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爲何如此重要?

何為中華美育精神?為何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我國的美育又存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

博雅雲課堂創始人梅也老師,共同探索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實踐路徑。

中華美育源遠流長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尚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國古代美育有綿延數千年的漫長曆史,美育實踐和美育意識,古已有之。自周代開始,包括文學和藝術教育在內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成為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樂,實際上就是專門的美育課。孔子認為教育和人格塑造,是一個“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過程,高度評價了美育在整體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明代 仇英〖 孔子聖蹟圖 學琴師襄〗

中華美育自古以來注重以美養德,提升修養、陶冶情操。至近代,西方美學傳入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現代形態的美術專門學校——中央美術學院,並將美育納入教育方針。他認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畢生不遺餘力地倡導美育。“美育”一詞,最早便是由他從德文翻譯過來的。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說”更是對中國現代教育史和美學史影響巨大。


美育緣何如此重要?

美育塑造美好心靈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美育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新時代背景下,創新教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面對充滿挑戰和變革的世界,國家和人才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尖端科技中,也蘊藏在每個人內在的創造力與審美力中。再先進的技術也難以取代人類的創造力和情感。未來的人才更要必需具備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喬布斯曾說過,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於藝術和美的追求。馬雲也曾“放話”,如果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美育踐行文化傳承與創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育思想等歷久而彌新,至今閃耀著恆久的思想光芒。在文化傳承的使命下,美育可以讓我們充分認識中西審美文化各自的特點與優勢,確立民族自信心。同時,美育也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只有我們充分地認識到美,才能從中國當代現實出發,借鑑傳統文化精髓,創造新的文化藝術元素,使之走向世界。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南宋 馬遠 《寒江獨釣圖》


美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國家倡導美育多年,但實際水平跟國際上相比差很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校美育正在加速提質。近5年來,美育教師佔專任教師比例和美育器材達標率均有所提升,但目前師資依然不能滿足基本美育教學需求。即使是按國家規定的佔總課時9%的美育課程最低標準課時開課,全國尚缺2.8萬名美育教師,其中鄉村學校缺額更為集中,有6個省鄉村小學美育教師缺額超過50%。

除了教育資源不均衡、師資不足,真正優質的美育課程資源也比較匱乏。究其原因,和大眾對美育的認知程度不高不無關係。首先,大眾的觀念中往往不重視藝術學習,作為學生,藝術課程往往會被“主科”佔用。而最終選擇考藝術院校的學生往往都是因為文化課不好迫不得已去學藝術,但也僅僅是為了應試取得文憑,而缺乏內心深處對藝術真正的熱愛,當然也沒有對將來職業的系統規劃。

其次,藝術教育重視技巧而不是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課外美術教育為例,很多培訓機構重視繪畫技巧,卻不重視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大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不瞭解美術史,搞不清流派,也不瞭解雕塑、建築、設計、工藝美術等等重要門類,過多的技巧訓練和臨摹,壓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甚至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美術的熱情。

對於美育認知的缺失,更常見的情況是在生活中缺乏審美體驗。比如不懂得把家裡收拾漂亮,不懂得自己搭配服裝,對鮮花美景熟視無睹,這樣的生活顯得相當的枯燥乏味。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美育的缺失會讓我們失去很多感受美繼而獲得幸福感的維度,甚至讓人變得太過務實和急功近利,在現實無法滿足期望時,人變得越來越焦慮。當前自媒體語境下的種種討論,無不折射出美育缺失帶來的社會問題。


美育應是全方位的

美育不能侷限在藝術課堂裡,應該是全方位的。對美育的科學認知需要逐步推進,除了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外,高校與社會力量也在積極參與美育的普及工作。今年,中央美院自主招生題目發生變化,不少題目強調了學科核心素養,比如考察了對古詩詞藝術的理解,對藝術院校人才培養方向、學生學習方向都有一定引導作用。

北京市教委推動實施了“高等學校和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從文化建設、學科教學、社團發展、教師培養、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幫助中小學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工作的實施不僅為中小學提供了很多優質藝術課程資源,很多教授也幫助中小學進行教師人才培養,這對美育教師的人才培養有很大的示範指導作用。

在教育教學環境上,我們認為,應該儘量給學生提供浸潤式的美育環境,包括優美的校園環境、清爽的學習環境、精緻的學習用具……但精緻不等於昂貴,可以從設計的創意、用料的考究來體現精緻,同時儘量循環利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尊重美育精神。

教學環境的“美”不僅體現在環境、用具上,更體現在“人”上,不只是藝術老師需要更新美育觀念,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將美育融合進學科教育,小到PPT製作,大到在教學中體現美感,從學習的各個角度引領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不僅瞭解藝術之美,更瞭解人文之美、科學之美。在這種“跨度”上引導他們對美的追求,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進而使他們擁有更加開闊的眼光,更加寬廣的胸懷,這是崇德尚藝、立德樹人的基礎。

“互聯網+教育”對美育的促進作用不容忽視。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師的學習效率和藝術素養能力。通過“互聯網+教育”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在線課堂”進行自主學習,在課上進行交流、講述,通過互聯網讓偏遠地區也同樣擁有一線城市的優質藝術課程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美育中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此外,在知識付費時代,“線上美育課程資源”可以普惠大眾,讓更多人接受“美育”。


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

以前,沒有人嘗試給小孩講中國美術史,因為那顯得太專業艱深了,成人都未必能學好的東西,怎麼給小孩學?因此編寫過程必定煞費苦心。然而,歷時8個月,5次升級迭代,博雅雲課堂精心打磨成一門呈現給小朋友和大朋友們的精品通識課《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同時也是全國首套華夏美學通識課,業內譽為“最美的中國傳統文化課”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64集的視頻課程,以時間和畫家為經線,以傳承和創新為緯度,從遠古時期的神秘圖案講起,經畫祖顧愷之,畫聖吳道子,歷大家輩出的唐、宋、元、明、清,到現代齊白石、徐悲鴻,帶領我們從這些傳世名畫裡,發現一個真實的、美學的古代中國。讓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中國畫的歷史脈絡;在傳世名畫的高清細節裡,蒙養最純正的美學素養、最高階的藝術眼界;讓學習者於不經意間,破解華夏美學的源代碼,發現華夏文明流傳千年的秘密,成為優雅而自信的中國人。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課程內容之中國繪畫對世界藝術的影響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課程內容之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推崇“筆墨當隨時代”的清四僧VS秉承復古的新古典主義清四王。主講人告訴大家藝術因多元而可愛

知識是不分年齡的,我們常說和孩子共同成長,如果家長、老師陪著孩子看《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可能會覺得形式稍微可愛了點,但對於非藝術專業的成年人來說,知識點依舊足夠。相信父母、老師在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大有裨益,在共同進步中增進親子關係、師生關係。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徐州雙溝中學課程使用:老師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也響應 “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心靈”的號召,走進了全國十餘所中小學校,以其“無縫的學科融合、活潑的呈現方式,便捷的人機對話”等特點,讓即使零基礎的孩子也能真切感受到藝術之美,因此,這套課程一走進課堂,便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鐵心橋小學課程使用:學生講述

據媒體報道,在線課程的平均完課率是14%,有些甚至低到4%,但博雅雲課堂在學校的平均完課率在80%以上。揚州公道中學甚至能達到90%。博雅雲課堂課程貼近學生的課程內容,貼近老師的周到服務,創造了堪稱奇蹟的完課率。教育是“慢藝術”,美育更需要浸潤式的薰陶,也許只有具備工匠精神的教育企業才能創造奇蹟的完課率。

美育為何如此重要?

公道中學課程使用:自主進行在線學習

除了在中小學校園大受歡迎,《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在知識付費領域也廣受青睞。隨著時間的積累,《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在網絡上形成的良好口碑開始顯現威力,逐漸名聲在外,許多知識付費平臺甚至主動慕名而來,尋求合作,並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其中有網易公開課、愛奇藝這樣的大平臺,也有像博雅小學堂、童書媽媽三川玲、尹建莉父母學堂這種在廣大家長中極具影響力的重量級公眾號。衷心希望有更多大朋友、小朋友,從這240幅高清名畫的細節中,發現一個真實的、美學的傳統中國。


關於“博雅雲課堂”

博雅雲課堂隸屬於從事兒童通識課程研發的內容提供商和服務商——北京博雅涵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於2017年1月成立於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幾位聯合創始人均擁有深厚的教育、互聯網和出版行業基因。

2017年8月中小學慕課平臺博雅雲課堂正式推出,並上線了《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和《陪孩子一起看電影》等系列課程。其中,《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課程已被納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國學啟慧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