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裡面蘊含的是什麼道理?

老農民說事


我覺得這句話是講述的人心不齊,各懷鬼胎的意思,就比如五人三姓莫走路,五個人,三個姓,意思就是人心難齊啊,以前的村莊,大都是一個姓的,其他的單姓的,則會在心理上覺得和他們疏遠了,所以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圖財害命的行徑。尤其是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或者遇到了一些危險境地,很有可能就被人拋棄陷害,很多電影中,也有這樣的片段啊?

三十六人莫過渡,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魯榮漁2682號案了,船上33個船員,回來的時候只剩11人,22人被殺害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原因,無外乎是因為相互懷疑,懷疑別人不忠,等等吧。

現實生活中大家也能用到這樣的事情啊,比如某個景區的高空鐵索橋,多上去一個人,就多一份危險啊,人少過橋就沒事,人多的話,有人亂晃,有人跌倒,有人尖叫,很容易出事故啊。

所以,過這樣的橋的時候,還是不要在人多的時候玩,出事概率高。總而言之,就是注意信任與防範。



像這樣的橋,我覺得還是人少的時候走,比較安全。


小幸福的萌萌雷


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裡面蘊含的是什麼道理?

這句話可以說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老話,意在警示後人,在一些特殊場合和環境,一定要注意身邊的人和事,到了今天,法治社會

,這句老話所指的內容也隨之改變了。

五人三姓莫走路

咱們今天簡單描述一下這句話來的由來,相傳在唐開元時期,有五個幾乎相同境遇的人(兩個李姓,兩個王姓,一姓張)結伴一同去入伍,準備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華,路途中突遇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誤打誤撞就進了一個古遺蹟躲雨。

這下不得了,五人得到一塊金印,實打實的的金子,五人商定一同平分,萬萬沒想到,這半夜,王張三人私下串通,給了兩人一頓黑棍,趁天黑私自帶著金子離去。

李姓氣不過追了上去,王張三人半路也被摘了桃子,算是惡有惡報,後來,李姓回到宗族,把這事告訴了後人,慢慢的就流傳出來了五人三姓莫走路的老話。

這是在告訴後人,出門在外,五人同行有三姓,一定要有所警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特別是五人三姓中處於人勢比較弱的一方。以前這句話說的是人們出行注意走路安全,如今法治社會已經沒有這種憂慮了,但在做生意或者其他什麼事,也需要考慮進去在利息面前合作伙伴的可靠程度。

三十六人莫過渡



這句話說的是,以前過河過江,靠的是木船,這木船的噸位比不得今天,以前坐36個人就差不多超載了!36人就是安全的警戒線,所以告誡人們坐船過河一定要看好人數,“小心駛得萬年船”。到今天,這句話是告訴大家,在利益面前,一定要取捨有度,不能為了賺錢不顧任何風險,特別是如今高度重視的安全文明生產

農村老話和俗語蘊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好好去體會,從中學其精華去其糟粕,總有用的上的時候。


農人解說


農村老話看似簡單平淡,然而每一句都意義深遠。“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呢?其實它是在提醒人們凡事要謹慎小心,尤其是出門在外要多加註意。

五人三姓莫走路

這句話是說如果五個人一起外出,那其中有三個不同的姓氏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會丟東西或者出現別的意外。因為在古代沒有太多交通工具,外出多用走,這時候如果跟本家人一起還能相對安全,但若只有自己一個姓氏,很可能被別家人欺負,為了避免途中出現意外,最好不要跟一幫不太熟識的外人出門。這句老話放在今天同樣適用,那就是出門在外,人多手雜,要多些防備,免得吃虧。

三十六人莫過渡

意思是說如果有三十六個人要一起乘船渡江,那麼就不要坐了。因為古時過渡都是小木船,載重量很小,也沒有明文規定多少人算超載,不過經年累月的經驗表明乘坐36人就是最大載重了,此時過渡很不安全。那麼為什麼說是36個人就不安全呢,其實這也是個大概數,並非如此精確。要是非要一探究竟,那大概是因為有“三十六人共一舟,遇到龍王一把收”的說法吧,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讓人們覺得36個人坐船同渡是不吉利的。


老話說的雖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卻是對人心、現狀的總結歸納,聽老人言,提前做好準備,做到心裡有數,少走彎路,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小十六123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對於農民自己創造出來的俗語老話是非常自豪的,不僅是因為這是農民自身的一種文化,更是因為這些俗語老話哪怕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將人們引領至正確的道路之上。就像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一句,就是教導了人們生存的道理!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

五人三姓莫走路:對於姓氏而言,中國人是非常看重的,同姓的人即便不是一家人,也會以為姓氏縮短他們的距離。而五人三姓,則必然有相同姓氏的人在一起。一起同行,難免會有心懷不軌的人惦記你身上財務,而同姓的人很容易就會聯合起來,你一個人自然也就比不上人多的一方,所以才有“五人三姓莫走路”的說法!

三十六人莫過渡:在以前的時候,一般的渡船都是木質的船,也就不能像現在一樣可以承載很多的人,往往三十六個就是極限。先不說坐三十六人船能不能航行,就算能坐下,船體吃水太深,一旦遇到激流的時候,一旦有乘客驚慌,就很容易造成翻船事故,所以才說“三十六人莫過渡”!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其實就是古人告誡我們出門在外要有所防備,不能對任何事情掉以輕心,儘量讓自己處在安全的位置上!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的文化藝術十分龐大,有許多的文化遺產,無論是古文還是書籍,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這也包含了許多的諺語、俗語,每一個俗語看似都十分簡單,卻包含了人生大智慧,就例如今天要說的這句: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


從字面上理解十分簡單,就是五個人中有三個姓氏不同的人,不要一起走路,三十六個人的時候能,不要乘船過河。那麼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其實只要仔細一思考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五個人中有三個人姓氏不同,引申為五人中有三個人互不認識,不知根知底,莫走路呢,可以理解為兩層含義,第一層就是字面意思不要一同走路,理解地更深一層也就是第二層含義就是不要一同辦事,或是一起做某件事,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不知根知底的人在一起辦事的話,難免不會保證這三人有沒有異心,會不會對他人有不好的想法。對他人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危及到利益。



這三十六人莫同渡的意思呢就更好理解了,古人如果想要渡河,要乘船,和我們現在的船不同,古人的船隻能裝20到30人左右,這三十六就是個極限,人多了就容易發生危險,會翻船,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不要做太過冒險的事情。不要以身涉險。

這兩句話在現在也很受用,尤其是經商、與他人合作的人,凡事都要留個心眼,保護好自己。


農家巷


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裡面蘊含的是什麼道理?這是過去農村人在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總結的危機意識,靠這經驗躲避危險。

五人三姓莫走路

五和三都是單數,無論怎麼辦都是有一個人落單,在過去社會比較亂,落單的人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危險,像:遇到強盜,其餘同姓的一定互相幫助逃跑,而單姓就沒人幫了,撿到錢財,很可能在分贓的時候被其餘兩姓害了性命,一起幹活,也會落單無人搭檔。所以五人三姓莫走路,是要對陌生人的防範心裡。

三十六人莫過渡

三十六人我感覺就是人太多了,如果是過渡口,過橋,由於過去沒有水泥鋼筋橋,都是木橋,橋的承受能力不是很大,人太多,容易把橋壓斷,導致大家一起落水,還有就是做船,過去的漁民船很少有大的,如果裝了36個人,就會密不透風,人人挨著如果遇到海盜就會束手就擒,遇到礁石什麼的也容易沉船,所以三十六人莫過渡,我感覺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要懂得適度。

歡迎 評論




田俊超白


古代人們的活動圈子較為封閉,囿於路況和交通工具都很差,出行或出遠門都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不僅要選個“黃道吉日”,在路上還有很多講究,以期出門在外平平安安。題主所問的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就是一種出行禁忌。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五人三姓莫走路”的意思是,五個人同行,如果裡面有三個姓存在,則容易發生意外,因為三個姓中有兩個姓氏的人合起夥來,對自己圖謀不軌,將會面臨1:4或2:3的對抗,自己或自己姓氏的人將會處於弱勢。這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防範。

對於出行走水路,民間有首打油詩:“三十六人共一舟,遇到龍王一起收,三十六人同船渡,小心有災進魚腹”。簡單的說就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裡的“三十六人”指的是虛數,意思是說人多坐船有風險,古代的渡船都很輕,人多了船的吃水線就會很深,如果一部分人發生移動,船的重心會發生偏移,從而容易翻船。

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出行都會有風險,不過“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已經不再適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敬畏心、遵守交通規則、規劃好路線、注意天氣狀況、買好保險將危險係數降到最低。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其中蘊含的是什麼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流傳下來的俗語數不勝數,有很多俗語即使放到現在,也是至理名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到底蘊含著哪些道理?


五人三姓莫走路!在古代,講究的是同室宗親!人們外出做生意,最忌諱五人三姓!因為五人三姓其中必有一單。這個單姓很容易被其他兩姓欺負。甚至見財起意!五人三姓莫走路,是古人告誡我們出門遠行,或外出做生意,一定要注意安全,出門在外,凡事要多留個心眼!

這句話到現在也是很有道理的!就像每次出門遠行,母親總是叮囑交代,出門要小心,注意安全一樣。人心隔肚皮,你永遠想不到,傷害你的人,有可能就是你身邊的人!這句俗語也是教導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五人三姓莫走路,人多嘴雜事非多!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十六人莫過渡!渡即是渡船,在古代,三十六是一個不太吉利的數字,尤其是用在渡船上,是很忌諱的!那是因為古代的民用渡船,大多數都是承載二三十人的小木船。古代沒有超員超載一說,一旦超過三十六人,就會容易造成翻船事故。所以久而久之,就流傳下來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來勸誡大家,渡船不要超過三十六人,超過了就容易出現翻船事故!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很有警示意義!比如我們平常出行,為了自己的安全,不要坐超員車,車滿座了就等下一輛車。車子超員超載,出現事故的幾率就會很高!平常開車一定樣記住,不要開超速車,超載車,不要酒後駕駛!為自己安全負責,也要為別人的安全負責!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



賣柚子的小夥子


3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裡面蘊含的是什麼道理? 農村有"親幫親,鄰幫鄰",“一個好漢三個幫”等俗語都在說明團結的重要性,估計大家都互幫互助,相互扶持。但同時也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這樣心懷戒備的話,那麼俗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又是啥意思呢?



其實“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是古代流傳至今的一句俗語。在古代,家族宗族觀念很強,五人三姓出門打工,經商,做挑擔工,如果其中兩雙同姓,同一祠堂,出身之前族長有交代,必須同去同歸,否則家法伺候你,你路上就是有賊心害人,也不敢放肆去害對方,如果你是單姓外族人,那不怪我等之事了,你挑著擔扭腰了,肚子餓走不動了,或者你身患疾病了,反正不怪我等人之事,生死與我們無關。


至於說到三十六人莫過渡,古時過渡都是小木船,沒有大型機帆船,也沒有人規定你船家超載,古時木船很小,載重量也小,過渡時36人基本超載了,安全係數大大折扣了,再加上一些水匪從中作梗,用刀劃破船底漏水,或在水下設障讓船觸礁沉沒,好搶奪眾人財物。

所以,"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成為了古人們出行的一句口頭禪,決不犯戒,以免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通過以上對“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宗族觀念很強和生產水平落後的時代產生出的一種同宗族之間互相扶持和凡事都要把握住一個度的道理。這是封建時代小農經濟條件下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你知道了嗎?


三農圈子


農村老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裡面蘊含的是什麼道理?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在生活勞作中總結的社會結晶,放到現在同樣具有警示的意義。

五人三姓莫走路:在古代的時候,出門很不方便,往往需要好幾天的時間用來趕路。五個人裡有三個姓,就有可能是221組合或者是311組合,在古代一個姓的人往往會居住在一起,相互比較親,但是五個人裡只有一個是單獨姓的,就要小心被別人謀害,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出門在外如果其他人都是抱團只有自己是單槍匹馬,這個時候就不要和他們一起出行以防有所不測。


三十六人莫過渡:以前過河都是小木船,木船的承載量有限,達到一定數量再上船就有可能在渡船中出現什麼不測。36個人就是木船承載的極限,超過極限就有可能會發生危險,就像現在的電梯一樣,都會有最高承載數,達到一定數量天梯就會報警,如果強行上電梯就有可能出現危險。渡船和坐電梯是一樣的意思,在達到承載量以後,就不要再去冒險了。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出門在外要懂得保護自己,遠離危險才能平安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