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來臨 川普還能如法炮製兩年前的勝利嗎?

隨著選舉進入倒計時,為了拉高本黨支持者的投票率,特朗普白天要忙著在華盛頓處理公務,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搭著專機前往選情激烈的選區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

“期中考試”來臨 特朗普還能如法炮製兩年前的勝利嗎?

(圖/法新)

《財經》記者 蔡婷貽 王曉楓 黃承婧/文 郝洲/編輯

“所有我們已完成的事,明天將面臨危機。”11月6日的“期中考試”前最後一刻,美國總統特朗普馬不停蹄地跨越三個州,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抓住最後機會拉出每一張可能的選票。“某種程度,我也在選票上。”他一度在助選演講中表示。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改選部分席次的國會選舉被稱為“中期選舉”。

定於11月6日舉行的此次中期選舉,美國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5個席位將進行改選,36個州的州長(外加3個屬地的行政長官)和地區性選舉也將一同舉行。

中期選舉的本質是地方選舉,候選人發表的政見多是圍繞與選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他們在國會的投票記錄和選民服務通常是選民投票的主要參考指標。

美國選民普遍認同立法權應監督行政權,因此傾向在中期選舉時將票投給在野黨;但由於選舉與總統大選時隔兩年,美國社會將中期選舉視為對總統頭兩年執政表現的公投, 因為在野黨主掌國會時,通常對執政黨意圖推行的法案進行更嚴格的把關。

自從美國南北戰爭以來,絕大多數總統都在中期選舉時經歷民意下滑,導致支持者投票率降低,從而使總統所在黨派敗選。過去100年間,只有羅斯福在1934年和小布什在2002年的中期選舉時出現執政黨贏得國會兩院情況,這兩次皆與戰爭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和“9·11”恐怖襲擊。

自二戰以來,總統所在政黨平均要在眾議院丟失26個席位,在參議院丟失3個或4個席位。更有甚者,奧巴馬和克林頓分別在各自第一任期的中期選舉時輸掉63個和52個眾議院席位。雖然這是二戰後最嚴重的慘敗,但也不妨礙他們在兩年後的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相較於總統大選,民眾對中期選舉中參議員、眾議員及州長競選的投票熱情不高,投票率往往在40%左右。歷史上,1970年達47%的投票率、1966年的49%投票率都屬高點。2014年的中期選舉投票率僅為36.4%,為1942年以來的新低。

投票率將左右結果

今年投票率可能因為美國正經歷的政治極化趨勢而落在高點,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佛羅里達大學的政治學教授麥克唐納(Michael McDonal)預測,這次投票率可能達到45%-50%,他列舉的原因包括:特別選舉的創紀錄投票率、初選投票和早期投票的高投票率以及選民們自述的對選舉的高度興趣等。

哈佛大學民意調查中心主任沃爾普(John Della Volpe )在選前接受數家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甚至指出,從選前提前投票的踴躍度和調查顯示千禧世代的高度投票意願看,這次投票率可能超過50%,創下歷史記錄;因為在過去104年裡,這種情況只發生過兩次,分別是在1914年和1966年。

根據SurveyMonkey、theSkimm和Hive Poll三個機構10月初公佈的聯合調查結果,67%的選民指出,他們絕對會去投票,其中58%指出特朗普總統是促使他們一定會投票的動因。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與往年不同,選民投票熱情將在此次中期選舉中達到近20年來最高,60%的選民表示將會用選票表達對特朗普的支持或反對。

另一個民調NBC/Genforward顯示,55%的千禧一代選民打算投票,如果這些選民確實付諸行動投下自己的選票,將大幅提高投票率;2014年選舉時,30歲以下選民投票率只達13%、2010年則只有12%。而27%不打算投票的選民表示,他們對傳統新聞媒體、網站新聞、候選人網站內容都不信任。

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民調專家和機構對選舉中的變因更為謹慎,選民對民調和新聞報道也帶著懷疑態度。根據美國公共意見研究中心在2016年選舉後的研究顯示,13%的搖擺州選民:威斯康星州、佛羅里達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在最後一週決定投給特朗普,而大部分民調機構未察覺到這個現象的重要性。研究歸結,避免類似結果的方法,只有持續進行民調到最後一刻。

回顧2016年民調誤差,沃爾普則指出,當時各民調中超過45歲以上,傾向支持共和黨的白人男性在民調中樣本不足造成民調失準,因為這一群體最後普遍把票投給特朗普。不過,他強調民調取樣已經做出調整。這次唯一不足是拉美裔選民樣本的缺乏,因為這些拉丁裔選民日常使用西班牙語,而非英語,這導致民調人員與他們溝通困難;但是沃爾普認為,這些選民傾向支持民主黨,所以民主黨或不需太擔心2016年選舉結果和民調完全相反的結果重演。

因為2016年的教訓,民調公佈的數據更為仔細和謹慎,從實際調查人數、可能投票選民,到調查方法、使用模型和未決定選民都進一步透明化。

選舉預測網站538創始人席爾沃(Nate Silver)強調,對民調專家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法預期投票率,特別是中期選舉有很多國會議員的選區多年缺乏競爭,其投票率更難預測。

華盛頓州大學政治學教授李道特(Travis Ridout)對《財經》記者指出,總統特朗普可能是促使兩黨支持者都投票的原因,從選民支持度上看來,他比眾議院的一些資深議員還受歡迎,而他的選戰語言也可能刺激憤怒的民主黨選民的投票慾望。

隨著選舉進入倒計時,特朗普白天要忙著在華盛頓處理公務,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搭著專機前往選情激烈的選區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選前兩週,特朗普宣佈將再參加10場助選活動,使其總助選場次超過30場,成為近年來助選最積極的總統。相比之下,2002年小布什參加了28場助選活動,2010年奧巴馬參加了24場助選活動。

佐治亞大學眾議院研究專家拉薩魯斯(Jeffrey Lazarus)對《財經》記者指出,如果投票率在高點,那意味著選民對政治參與的興趣高過平常;民主黨可能會成為受益者,因為民調目前顯示民主黨支持者比共和黨支持者更熱情。但如果共和黨支持者投票不踴躍,投票率可能不會超過45%。

決戰眾議院

由於共和黨目前控制參議院51個席次,其中42個席次不在此次選舉範圍,民主黨拿下參議院的多數困難重重,全面改選的眾議院因而成為這次選舉的對決主戰場。特朗普自10月中旬開始將焦點放在眾議院保衛戰,民主黨若在目前基礎上,再多拿下23席就能拿下眾議院。

435席當前的分佈狀態是共和黨237席、民主黨193席和5席空缺(3席共和黨,2席民主黨),民主黨若逆轉23席就能拿回眾議院;獨立政治媒體《庫克政治報告》預測,民主黨可能拿下20席-40席之間。

根據選舉網站Ballotpedia選前兩週的分析,全美國有80個選區為激烈選區。這些激烈選區主要分佈在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弗吉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紐約州、新澤西州、伊利諾伊州、佛羅里達州等傳統搖擺州,但數個紅色州選區,包括艾奧瓦州、肯塔基州、明尼蘇達州、亞利桑那州、阿拉斯加州、佐治亞州、得克薩斯州等也可能面臨被民主黨拿下的危險。

加利福尼亞州的七個選區可能成為民主黨取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的灘頭堡。加州橘郡周圍的五個選區,歷史上一直是共和黨的忠實選區,但隨著這些區域居民背景出現變化,選區對政黨也形成不同偏好。

目前該區34%的居民為拉丁裔、21%為亞裔,登記選民的政黨屬性上35%是共和黨,34%為民主黨,27%為獨立選民。這一比例符合競爭激烈選區條件。

另一個深受關注的是深紅堪薩斯州,該州自1964年就沒有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獲過利,自1932年以來就沒有選出過民主黨參議員,眾議員席次上自2009年以來也一直由共和黨把持。

堪薩斯州沃什伯恩大學政治學教授比蒂(Bob Beatty)對《財經》記者解釋,共和黨目前掌控白宮,堪薩斯州選民在此情況下,更可能投給民主黨,而選舉結果將取決於實際參與投票的選民是誰。在第三選區,反特朗普情緒高漲,特別是女性選民;2016年希拉里在此選區拿下比特朗普多1%的選票,特朗普至堪薩斯州助選時有意避開了此選區。因此,最後關鍵選民將是厭惡特朗普的女性選民的投票率,包括兩黨和獨立選民,如果這群人投票踴躍,第三選區將被民主黨拿下,第二選區也岌岌可危。“共和黨正用盡一切方法保住第三區。”

選戰史上,經濟情況在選戰中成為首要因素,接著則是總統支持率,選民通常會把經濟情況和總統執政掛鉤。目前經濟情況良好,但是總統受歡迎的程度不算高。

10月中,一份民調顯示42%選民認可他的執政。拉薩魯斯指出,歷史上,在類似經濟情況下,總統的支持率應該高過60%,“這次選舉將可能是特例,特朗普的不受歡迎程度抵消了選民對強勢經濟的肯定”。

特朗普在2016年以非傳統選戰打法,在一路不被看好情況下贏得總統寶座,在這次選舉中,他仍以同樣風格為共和黨助選,加上中期選舉本身的地方政治變數,兩黨輸贏仍難以預料。選前兩週,特朗普開始炒作“大篷車”非法移民問題,被認為可能成功調動共和黨選民的投票意願。

席爾沃指出,特朗普個人製造的新聞週期,為選舉結果預測帶來挑戰。他於2016年估算特朗普當選幾率為25%,其中主要誤差來自對搖擺州和選舉人票影響的低估。對這次中期選舉,他謹慎地指出,中期選舉的競爭在每個選區間各有不同,因此儘管網站預測民主黨有85%的機會拿下眾議院,但決定結果取決於各選區的選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預測的數字是20席到50席-60席不等,結果將取決於投票率。”

“我也不排除十月意外的出現。” 席爾沃說。十月意外意指投票前,足以左右選舉結果的新聞事件。

藍色浪潮的可能性多大

選戰進入最後階段,民主黨是否能大幅拿下席次,創造“藍色浪潮”,選前各方爭論不下。

根據11月4日《華爾街日報》和電視臺NBC的聯合民調,民主黨和共和黨支持度分別為50%和43%,共和黨落後7個百分點,但是落後差距比上次民調縮小了2個百分點。參與民調的共和黨民調專家Bill McInturff 和民主黨專家Peter Hart 指出,特朗普在選前操作移民問題,鼓動原本可能不想投票的共和黨支持者。選前最後一刻,兩黨“基本盤各自回籠”,特朗普某種程度上阻擋了民主黨選前兩週的優勢,民主黨在獨立選民當中的支持度領先優勢從10月份的14%降到選前的9%。

特朗普參加2016年總統選舉的選戰專家康薇就指出,藍色浪潮並不存在,那些大力吹捧藍色浪潮現象的人和2016年鼓吹希拉里會當選的專家是同一群人。

各選舉調查和研究機構對“藍色浪潮”有不同定義。選舉網站Ballotpedia從選戰史定義,將其定義為民主黨多拿下48個席次。其他對藍色浪潮的定義,還包括民主黨取得比共和黨超出30席或更多的席次。

華盛頓政治研究智庫Niskanen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卡巴瑟維斯(Geoffrey Kabaservic)對《財經》記者指出,藍色浪潮定義若是指民主黨支持者投票率在全國選區比上次選舉高50%,那麼藍色浪潮是不存在的;但若是指民主黨會大幅增加席次,那確實有可能。

比蒂認為,廣義藍色浪潮在全國範圍可能小規模發生,也可能成為主流,例如堪薩斯州內1個-2個眾議院席次被民主黨拿下,可能也會被某些人稱做藍色浪潮。但決定結果的仍是特定族群選民的投票率。

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女性郊區選民將是決定民主黨最後贏得席次的關鍵族群。卡巴瑟維斯解釋,這群選民中,不少是傳統共和黨支持者,但近來的一連串新聞事件,包括大法官卡瓦諾的任命,讓不少女性選民對支持共和黨望而卻步,這些選民最後可能會選擇不投票或投給民主黨,而民主黨新拿下的席次將主要是得益於這群選民的支持。因為,拉丁裔投票率和黑人投票率將不會太高,而郊區選民投票將會相對高。

從投票行為看來,佐治亞大學的拉薩魯斯強調,美國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極化政治,選民在意識形態和支持政黨上極度分化,傳統上跨黨派投票的紫色選民不存在,獨立選民幾乎已經消失。“能否贏得選舉取決於辨識出對候選人政黨忠誠的選民,接著確認這些選民的投票率能越高越好。”

因此,部分專家認為共和黨候選人將與全國政治環境區隔,仍有勝選空間。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政治學教授布爾登(Barry Burden)對《財經》記者強調,選民對總統表現的評價仍然是所有中期選舉中最重要的原因,目前看起來共和黨支持者中,不認可特朗普表現的比例可能高過認可他表現的。因此共和黨候選人需要與特朗普拉開距離,大部分爭取連任的共和黨候選人,應能順利依賴他們過去的表現和長期培養的忠實選民,但是那些首次參選的候選人就缺乏這種優勢,總體而言,共和黨候選人想擺脫選民偏好在野黨的規律就需要和黨之間做出區隔。

依目前政治版圖,共和黨在選後很可能持續掌控參議院,民主黨若拿下眾議院,將導致“華盛頓無法運轉的狀態將再持續兩年”,布爾登指出,“但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次選舉為2020選舉鋪出另一條路,選出真正高效的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