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接觸傳統文學,有必要了解格律,但將格律神化為一切語句的標準,很荒唐。——題記

———————————————

和網友玩對聯,出了句“春風妝花樹(平平平平仄)”,就有一位退休老教師發來私信,客氣後轉而批“這是孤仄句,不夠好”。

有些出乎筆者意料,對聯自古是句式風格完全自由,古文經史詩詞口語順口溜到格律句都可對聯,從沒說聯句必須是格律句的。大名如雷貫耳對聯大家曾國藩,其題掛家鄉駐京辦大門的名聯都是非格律句自由聯。如說內涵、格調、意境等不夠好,那是好的意見討論,但所謂“孤仄”云云,完全是格律詩句的概念,與聯句何干?在筆者看來,“平平平平仄”這個格式,不論音韻還是格式形式,都是很有特色很美的,還曾為反諷一些格律粉,為其取了個“龍頭律”的大名。本句四個陰平後高抬到去音,顯然比格律句“平平平仄仄”更有特色更具獨特美,誦讀也更具趣味。

不說有諸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平平平平仄)”等名句,筆者這句從意境內涵等來說,甚至不弱於前賢,卻因所謂“孤仄”就“不夠好”?這背後是以格律詩“格律”為一切語句金科玉律的格律崇拜非格律歧視。

之後漸發現這的確不是個別人偏見,而是很普遍誤區。將格律詩的格律當成所謂“音韻和諧”的唯一標準,作為衡量一切語句的模板、語句美的最高標尺,儼然獨立於語言文學的內容之外,對任何語句具有一票否決的無上權威。這極大誤導及迷惑於人,扭曲語言文學審美,是對傳統語言文化、中文美學的嚴重閹割與戕害。

這種將格律極端化、神化、無限擴大化的荒唐謬誤,原來已經影響深廣,這位老教師已經算是平和的個例了,少數人中毒極深,不斷在平臺上攻擊辱罵一些寫了他們看來所謂“出律”聯句的作者,乃至筆者寫了一個自由句後,攻擊筆者是犯罪。因而很有必要剖析清楚這種神化“格律”的謬誤,正本清源,還漢字語言傳統文學一片朗朗天。

格律詩或許是基於世界最優秀乃至唯一文字(其它實質不過都是代碼編碼)——漢字——的獨特特點,發展出來的世界文學苑囿最特別最豔麗的一朵奇葩,但它也仍然僅僅是多種文學體裁樣式中的一種,不是也沒有可能成為文學霸王,凌駕於一切體裁樣式之上。而格律僅僅是格律詩中詩句平仄格式,玩格律詩這個遊戲的拿來即用的一個框子,一個共同認可的規矩,格律詩發展成型中磨合妥協選擇出的一種各方面可接受的中庸句子平仄模板,它出了格律詩詞範疇,就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從沒聽說格律詩詞外,誰看文章讀文句還先研究一下文句平仄,平仄不合某格律就抗議“出律”不美難讀的。另一方面,天下有幾個寫格律詩的不需要仔細分辨檢查詩句平仄,靠讀一下“音韻和諧”就自然完全符合詩句格律?從這兩方面都說明,格律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個遊戲約定的規矩,而非真理化身。難道出了格律詩,所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一切文學就沒有語言美沒有美句子?就都佶屈聱牙不堪卒讀?天下就格律的句子是美的?是抑揚頓挫的?這顯然是無比荒唐的妄念!

格律句僅採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兩基本句式,而我們知道,這種平仄格式可以排出一百多種,俗話說“文無第一”,格律美、節奏美、韻律美等,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人的美感,不可能說有唯一一種平仄格式是集所有美於一體、並且所有人都感覺最美的。

比如節奏韻律,只能有格律詩格律這一種節奏最美?你覺得222222美,他人不能覺得123321美?不能12211221美?不能233223美?不能244224美?不能就認為完全錯雜的節奏最美?簡單例子,八字句類兩兩更替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類絕不是最主流,相反古來常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格式更符合審美習慣運用習慣,這種格式更加常見。

退一萬步,就算有這麼個天選之子,也不可能就這個格律格式100分,其它都是0分。獨尊格律句,其它一概不美,除了顯示自己的狹隘淺薄,還有任何實際意義?

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

等等等等,無數平仄格式,各美其美,美是參差多態的,任何人都可以都可能有自己的獨特的美感及審美標準,絕無可能全世界定於一美。格律詩格律作為格律詩遊戲規矩,實際上它並非完全乃至主要基於美,而首先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並不是要否認此格律音韻平衡節奏適中等方面有其優點,但也並非僅僅只有這一種格律格式如此,其它都不堪。因而出了格律詩範疇,將之作為一切句子或一切對聯的金科玉律,無比荒唐。

盲目崇拜將格律句無限拔高到衡量一切詩句一切聯句乃至一切句子的標準,既狹隘更荒唐。詩仙李白的“我輩豈是蓬蒿人”難道因其“仄仄仄仄平平平”四連仄三平尾就是垃圾?天下有誰讀到這詩仙名句覺得詰屈聱牙沒法卒讀?陶老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難道因其(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三平尾、孤平、下聯仄收就無法卒讀而是垃圾?這種例子在在皆是不勝枚舉。將這種神化帶入對聯,更是荒謬!古人寫了上千年對聯,現代幾個學者臆造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概念,一衡量,古人燦若晨星流傳千古的對聯,大部分就都出律了、失替了、不能算對聯了?真怎一個荒唐了得!

所謂格律是為了“音韻和諧”,也極大程度是專家們沒頭腦、人云亦云的謬論,而許多人沒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盲目迷信專家,何其悲哀!全部專家錯很奇怪嗎?倒退多少年,還全世界專家都認為中文和漢字全世界最落後呢!

所謂符合格律才能“音韻和諧”才能讀的“抑揚頓挫”,只要稍有自己頭腦,就會知道荒唐。那現代文章歌曲還能存在?有誦讀能力的,什麼文章辭賦不能抑揚頓挫?不能音韻和諧?誰誦讀不會通過語氣、音長、變音、輕重、長短等調節誦讀?其中平仄變化能佔多少?不會讀的,再平仄格律完美的都能讀成死魚,哪個重要?沒有哪個歌者誦者會只有某種格律句子才能吟唱的抑揚頓挫、音韻和諧,如果這樣,他就是個喉嚨殘廢!人的聽覺美學也不會狹隘到只有某種平仄變化才會覺得美,其它一切格式都不美!並非說平仄在語句音韻中完全沒有作用,但總的來說絕不是一個主要因素,甚至絕大多數時候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任何平仄的文句(什麼都有例外,也不排除部分文本難讀,但基本都不是因平仄,而是因文字本身),幾乎都能通過誦讀者各種技能配合實現好的誦讀,否則現代文章現代詩歌就根本沒法誦讀了!

想起看到一些介紹所謂格律聯律的文章,強調所謂“三平尾”禁忌時,都會“嚇唬”一句,“你不覺得讀起來很彆扭嗎?”實際上這完全是如“食物相剋”類的禁忌訛詐,利用人們對自己無知領域的一種內在擔心恐懼感,裹挾脅迫人們寧可信其有、以防吃虧或顯出自己無知的心理,達到洗腦的目的。這時你不論自己是否讀的彆扭,心理都會暗示自己“似乎是有些彆扭”。還是那句,請問天下有幾人讀到詩仙的“我輩豈是蓬蒿人”就自己立馬感到“彆扭”的?更別說還有著意寫“三平尾”的三平調古體呢!

平仄音韻在格律詩形成中,雖不是全不相干,但不過是一個很附屬的因素,根本不可能存在說主要為了詠唱吟誦音韻和諧才形成格律詩這種格律格式的可能。難道除了格律詩,其它一切詩文曲賦都不能詠唱?難道除了格律這兩種平仄格式,其它所有格式都無法“音韻和諧”?將格律詩平仄格式奉為圭臬、為詩句格式美學的唯一標準,不過是暴露自己的淺薄無知、無腦盲從。一個詩句聯句誦讀有韻味,內容、詞序、結構、文字組合等都遠比平仄重要。

並非要否定格律格律詩本身,而且也贊同如果寫格律詩,雖然不必盲目泥古不化,如林黛玉所言該變通時就要變通,但首先還是應該尊重自古形成的約定成俗的基本規矩。但這僅僅限於作格律詩,格律必須也只能限於格律詩範疇,出了格律詩詞,沒有任何特別!如果把格律詩的格律神化、無限擴大化荒唐至極!

日前偶然在論壇看到聯友@廣晟山人 轉帖的林正三《詩學概要》,介紹前人律詩中音韻“四聲遞用”法的一些探究。先不論此論如何,單作者文末結句“期能對古典詩壇有所助益也”就當點贊!這才是做學問的正確態度、合適姿勢。介紹自己成果,供大家瞭解參考,而不是像現在某些學者,半假借半臆造個所謂“聯律”,而後就要唯我獨尊,從我者昌,逆我者亡,取消一切其它風格句式的生存權!

也看到另一位網友@善取名第一人 在推介似乎是他自己提出的“四聲喜全遞”,兩者似乎大體類同,未細探究。遇上正好也作為一個現成例子結合談談格律問題。

他們的“四聲”都是指不但分平仄,還當細分進一步“下平上平上去入”四(五)聲,在一個句子中四聲全備,或律詩的仄收尾不重用,可使音韻效果最佳,遂稱為“四聲遞用”或“四聲喜全遞”。

兩人交流中各舉例為證,一位舉舊例:

唐許渾:萬里共嬋娟43421

宋蘇軾:千里共嬋娟13421=1342+3421

介紹說“萬里共嬋娟”雖也四聲全,但蘇軾易一字改為“千里共嬋娟”後,更達到前四字、後四字分別都四聲全,因而讀來更加音韻和諧順暢。我一讀,確實也感到“千里共嬋娟”似乎更順暢,或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排除某種程度上是因對“千里共嬋娟”更熟稔,因而自然更聽來和順。多讀幾遍,又感覺“萬里共嬋娟”也還是很順暢的,各有特色。而且從格律說,“萬里共嬋娟”更完美,這是否自相矛盾了?不知其他人感覺如何?姑且算其“四聲”完美還是有一定道理及作用吧。

另一位舉自己一個句子為例:

幾曲江華落35124

幾曲江花落35114

闡釋以四聲的考慮,用了“華”,而沒有用“花”字。但這個例子,我個人讀來,顯然是“幾曲江花落”感覺更加順口和諧。當然這或許是我個人的感覺。且這裡“華”字本身也值得商榷,華古意有“花”意,但現在多用於精華、華彩,用這不盡合適。我也曾寫過個自由句“菊華承霜重”,這裡我特意用了“華”,因“菊華”本身就可以雙解,內涵意蘊更好,有古意。用字還是更應重蘊含,過於追求四聲,可能反而得不償失。

因而我覺得,這種字的平仄格律對句子音韻美的影響,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一方面不同人會有不同感覺,不可能所有人的聽感美感都是一個國家標準。另一方面,同樣的平仄格律,可能在不同句子不同文字組合時,音韻效果是不同的,不太可能是某種格律格式就一律是美的。平仄格律在句子音韻美中,實在並非佔多大比例,且大多數時候,差別非常細微。比如“池塘生春草(平平平平仄)”與“千里共嬋娟(平仄仄平平)”,我讀來幾乎難以分別有平仄格律不同,都順暢,都美,不細分析,我根本不會注意是平仄格律完全不同兩個句子。美是主管感覺,任何用格式規範美標準化美的想法,都是這些年各種職業資格證同樣的邏輯。冠冕堂皇理由後面,實在並非理所當然

那麼研究者們是否覺得理論是對的,如果有人不能聽出任何情況都是“四聲遞來遞去”更美,那是他自己耳朵問題審美問題,不能怪理論?姑且假設如此吧,我們不妨試撇開人可能不正確的因素來分析看看。

(瞎編純做例子)

萬里通嬋眷43124

千里共嬋娟13421

前裡共參權23412

百方痛嬋卷31423

千立拱嬋娟14321

千離拱燦娟12341

……

這些都是“完美”的前四、後四都“四聲遞”句,它們全都鐵定讀起來比“萬里共嬋娟”更和諧更優美?是否任何時候任何這樣四聲格律的句子都是如此?那它們互相比呢?是否也有個第一二三四名?還是大家完全一樣?不管如何,那完全可以在這其中選出兩個合適的四聲格律,取代原格律詩格律,創出更完美的四聲格律吧?那與這個新的四聲格律相比,普通的“四聲亂遞”恐怕又該被絕對歧視,落入非格律的悲慘境地?那這普通的“四聲亂遞”還有什麼意義?是否應該直接升級到更完美的“四聲格律”?

我並非要反對“四聲”,作為一說,個人在創作中有時或可作為參考。但畢竟不能無限擴大,拿來做個個例分析,由此可以看到將“格律”盲目神話、無限擴大化多麼荒唐。“格律”歧視非格律,要消滅一切非格律,那後面還有“四聲”等取你腦袋呢!“四聲”也別得意,可以將你拍死在沙灘的“四聲格律”恐怕呼之欲出!

語句的音韻美毫無疑問是客觀存在,追求更美的音韻也是合理的。但美從來都是主觀感受,都是參差多態的,任何要將美格式化模式化的理論及準生證,都難免荒唐。

除押韻對詩詞類整體作品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具體語句的音韻美實現,至少70%以上是靠個人通過對字音的個人化自主處理實現,如輕重、長短、變音、個人音色等等。其次不同文字本身、不同文字組合、不同上下文等,都對句子音韻美有重要影響,分量都大於具體文字的平仄因素。最終的文字平仄對語句音韻美的影響,恐怕平均10%都不到。再具體到不同格律格式的區別,影響就更微乎其微了。否則完全不講平仄格律的現代語文就根本無法存在了。“四聲格律”可能可以比傳統“格律”平均提升1%的最終音韻美,但將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創作出合格文本的難度提高1000%,這是正常的價值交易嗎?

當然現實中我們的社會“某律”類學術車載斗量,反正不吃我的飯,關我屁事,畢竟誰都有研究任何自己覺得牛逼學問的權力。但我覺得這類“某律”學問,是否合適的姿勢都應該如“期能對古典詩壇有所助益也”,我的牛逼放這裡,看你是否有緣膜拜享受,這樣就挺好!否則都天下一條路,此路是我開,都必須從我過,否則就要代表月亮消滅你,那就未免太誕妄太荒唐了!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統一聯律”這種偽學會氾濫成災大行其道?原因很簡單,無數所謂專家都是考試小能手上位,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思考能力,但他們佔據了要位,又有出成果的需要、動力和條件,你想讓他不出垃圾成果做的到嗎?而我們社會有無數迷信專家的無腦粉,垃圾成果能不氾濫成災大行其道?

真理過一步恐成謬誤,何況其餘?“格律”作為格律詩的一個約定音韻模式,本無所謂對錯好壞,就是個遊戲規則。但硬要給它貼金所謂“音韻和諧”,進而無限拔高成獨享尊寵的絕對真理,就無比荒謬了。這道理本是稍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就能明白的,但奈何無數人都盲目迷信本就無腦的專家。

例如果真是“格律”才“音韻和諧、抑揚頓挫”、其它一切平仄格式都千里之外?其實只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稍想想就明白這種說法多麼荒唐。

比如我們任選各10首格律詩、出律詩、完全非格律古律詩來驗證,隨機混雜後,用標準語音統一誦讀,所有人都能根據是否“音韻和諧、抑揚頓挫”來將30首作品分清三類?

再將三種詩與:詰屈聱牙、文辭略通、字順意暢;文理不通、文意粗糙、蘊意和美;分別結合混雜,任何情況都能憑“音韻和諧、抑揚頓挫”毫釐不差找出10首格律詩?

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所謂的平仄格式對音韻的作用,既不是決定性的,也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必然的,甚至常常是幾乎無法感知的!可知神化“格律”是多麼荒唐可笑了。(當然格律粉不用考慮,他們是堅信任何情況都能毫無疑問蹦出10首傾國傾城的格律詩的,否則也會是諸如風水不好、時辰不吉、朗讀者人品差、聽的人耳朵有毛病等等一萬種原因)

不否認格律句的某種程度音韻美節奏美,但美從來不是獨一排他的固定模式化的,而是參差多態的,是主觀感受的,是自由不羈的!不得不為格律外的語言美乃至語言不美的自由權、正當生存權發出自己一點微弱之聲。“格律”實在不過就是傳統格律詩中的一個句式模板,一個具體文學式樣的遊戲規則,既沒有什麼知識含量,也沒有什麼難度,更沒有什麼魔法,出了格律詩詞,就什麼也不是。將這麼個普通平仄格式格律梳妝打扮、塗脂抹粉請上神壇膜拜,進而以之號令天下,要將其它一切句式都趕盡殺絕,這種傀儡格律實質私利的荒誕劇,實在不應再繼續了!

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請將“格律”還給“格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