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生在上海年薪150萬,在上海是不是這樣收入的人多如牛毛?

零下一渡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上海已經是全中國平均收入最高的地方了,那麼年薪150萬的人在上海是不是很多呢?

只能說是不少,但也絕對不多



用上海的月收入水平來說

據統計,上海月收入3萬元以下的佔據了近95%的人,對於150萬年薪來說,也就是每個月近13萬元的工資收入,在另外的5%中,而另外的5%中月薪能達到10萬以上的也只佔了1%左右

大家都知道上海人口眾多,1%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但遠遠算不上多如牛毛,只能說是確實有不少人達到了這個水平,但並不多



對於拿年薪的高管人群來說

大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也就是所有上海拿年薪的人)中基本都是拿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不算其他收入,單年薪工資能夠達到150萬的人其實並不多,在年薪人群裡面也算是佼佼者

因為有無數的大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所以高管年薪精英不在少數,這些人裡面確實有一部分高層能夠拿到150萬元的年薪,但因為精英階層總是少數部分,所以這類人算不得多



總結

在平均月工資也僅不到7000元的上海來說,年薪150萬元已經遙遙領先了絕大多數人,所以雖然上海看著有錢人多,看著魔都燈紅酒綠,實際上多數人還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相比起150萬年薪的人,幾千元月薪的人才是多如牛毛


在上海這個全國範圍內工資排名前幾的城市尚且如此,可見在其他城市更是這樣。


首席投資官


年薪過百萬的絕對還是少數,即使是放在上海這樣的城市。 影視作品裡面有很多事藝術化的表現,上海年薪百萬的富人也有很多,但是更多的是收入普通的普通百姓,這才是真實的情況。


話題轉回這個薪酬在上海的比例。150萬年薪的話,每月平均要達到12萬五千元的收入水平。據資料顯示,在上海月收入2000至三萬元的人群佔總體收入比例的96.9%,超過三萬元月收入的人群只有3.1%,如果我們假設有1%的人口是年薪超過百萬水平。上海2500萬左右常住人口,1%是25萬人。從人數上來說確實不少。但是和人口基數相比,這個數量就顯得很少了。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斷,月薪達到12萬五千元水平的群體更是鳳毛麟角。即使按照上海平均薪酬9000多的水平來測算,月薪超過12萬五千的也絕不可能達到多如牛毛的水平。


所以說一百五十萬年薪多如牛毛的說法肯定是不準確的。


家族企業雜誌


年薪達到150萬的

  1. 其實很少(千里挑一)

  2. 但又確實很多(上海近3000萬人口)
  3. 為什麼讓你感覺很多?(因為上海充斥著金融高科技互聯網等高大上的行業,到處是奢侈品消費商圈,讓人錯覺自己身邊都是百萬年薪的圈子)
  4. 你最想知道的是:我怎麼擠入這個圈層


明白了123這三點,讓一刀老師重點教大家怎麼做到第4點


首先你要選擇一個高收入的行業:

金融、高科技、互聯網等,

你要明白:

在百度做客服,也要比當車間主任要有錢!也更有上升空間。

因為BAT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BAT已經“生態化”了,它們通過參股OFO,摩拜,電動汽車,美團,螞蟻,微眾,把觸角深入到各個未來朝陽行業,完成了佈局。所以,支撐BAT發展的,不僅僅是淘寶天貓微信QQ搜索等爺爺級的企業,而更多表現在OFO,花唄,借唄等二級企業,甚至孫子企業,曾孫企業。

BAT的虹吸效應,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聚焦到它旗下,所以即使你只是BAT裡面的客服崗,也能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意味著你也有大量學習的機會,然後進行內部轉崗,同樣的,大家思考一下:

報考大學時,是報北大清華的冷門專業呢,還是報考三流大學裡的熱門專業?

不象製造業,雖然有可能你目前待著的工廠,它目前利潤較高,但是它的風險性很高,因為絕大多數的工廠只要拳手產品一倒,你就失業了。比如尼康相機的製造工廠。

不象BATJ華為等優秀企業,它們是東方不亮西方亮,你作為其中一個員工,可以在集團內的各業務線進行轉崗。

題外話:每年至少購買一手的騰訊港股,也能讓你在五年內步入中產階級。

其次,在高收入行業,慢慢向核心業務線靠攏。

要知道即使在高收入行業,也只有5%不到的崗位達到年收入150萬以上。

比如金融行業的風控核心崗位,核心精算師崗,能拉大額存款的,能賣理財產品的。

作為非名校,無背景的人仕,一開始不可能進入這些崗位,你只能是先從一些門檻低的崗位切入:客服(但不能是外包的客服),前臺,採購,行政,某細分垂直領域的崗位(在專業領域,你比BAT的純互聯網人才有優勢)。然後慢慢轉P線,轉M線。總之轉到核心崗位來。

照這個辦法,五年內,你如果做不到年入150萬,來咬我!


關注我,回覆[福利],查看更多幹貨。

一刀職場


陳俊生在上海年薪150萬,在上海是不是這樣收入的人當然不是多如牛毛!

根據如上圖所示的某調查機構的調查,上海市的平均月薪僅為6378元。而其中月薪2萬至3萬的人僅有5.7%。而陳俊生年薪百萬,即月薪要達到8萬以上的比例,估計不會超過1%,甚至更低!怎麼能說在上海是多如牛毛呢?我覺得有的人顯然誇大了上海類似陳俊生這樣高收入群體所佔的比例!

當然,有的網友會問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感覺即使陳俊生這樣的收入生活也倍感壓力。我覺得這主要是由於,陳俊生的生活開銷太大導致的。看看居中馬伊琍飾演的陳俊生前妻羅子君是不工作的,而且不僅要住豪宅,開豪車。並且日常消費都是限量版包包、鞋子、高級VIP美容等等。因而在上海這樣的國際級都市裡,當然可能也是壓力滿滿。而等羅子君和陳俊生離婚以後,她才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同時也知道月入10萬也可以在上海生活,月入5000當然也可以在上海生活!

所以,即使在上海年入百萬也是1%以內人才可能的;但是量入為出,合理安排生活,不僅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準則,也是高收入群體的生活準則!


地震博士


朋友,真實的世界裡並不是人人都這樣光鮮亮麗。

電視劇是拍給窮人看的,窮人已經看到了苦日子,他們想看看有錢人的生活,所以拍了電視劇,真正意義上的市民生活,拍了誰願意看啊,出門就可以看到啦!

可以看看上海目前的收入水平,年薪過百萬的還是少數吧。你看街上的那些豪車,其實大部分人還是腳踏實地的紮實工作生活,和電視劇中的相差很遠。

多如牛毛這種說法太誇張,我怎麼沒看到我年薪150萬的工資卡呢?

而且電視劇中,陳俊生的收入,顯然和家庭的開支不成比例。羅子君買的東西,還有生活費、學費、保姆工資,給羅子君媽媽妹妹的錢,離婚後更要供養兩個家庭,孩子的學費、贍養費、買房子的錢,還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150萬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啊,如果要維持劇中那樣的生活的話,不買房恐怕是最好的,減輕了還貸的壓力,可以有更多的錢享受生活。至於年薪150萬多如牛毛這個說法,只在電視劇裡。醒醒。


❤魔都小資城市生活指南,帶你過有態度的小資生活~快來關注我的頭條號吧!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我的收入




十年混到中層,985,我同學裡我算混的最好的百分之十了,你要是說150萬年薪多如牛毛肯定是不肯能的,頂多百一吧


大胖子桑


座標上海,今年剛好三十週歲,工齡七年。上圖為稅後到手工資,今年加年終獎預計會到120W+,繼續努力!


手機用戶51274980315


魔都精英薪酬分佈:
10W以下:14.35%
10-20W:45.41%
20-30W:21.60%
30-40W:7.89%
40W以上:10.76%
在精英(中高端人才)中,平均年薪10-30萬的人接近七成,30萬以上不到兩成。數據來源:獵聘網《2018年上海中高端人才及滬漂大數據報告》

同樣也有個數據分享給你:在上海做保潔,一年能賺20-30萬。


陳俊生所在的諮詢行業,屬於各行各業中相對金字塔尖的行業。

陳俊生所在的辰星,雖然不是外企,但是根據劇情也是諮詢行業中僅次於外企的諮詢公司。

在辰星,陳俊生被成為“陳總”,手握重要資源,下一步就是合夥人,年薪150萬,基本上屬於高級金領了。

根據電視劇中羅子君前兩集心高氣傲到那個地步的份上,也能看出陳俊生本事了得。


如果要定階層,中上產階層。所以一定不是一抓一大把多如牛毛。


你財知道


網絡上什麼數據我都不拿出來說,說說本人真實的上海體驗,鄙人初中畢業。生活在一個五六線城市的縣城裡面有一門混飯吃手藝。2016年去的上海,第一家上班地方就是寶馬4S 做售後鈑金修復,服務站經理各種給我談人生談理想,經理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他們給出的待遇6K一個月,我很想扭頭就走。因為我在我們縣城已經混到5K。從五六線城市跑到國際一線城市工資漲1K。在上海寸土寸金4S不提供住宿國際慣例午餐提供一頓。經歷就告訴我有五險一金什麼的。說實話五險一金對於我們這種人來說還不如直接發到工資裡面來的實在。人生地不熟我就在裡面待下來了。

房租每個月1200,上下班一個月400地鐵費,早晚飯錢一個月600。硬開銷2200。還剩3800。

隨後日子裡面我接觸的車主來說,我們是寶馬售後嘛,在中國開這一類車的人基本屬於中產階級(大數據大概是年收入40到100萬,資產500萬以上)我認識的車主百分之25年收入達到40-60,百分之40低於40,百分之10的人60-100,剩下百分之15(你們都懂)

在上海年年收入150萬(不論怎麼獲取財富方式)可以達到千分之一。年薪150萬的人是年收入人數當中的百分之一


囧147584263


談談年薪150萬是什麼概念,大概需要多少年、需要做到什麼職位,咱們不談數據,只說自身經歷。

以目前全國第一的商業地產公司為例,單店員工分為員工32級、高管22級,副總以下為員工級,副總開始為股份公司高管級。

員工級基本2200左右,每級260元左右,員工最高15級,主管16-22級,副經理22-28級,大部經理28-32級(以上薪資及每級標準會根據城市和地區的不同,有不超過25%的漲幅)。

備註:內部晉升薪資漲幅原則上不超過15%,如果漲幅15%後低於相關級別的最低標準,則按該職務的最低等級發放,也就是說內部晉升的基本都是相應職務的最低等級工資,空出來的薪資等級是留給外招的薪資空間,最高薪資等級只是理論上存在的事實。

高管級共高管22級,22000-24000起,每級2200元,高管22級是股份公司項目老大的標準(不含年終獎金、其他補助之類),區域-單店會逐步遞減,項目公司待遇低於商管公司,商管公司待遇低於地產公司,以上高管標準為項目公司高管標準。

股份公司往上就是集團公司,各股份公司至少區域高管才有成為集團公司基層員工資格,還不是全部,所以集團公司員工目前也不超過1000人。

在這種超級商業帝國,年薪10-20萬的不如狗,20-30的滿地走,40+的才有資格入門高管級,但60-70左右也就差不多封頂,年薪150以上的不是沒有,但也是鳳毛麟角。

在職場,從初出茅廬到一方封疆大吏,各位覺得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以一個正常人的發展軌跡,10年夠不夠?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比率10%算不算低?

年薪150萬,別說在上海,在哪都是打工一族中的頂尖存在,能拿150萬年薪的,他所負責的業務每年至少要為老闆創造十倍以上的收益才算合格,陳俊生是做什麼的?他憑什麼值這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