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西安》之鐘樓的故事

《說西安》之鐘樓的故事

倘若沒有鐘樓,西安城就像一桌麻將。四座城樓對視對坐,坐看花開花落,坐看風生雲起。城池裡面無處不在喧響,嘩啦嘩啦的。

鐘樓不論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被稱做敬時樓的,只因為敬時樓上面裝著一口敬時鐘。到了清代,鐘樓是咸寧、長安兩縣的分界,敬時樓也由兩府縣衙共享共治。從鐘樓修築起來的那一天開始,鐘樓根底下就是說是論非、談玄論道的場合,也是四鄉百姓發佈新聞和傳播消息的處場。長安縣的廟會,要在鐘樓根底下貼“露布”,就連周至、戶縣的廟會都講究要在鐘樓根底下貼“告示”。在傳媒業不甚發達的那個時代,鐘樓根底下的四方牆壁不失其為理想“媒體”。

傳說鐘樓剛剛建成的時候,西安城滿城歡騰,每日人山人海,爭想觀瞻。一日遠方飛來一隻孽龍,孽龍在城外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白髮鶴頂的遊方道人,混在人群中潛入城內,四處傳佈鐘樓乃上天鎮邪之物,要虔誠朝拜,保佑全城眾生。若遇有緣人,佛祖還會在日出之前點化他們昇天成仙。人們聽信了他的妖言,每到夜晚圍繞在鐘樓四周燒香祭拜,孽龍陰謀得逞,趁機現出原形隱身雲中,張開血盆大口逐個吞食,善男信女見一個個百姓被“佛祖”點化而去,朝拜之心遂更加虔誠。

好景不長,這事被南海觀世音得知,當即上報天 庭。玉帝命二郎真君帶領天兵天將直奔西安降妖捉怪,在城外降下雲頭。菩薩與善才童子化做白白胖胖的婆孫二人,夾在人群中,孽龍一見大喜,張口便吸,這老小二人卻如生了根一般,紋絲不動。孽龍仔細一看,才知是菩薩來臨,暗叫一聲“不好”,掉頭向終南山逃竄。菩薩與童子騰空而起,帶領天兵天將緊追不捨,追到南五臺前。二郎真君一聲怒喝舉起巨石向孽龍砸去,孽龍慌忙鑽入地縫,菩薩喚出山神土地爺查封所有洞穴出口,懸令天兵天將佈下天羅地網,燒起地火,將孽龍降服。然後,將孽龍放在碾子上碾磨成粉,裝入袋中,派善才童子將其塞入北海眼,永劫不復。

菩薩看到鐘樓被孽龍遭踐,恐妖氣殘留,禍害眾生,臨行之時,用佛塵一掃,鐘樓便變為金頂,一時間光芒四射,十里之內盡受佛光普照。再說善才童子接命將龍灰收入袋中,地上仍留少許渣子,善才童子便隨腳一踢,說:“你惡慣滿盈,遭此報應,看你今後再行作惡!”誰知這些粉沫瞬間化作無數蒼蠅、蚊子、臭蟲、跳蚤、蝨子四散而逃。善才童子一時大意,後悔不已,只因自己除惡不盡,使餘孽遺留後世,禍害地方。善才童子愧悔交結,一頭撞在巨石上,昇天而去。當年二郎真君所舉之石今亦安在,南五臺的碾龍坊、捆龍樁今亦安在。另外,在南山腳下還有溫泉多處,據說都是菩薩地火沸騰的地水,至今都沒有涼下。城人為著祭奠善才童子,就常常地到善才童子“昇天而去”的那塊石臺前面祭拜,這樣也就有了個不大的村莊,叫祭臺村。唐代的鐘樓在迎祥坡,搬到現在的位置是明代洪武年間的事。

圍著鐘樓轉,就應該知道有關鐘樓的傳說。圍著鐘樓轉,轉出正氣來,轉出時代的節奏來。(著名作家:鶴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