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8年9月28日18時2分在印度尼西亞(南緯0.25度,東經119.90度)發生7.4級強震並引發海嘯,摧毀大量建築物,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截至9月30日下午印尼官方新聞發佈會確認,地震及海嘯已致832人死亡,這次是2004年以來襲擊印尼最具破壞性的地震。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海嘯影響範圍

有專家認為,特殊的構造位置和地形條件是造成此次地震海嘯的主要原因。此次地震發生在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交匯部位。根據GPS資料分析,相對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向西、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向北運動,造成此次地震是近南北向的走滑錯動,最大錯動位移達到5到7米。由於海嘯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特殊海灣地形,會產生振幅放大效應。此次地震震中附近帕盧灣的寬度不到10千米,快速運動的海水湧入狹長海灣,導致海嘯波幅顯著放大,形成1級近海海嘯,造成嚴重災害損失。此外,也可能是地震造成海底滑坡或崩塌引起海嘯。

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噴發、海底滑坡、隕石墜落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傳播速度高達每小時700到900千米,當接近近岸淺水區時,波速變小振幅陡增,驟然形成高大水牆,瞬時侵入沿海陸地,造成巨大破壞。大部分海嘯都產生於深海地震,地震幾分鐘後,原生的海嘯將分裂為兩個波,其中向海岸傳播的海嘯,受到大陸架地形等影響,與海底發生相互作用,波長變小,振幅變大,會在岸邊造成很大的破壞。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地震引發海嘯示意圖

地震海嘯通常是由震源深度不超過50千米、震級超過6.5級的地震引發。在板塊交界處或特殊構造地帶,大地震發生時長期積累的彈性能量瞬間釋放出來,其中一個板塊急劇地逆衝到另一個板塊之下,上千千米長、幾百千米寬、幾千米深的海水瞬間被抬高了幾米,然後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海嘯的產生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深海、大地震和開闊並逐漸變淺的海岸條件。海嘯按地點可以分為近海海嘯和遠洋海嘯,本次印尼7.4級地震海嘯就屬於近海海嘯。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海嘯退去後的慘狀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海嘯退去後的慘狀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海嘯退去後的慘狀

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簡析

海嘯退去後的慘狀

(本文主要內容源自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478/20180930200012788677264/index.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