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投51.05億元綜合治理「一湖兩海」

11月6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就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水汙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新聞發佈。

據介紹,2018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強化目標管理,不斷強化水環境形式分析和通報預警,切實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水汙染防治配套政策,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以及加快推進水汙染防治重點任務等六項措施堅決打贏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新聞發佈會上,內蒙古環保廳新聞發言人杜俊峰就“一湖兩海”(指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內蒙古累計安排資金40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用於提高呼倫湖流域監測能力,將流域內水質監測點位由4個增加至10個,並建設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同時,申請中央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2400餘萬元用於提高烏梁素海流域監測能力,分二期實施了烏梁素海水環境監測站點建設工程,新增在線監測點位20個。累計安排資金980萬元建立岱海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在弓壩河干流及岱海電廠排口分別佈設固定站,在湖區佈設2個浮標站。

2016年以來,內蒙古環保廳累計安排中央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5.68億元,用於支持“一湖兩海”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佔三年下達專項資金總數的42.5%。同時指導呼倫貝爾、巴彥淖爾和烏蘭察布市開展中央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申報工作,爭取將更多“一湖兩海”治理項目納入儲備庫,獲得更多專項資金支持。

截至目前,已有86個項目順利通過國家審核併入庫(呼倫湖32個、烏梁素海41個、岱海13個),項目規劃總投資51.05億元(呼倫湖15.29億元、烏梁素海31.11億元、岱海4.65億元)。

監測數據顯示,經過近幾年“一湖兩海”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相繼實施,重點湖泊水質均有所好轉,富營養指數均已保持在輕度富營養水平,其中烏梁素海水質已由2012年的劣V類穩定為V類,今年1月—10月,水質已達IV類。“呼倫湖、岱海水質雖仍為劣V類,但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重點水質評價指標較2012年均有所下降。呼倫湖的高錳酸鹽指數、總氮、總磷三項指標和岱海的岱海高錳酸鹽指數由2012年的劣V類提高至V類。”杜俊峰說。

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將繼續按照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自治區《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安排和部署,針對全區水汙染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打好河湖水質改善持久戰、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飲用水安全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汙染防禦戰等關鍵性戰役。(高日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