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讓「方便」越來越方便!未來,內蒙古公廁將大變樣

小廁所,大民生。9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自治區“廁所革命”推進情況新聞發佈會,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孫利劍做主題發佈。


“廁所革命”讓“方便”越來越方便!未來,內蒙古公廁將大變樣


據瞭解,“廁所革命”作為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作為加快推進“亮麗內蒙古”“文明內蒙古”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始終抓緊抓實。李紀恆書記、布小林主席分別對這項工作作出批示,要求自治區相關部門統籌考慮全區城市、農牧區及景區廁所建設管理問題,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加快補齊突出短板。2015年以來,我區從旅遊系統開始,“廁所革命”逐步從景區向全域擴展、從城市向農村牧區延伸,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有效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環境。比如旅遊系統完成新建、改建旅遊廁所4000多座,基本實現了全區主要道路交通沿線、旅遊節點、交通驛站等旅遊廁所建設全覆蓋;呼和浩特市把公廁建設作為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重點,建成各類青城驛站和公共衛生間3000多座,成為受到廣大市民和遊客肯定的民生工程。此外,今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廁所建設補助資金8000萬元,計劃在全區12個盟市開展農村牧區廁所建設試點工作。原則上衛生戶廁每戶補助1500元,公共廁所水衝式每個廁位補助1.5萬元、旱廁每個廁位補助1萬元,具體補助標準由各盟市結合地區實際確定,戶廁與公共廁所比例原則上不得小於50:1。目前該項補助資金已撥付給盟市,各地正在編制實施方案從實際情況看,全區盟市之間、城鄉之間差異較大、發展不平衡,但普遍存在公共廁所數量不夠、配套不足、管理不善等問題,特別是在農村牧區,絕大多數農牧民還在使用露天旱廁,衛生環境不容樂觀。針對這些問題,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決定把“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未來三年,“廁所革命”總的原則是綠色環保、便民適用、因地制宜、佈局合理、試點引路、建管並重、明晰責任。城鎮、景區主要採取“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開放一批”的工作思路最終形成以固定公共廁所為主、活動式公共廁所為輔、沿街公共建築及部分商業建築內廁對外開放的格局;農村牧區主要採取政府引導、農牧民自願、社會參與、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逐步推廣戶用衛生廁所並適當配建公共廁所,引導農牧民改變傳統衛生習慣。通過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市場的作用,切實增強城鄉公共廁所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改善我區城鄉人民群眾如廁環境,促進城鄉文明建設,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下一步“廁所革命”的工作重點由自治區住建廳總協調,自治區愛衛辦協助配合,各部門組織實施。主要工作是堅持規劃引領;簡化審批程序;強化運營管理;加大政策支持。自治區政府將加強對“廁所革命”相關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監督與考核工作,適時開展督查、評估和考核,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未按要求完成建設管理目標任務的,進行通報、約談、問責。

到2020年底,基本解決全區城鎮、景區、農村牧區公共廁所在數量、分佈、標識、設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環境衛生質量全面提升,長效管理機制有效建立,如廁環境明顯改善全區各盟市及旗縣所在地城鎮新建和改擴建公共廁所8257座,其中新建2851座,改擴建5406座;景區新建和改擴建公共廁所2403座,其中新建1981座,改擴建422座;農村牧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特別是農村牧區,總的原則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盟市不求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對於城市近郊及其他環境容量較小地區的村莊,力爭實現戶用衛生廁所全覆蓋其他地區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汙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