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点名,《人民日报》发声,注水剧遭观众抵制!

《武媚娘传奇》96集、《新水浒传》86集、《隋唐英雄》120集、《那年花开月正圆》74集、《九州·海上牧云记》75集、《芈月传》81集、《娘道》76集、《延禧攻略》70集、《如懿传》87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70集……

电视剧注水,起始于2010年,疯狂于2013年,然后一路“传承”,成了整个行业默认的行规……

众所周知,注水猪肉算犯法,那注水剧集呢?

最近,广电总局高伟通过《人民日报》发声——用高品质创作挤干电视剧"水分"!

广电总局点名,《人民日报》发声,注水剧遭观众抵制!

“注水剧”成默认行规,央视都不能幸免,广电总局都无可奈何?

其实早在2009年,广电总局就曾下达“瘦身令”,要求电视剧集数一般不超过30集,但收效甚微。制播双方为了最大程度追求商业利润,基本上都按照“剧集越长越赚钱”的指导思想对电视剧进行“注水”处理!

过去几年,央视一套播出的剧目一般不超过40集。原定超过40集的剧,播出前通常都得剪成30多集。但2017年,央视公布,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剧目将不限集数。

面对“注水剧”行规,连央视都不能幸免,毕竟,对于“按集论价”的电视剧行业来说,如果只能卖30集,会让很多制片公司肉疼。

广电总局点名,《人民日报》发声,注水剧遭观众抵制!

现在,“注水剧”被广电总局高伟再一次点名,并通过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发声。

广电总局高伟指出,

电视剧的“注水”主要有思想、内容和制作等类型。

思想“注水”导致作品价值缺失、善恶不辨、格调不高、低级趣味,只考虑经济效益,不关心社会效益;

内容“注水”体现为故事拖沓、节奏变慢,粗制滥造、虎头蛇尾,本应是节奏流畅的故事,却硬生生被“凑集数”拖垮;

制作“注水”则多表现为工业机械化生产,拼凑剧情等,如一些五六十集的电视剧四五个月便“破茧早产”。

如何“拉长”一部剧?网络大电影(ID:wxs360)了解到,按照正常剧情节奏,一集设置2-3个大冲突,4-6个小冲突。但为了“拉长”剧集,很多制作公司一集只保留1个冲突甚至多集1个冲突。对制作方来说,每拉长一集就能多卖一集的钱,对于电视台来说,多一集就能多卖一集广告!

在广电总局高伟看来,“按集论价”催生注水剧集,但“丢质保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则完全是不尊重观众!

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

在广电总局高伟看来,要根据艺术创作规律,让作品篇幅服从叙事需要,由内容情节发展支配,不宜拘泥于篇幅。

也就是说,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甄嬛传》76集观众都嫌短,因为每集都是经典。

事实上,电视剧的长篇大作更能帮助观众培养收视预期,形成追剧效应,以利于广告招商、时段开发和品牌营销等。但如果作品质量堪忧、粗制滥造,靠注水、加集数的投机取巧注定不会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