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不住」的老黨員——城東區東關社區退休老黨員唐純晏

古稀歲月,兒孫繞膝,本是安度晚年坐享清福的時日。然而,城東區77歲高齡的老黨員唐純晏卻“閒不住”,紮根基層發揮餘熱,譜寫一曲又一曲的奉獻讚歌。

秋日的西寧,一股微涼的秋風迎面撲來,帶來屬於這個季節的錦書。記者來到西寧市城東區東關社區採訪這位忙中取樂的古稀老人。“我是1941年3月出生,1978年9月1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老人表達很清晰,也很健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吃水不忘挖井人……”回憶往昔,唐純晏老人言辭鏗鏘有力,“現在我們住的房子寬敞明亮,孫子上小學不用交錢,生病住院還能報銷,咱可不能忘記黨的恩情呀。”他也經常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女。

閒不住的“授課員”

唐純晏老人曾是一名教師, 退休後的生活卻更加忙碌。他義務為五一居委會編寫萬餘字教材,擔任居委會黨課主講,做起了居委會思想道德宣傳教育工作。2009年至今,唐純晏給轄區學生、退休老黨員、居委會工作人員義務講課120多次。為了講好每節課,老人總會做好充足準備,寫稿、備課成了他每日必做的功課,因為年事已高,他必須要克服視力老花的困難,但他覺得累中有樂、苦中有甜。黨的十九大召開後,老人當起了義務宣傳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們要時刻感念黨恩,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實現脫貧過上小康生活。”如今,在東關社區的街頭巷尾,總能聽到老人熱情洋溢的宣講聲音。

閒不住的“清潔工”

老人常說,“青絲銀鬂,精神永傳,我會一輩子不忘初心,永跟黨走!” 老人積極加入了社區志願者隊伍,全心全意地協助居委會開展服務工作,為社區活動出力出汗,更為社區的管理與建設出謀劃策,在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講課之餘,他每天都會在小區附近走一走,發現公共設施損壞,他都會認真記錄下來,反映給居委會並監督整改。居委會里大大小小的志願者活動,都少不了老人的身影……下濱河路上垃圾堆積嚴重,唐純晏老人不顧刺鼻臭味,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清理,縫隙中的垃圾用手清理,直到徹底清理乾淨後,又在空地上撒下花種,打造出一個別具一格的街邊花園。

閒不住的“協管員”

在西寧火車站道路綜合改造期間,27路公交車線路調整,住在濱河路附近的居民乘坐公交車有所不便。“我琢磨著能不能給公交公司提個建議,畢竟是為了大家方便坐車嘛。”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唐純晏老人委託東關社區向西寧市公交有限責任公司遞交了一份書面方案建議書,建議公交公司增設臨時站點,讓他沒想到的是,3天后得到公交公司的回覆—27路公交車調整線路,臨時終點站設到了七一路西口。在西寧火車站正式運營初始,為了讓居民們出行便利,老人親自拿著筆記本、皮尺,算好自己每一步的距離,量好馬路上每個路燈間的距離,從共和北路橋出發,經過建國南路、七一路口、七一路口十字交叉口,最後到達共和路……花了4個小時手繪了地圖,連同申請書遞交給相關部門。老人對記者說:“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我會一直幹下去。”

在教育的大潮裡,唐純晏成為了每一名黨員學習的楷模,更是一面旗幟,引領基層黨員幹部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在豐富的生活裡,唐純晏實現了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榜樣力量,構成社會和諧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供稿/區委組織部、東關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