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就像在一個萬花筒裡,每一面鏡子都映襯了不同的自己,並試圖在不同的角色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吳笛笛是一位藝術家、教師、妻子,也是一位母親,為了平衡這些關係,她有過焦慮、分歧、退讓。


“在不同的身份下,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是有一些偏差的。”

對於藝術家而言,在不同角色之間互換並不是一件易事。吳笛笛的工作室在家中,或許在他人眼裡,吳笛笛的繪畫環境是舒適的,但她認為這個家就是她的“小世界”,很多矛盾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得到答案,創作因此與生活產生了更多的交集。她曾經也有想過逃離,走出去,去換個場域進行創作。

但當吳笛笛真正走出去了之後,她發現這個“小世界”才是給予她創作能量的地方。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不同身份如果真正平衡了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藝術家來講,焦灼是必要的,生活和藝術更是不能分離的。生活既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壞。忠於自己的生活卻又想不斷的超越自我,就像蘇珊·桑塔格所言’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吳笛笛

2001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視覺傳達專業 獲學士學位

2004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畫室 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4 任教於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

個展:

2017 精確的虛構/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香港 中國

2015 吳笛笛 前波畫廊 紐約 美國

2014 吳笛笛 前波畫廊 北京 中國

2011 春分 千年時間 北京 中國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我有很多疑惑、問題,都是在我創作的時候得到回應的。” ——吳笛笛


作品精選

“藤”是吳笛笛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持續創作的系列作品,源於她第一次自發的感受到了女性角色的共鳴。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不至於空無》布面油畫 200x140cm 2018

當她一個人穿梭在熱帶雨林的時候,她看到了無數的藤蔓依附在樹木的軀幹上,但也有一些藤蔓,它們沒有任何的攀附,它們之間相互交織在一起,體量的龐大和複雜的攀援你甚至找不到它的根在哪兒,它想去什麼地方。風很大,但是它們還是紋絲不動。

它的習性、它的形態、它的一切都變成了吳笛笛的創作語言。在這樣的植物面前,自然成為了她靈感的源泉。

當吳笛笛用自己的方法論重新塑造藤蔓的形象時,她也在重新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不至於空無》 布面油畫 局部 2018

吳笛笛開始關注細微的生命,是在她成為母親之後,在這個時期,創作了作品《沒有雜草》系列。她說:“世界上任何的一顆小草都不叫雜草。”

這種對微觀視覺的感知也體現在吳笛笛的畫布上,無論是“藤”系列還是“石”系列,她的畫上都會有無數的細節,她希望她的繪畫是可以被觸摸的,當觀眾走近她的畫是看不盡的。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靜止的自然而然》 布面油畫 200x140cm 2018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傷口是花朵最合適的溫床》布面油畫 120x120cm 2018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白晝冷卻下來》布面油畫 420x210cm 2018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相互間》布面油畫 100x80cm 2018

“我們把一些東西堅定下來, 然後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吳笛笛

當社會和生活都賦予你不同身份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在吳笛笛的作品中尋找答案,她強調自我的“自決”,這是一種主觀去選擇生活方式的態度。

當人們真正開始為生活感到艱難的時候,她開始和自然去建立聯繫,“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她對細微生命的敬畏,在自然物中得到的喜悅,都是她用作品給生活的反饋。


Y.C.J

Y.C.J 在做什麼?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譚平:“瞬間即永恆”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呂敬人:設計四十年,做人的道理都在做書裡了

吳笛笛:“總想跨過自己的雙腳”


Y.C.J

以藝術視角探索未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