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让“方便”越来越方便!未来,内蒙古公厕将大变样

小厕所,大民生。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自治区“厕所革命”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孙利剑做主题发布。


“厕所革命”让“方便”越来越方便!未来,内蒙古公厕将大变样


据了解,“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亮丽内蒙古”“文明内蒙古”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抓紧抓实。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分别对这项工作作出批示,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全区城市、农牧区及景区厕所建设管理问题,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补齐突出短板。2015年以来,我区从旅游系统开始,“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向全域扩展、从城市向农村牧区延伸,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如旅游系统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00多座,基本实现了全区主要道路交通沿线、旅游节点、交通驿站等旅游厕所建设全覆盖;呼和浩特市把公厕建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建成各类青城驿站和公共卫生间3000多座,成为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肯定的民生工程。此外,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厕所建设补助资金8000万元,计划在全区12个盟市开展农村牧区厕所建设试点工作。原则上卫生户厕每户补助1500元,公共厕所水冲式每个厕位补助1.5万元、旱厕每个厕位补助1万元,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盟市结合地区实际确定,户厕与公共厕所比例原则上不得小于50:1。目前该项补助资金已拨付给盟市,各地正在编制实施方案从实际情况看,全区盟市之间、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但普遍存在公共厕所数量不够、配套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牧区,绝大多数农牧民还在使用露天旱厕,卫生环境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决定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未来三年,“厕所革命”总的原则是绿色环保、便民适用、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试点引路、建管并重、明晰责任。城镇、景区主要采取“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开放一批”的工作思路最终形成以固定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及部分商业建筑内厕对外开放的格局;农村牧区主要采取政府引导、农牧民自愿、社会参与、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推广户用卫生厕所并适当配建公共厕所,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卫生习惯。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作用,切实增强城乡公共厕所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改善我区城乡人民群众如厕环境,促进城乡文明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下一步“厕所革命”的工作重点由自治区住建厅总协调,自治区爱卫办协助配合,各部门组织实施。主要工作是坚持规划引领;简化审批程序;强化运营管理;加大政策支持。自治区政府将加强对“厕所革命”相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工作,适时开展督查、评估和考核,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未按要求完成建设管理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约谈、问责。

到2020年底,基本解决全区城镇、景区、农村牧区公共厕所在数量、分布、标识、设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建立,如厕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各盟市及旗县所在地城镇新建和改扩建公共厕所8257座,其中新建2851座,改扩建5406座;景区新建和改扩建公共厕所2403座,其中新建1981座,改扩建422座;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特别是农村牧区,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盟市不求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对于城市近郊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的村庄,力争实现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其他地区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