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信用與信心

隨著年紀的增長,在與人相處中,越來越看重一點:守信用,說話算話

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用的相處方法:不管對方說的如何天花燦漫,講起仁義禮智信、空性天道如何一套一套,不用被這些遮眼,你只看TA說過的話算不算數。

能做到這一點的朋友,直接拿心相契即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簡單幹脆;

而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朋友,無論是如何富豪達貴,才子佳人,相處起來總是在磨合,累人雷人。

然而可能我生活於草野之中,人微身輕,交際也窄,所以遇人之中能做到這四個字的,幾乎鳳毛麟角,望一望大致只有一二人而已。

可這一二人卻很是珍貴,他們讓我看到了,哦,原來應該這樣做人,這樣做事。

於是反倒能抽絲剝繭,從無窮的做人方式與迷離萬端的世相中抽身出來,做一個簡單的人,乾脆的人。

比如有一個父輩Z,昔年他一朋友創業開業,想借忠厚的他的福澤,送一尊鎮館的財神關公像。我偶而言之,說神垕某友廠裡有兩米高的關公像,挺好。於是父輩Z就高興的聽從,並轉告朋友:等你開業,送一尊鈞瓷關公像,如何如何好。

「閒談」信用與信心


結果後來待到用時,驚聞這類大型鈞瓷像竟然高達數萬元以上。而Z原預算只是幾千元,這一弄大出意外。

我作為出主意的人,頗為慚愧,建議不如另購彩塑其他材質的財神像,只需要幾千元,亦很美觀。

Z搖頭,說已經說過要送鈞瓷像。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兌現。

此事辦後,我其實頗不以為然,認為老輩人行事雖然可敬,但有些傳統迂腐。然而事過數年,年歲日長,如今卻很認同父輩Z的做法。

我就想:為什麼能做到說話算話的人這麼少呢?

可能是兩條原因吧:

一是人們太愛說話,說過的話未必都記得,更何況還有諛語、妄語、狂語;

二是當講求信用之時,往往自身利益要受損。而人習慣於計較,胳膊肘總是悄無聲息地往內挪的。

正因為此,一個大的問號就要擺出來了:人為什麼要說話算話?

這麼堅持一個原則,尤其往往要犧牲自身利益,總得有套道理支持啊。可是無論怎樣的大道理,在面對利益時,總是可以找出諸多理由來反駁。

想到此,我竟無言以對,因為一切道理邏輯在面對利益(生存)時,總是蒼白無力的。

但是我仍然確鑿無疑地堅信:人說過的話,一定要算數。

這種堅定就像人喝水能止渴一樣,不需多說。

如此,反而打開了另外一個思路:如佛弟子學佛,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要信受奉行真空妙有等等。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固然可以找出一堆的邏輯道理來支持,但是在面對利益、生存、取捨、付出等時,總是一擊即潰。

這也是無數新老修行人面對的最為至要的一點:佛理與生活總是不能統一,於是心生愧疚,更加糾結。

我想此處,倒是可以借鑑上文所述:說話一定要算數。不講道理,不擺條件,不猶疑遊移。

同理,佛(聖賢)的教誨一定要遵從。不講道理,不擺條件,不猶疑遊移。

這麼做人,這麼生活,這麼學佛,反而輕鬆了,簡單了,明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