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非」分離、公園式社區,這些都在柴桑區

“以前這裡一到上下學高峰就堵得不行,而且又是城區主幹道,現在就好多了。”11月6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柴桑區創建辦在柴桑區舉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聞發佈會,會上介紹了柴桑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並實地探訪。

“機非”分離、免費停車場,馬路順暢了

在柴桑區一小路段,區交管大隊教導員黃建斌向記者介紹了該路段的文明整治情況。“這條路是我區的主幹道,每到上下學高峰期最少要堵20分鐘,為了改善這邊的通車環境和整體形象,區委、區政府經過協調在這邊建立了免費停車場。”記者瞭解到,該停車場位於柴桑區一小僅一路之隔,設有180餘個停車位,有效的引導了家長因接送學生而引起的道路擁堵。

此外,為緩解道路壓力,柴桑區交管大隊在學校路段設立“機非”分離,非機動車和機動車不再混走,並且設有志願者引導。同時,對於非機動車接送問題,設立統一接送點,要求整齊停放,大大提高了城市形象。

“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
“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
“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

新舊對比,城鄉面貌提升了

隨後,在東方紅社區記者看到,乾淨的柏油馬路、整潔的仿徽派圍牆......彷彿走進了公園。據介紹,東方紅社區此前環境髒亂差、電線滿天掛,在9月下旬以來,社區投入150餘萬元,緊扣文明城、衛生城創建要求,對進入社區的背街小巷、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辦公場所進行改造提升。一眼望去,柏油路面黑黝黝的乾淨整潔,新建的仿古文化牆上,手繪的公益廣告古香古色,天上的路線全部改走地下,佔著路的線杆自然沒有了,路邊改成了下水道和綠化帶。

“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

改造前

“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机非”分离、公园式社区,这些都在柴桑区

改造後

在柴桑區獅子鎮,往日塵土飛揚的場景早已不再,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現代化鄉鎮。“以前在這邊路過就必須要捂住口鼻,車多路差灰塵大,現在修建了新路以後,車相對少了,綠植也多了整體環境衛生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據悉,柴桑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不遺餘力,在市容市貌上,投入500萬元實施了背街小巷環衛市場化試點工作;投入220餘萬元添置環衛設備,實行城區環衛“路段長”制度,實現常態化保潔。目前,共清理陳年垃圾、雜物4000多處7000餘噸,保潔面積420萬平米,基本涵蓋城區。

同時,在農村環境專項整治中累計拆除違章建築(含農村的鐵皮棚)近10萬平方米;平改坡5244棟,近55平方米;外牆出新10127戶(含屋面改造);清理陳年垃圾、雜物1萬餘噸,清理殭屍車輛130餘臺、石材加工點10處、廢舊設備72臺、貨場95處;增加路燈260多盞,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苗木11萬餘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