學科,是沒有辦法進行證偽的。很多拿著“可證偽性”這個法寶來攻擊中醫的“科學教徒”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科學”。

盲目崇拜“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什麼是“迷信”: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迷信”的本質是對事理的陳述不抱懷疑態度,就像科學家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若只信其陳述,而不加考證,這就是一種對科學權威的迷信。

所以對大部分盲目崇拜“科學”,又不理解什麼是“科學”的“拜科學教徒”而言,他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一種另類的迷信。

他們不懂現代科學,也不懂古代科學,更不瞭解中國古代哲學,只是只鱗片爪的聽說了中醫沒有做過雙盲實驗,中醫的理論不可證偽(是否不可證偽並無定論),就開始抨擊中醫,順帶抨擊中醫理論,以及相關的“

五行生剋”理論,這種做法實在是相當無知和淺薄的。

“一些研究者、讀者、編輯過分強調盲法在防止偏倚中的作用。有些人甚至認為只有使用雙盲的隨機對照試驗才是高質量的(認為雙盲是隨機對照試驗的一個必要條件)”事實上科學研究遠比此複雜。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即使沒有應用盲法,方法上也可以是完全正確的;相反,雖然應用了雙盲,方法學上也可能不正確。……雖然雙盲原則意味著科學性較強的試驗設計,但他不是試驗總體質量的主要指標。而且許多研究也無法採用雙盲。這些研究應該從總體價值上進行評價,而不是僅看是否採用了無法實施的雙盲原則。誠然,這並不是說盲法不重要。盲法可以減少偏倚的發生,證據也證實了這種作用。研究調查表明,在總體上,在減少偏倚上盲法沒有分配隱藏來的重要。”(摘自《柳葉刀臨床研究基本概念》 187,194-195.)

用理智、客觀的態度看待“五行生剋”理論

現代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方式方法,在現代科學誕生以前,我們人類依然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而中國的

五行學說,即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的古代哲學中,將天地萬物的性質用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加以劃分,並且對應到社會結構和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星相學家用五行生剋來解釋朝代更替;

算命先生用五行生剋來預言人的一生際遇;

五行學說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的特性及其生剋制化規律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學而建立的中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係、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

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是正確的,有多少是錯誤的,有多少是人類沒有搞清楚的,有多少是我們可以深入研究的。

我想我們只能用既不迷信,又不盲從,實事求是,以客觀事實為準繩的態度去研究,才能最終揭開五行生剋的秘密。

當然,也有可能“五行生剋”這套理論是錯的,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用事實來告誡所有的後來者,而不是輕率的否定這一理論。

你認為呢?


談者無語


不請自來。

五行相生克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算是科學,但裡面缺包含了科學的道理。比如水克火,火克金,按照現代物理和化學理論這就是一種科學。

我個人認為五行生剋,是古代先民通過長期與自然實踐中得出的對自然規律的普遍認識加之以人類哲學思想的產物。


單從表意理解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就是人類對自然觀察的結果產生的理解而不是過程,金加熱變水,水能讓木生長,木又能助火生長,火將萬物焚燒後成土,金又埋在土裡。這就是表意科學,看起來是科學,但細想又不對。


所以,對於五行相剋的研究不能一味從科學去研究,而且上升到哲學高度去思考,古人將陰陽五行的研究已經頗有成效,風水,四柱等。


談天說農


第一步:確定試驗對象和試驗方法

其實,試驗可以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在中國的每個省份、每個地區抽取足量的問卷調查對象,首先,根據確定他們的屬相等信息,再收集他們的生活情況,幸福指數,家庭和諧情況等指標信息。

第二步:對數據進行分析

對於收集到的信息,可以進行分類。研究對象可以分為兩類,屬相相生和屬相相剋。然後,通過統計學的分析方法,分析屬相相生、屬相相剋與生活情況,幸福指數,家庭和諧等指標是否存在相關性。這樣就很容易判斷“五行相生相剋”的科學性

第三步:多次重複,並不斷增加研究人群數量,檢驗結果

最後就是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對於問卷調查,選取調查對象是非常重要的,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因此,通過增加調查對象群體的數量,可以使得調查結果更具有代表性。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還要很多不足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驗證“五行相生相剋”的科學性


國學開講


科學並不是萬能的,特別在人的思維和精神領域,科學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待挑戰。

比如怎樣才能治好中醫腦殘粉的群體性智障,就是擺在科學界的一大難題。

中醫古書認為,大腦產生鼻涕,腎臟產生精液,人的骨頭有365塊,吃別人穿過的褲襠治傷寒,抱著母雞奔跑治拉肚子,兩腋夾雞蛋治狐臭,哪怕是一般文肓,都會對以上說法抱有懷疑態度,可中醫腦殘粉深信不疑。

中醫粉堅挺中醫的理由是中醫有五千年文化,信中醫才愛國。而諷刺的是,跳大神祛病有一萬年文化,中醫粉卻不信,所以他們還不如信跳大神治病的愛國。

我想絕大多數中醫腦殘粉至少是初中文化,所以除了天生智障外,實在沒有其他可能理由來解釋他們為什麼有此信仰。


老醒科普人文頻道


五行是一種物理的存在,不是科學不科學問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是構成世界的物質基礎,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維持著物質的平衡。



///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水生木。金生水,原理比如天大旱,必須用鋤頭鏟子挖井才能生出水來,就這個意思。木生火,誰都懂得有木才能生火。火生土,火燒木成灰化土。土生金,金是埋在土裡面的,挖出來就生出來的意思。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砍木的工具都是金屬的。木克土,木生土瘦就是木克土的意思。土克水,水氾濫,塞水壩都是用土,水泥是五土之一。水克火,水淋火滅。



///五行經常用在命理學和風水學,中醫也根據五行配五臟腑來醫病,。五行裡又分陰陽,比如金,分陽金陰金,八卦陰陽五行是風水學的基礎,。

五行配四季四方,東方春天木,南方夏天火,西方秋天金,北方冬天水,中央土,四季的每季最後一個月屬土。其實懂這些很好玩的。


菜菜姐98414471


五行的起源和民俗歷史發展有關係的,我看過一本書《彝族歷》,裡面把一年分五個季節十個月和我們的《古火歷》十分的像,分別有木火土銅水季,然後分成陰陽如木陰月,陽木月。



後來慢慢的根據生活知識的成熟,五個季節變成了四個季節,在《爾雅。釋天》中有記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意思就是春天是綠色的,夏天是紅色,秋天是白色的,冬天是黑色的,就這樣四個五行就產生了。



那土是這麼產生的呢?小生認為土是四季中的過度,能量的過度點,比如未土,夏天和秋天的交接月。

這裡我們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董仲舒,他開創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皇帝是受命於天的,鞏固了皇權,在慢慢的禁止人們觀天象,把五行引入到算命中,所以有了生剋制化。當然最早五行生剋來源於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