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歷盡情劫終不悔、真性真情是人生

自古紅顏多薄命,似乎應證在每一個美麗的女子身上,李冶,也算是其中之一。

李冶是唐朝中期著名的女詩人,字季蘭,江蘇人氏。長得嬌豔動人,卻從小被父親送往了道觀,因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頗有男子風範,便獨立於世,成為所謂正統人的笑話,最後也因為才氣,被唐德宗亂棒撲殺而死。

李冶:歷盡情劫終不悔、真性真情是人生

李冶

01

六歲能詩,對於別的人來說,是幸事,而對於李冶來說,卻是大不幸。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真的說的就是一個未嫁的女子,心緒委實很亂嗎?

這首詠薔薇讓李冶的父親預言她之後必定有失女德,估計從此開始,家裡人便慢怠了她,便認為她無可救藥了吧。

於是,李冶被送入了道觀。

在唐朝,好像很流行女子入道觀,據說是為了修身養性。

一入道觀的李冶,卻如脫疆的野馬,沒了父親的束縛,道觀的清規戒律,對於她來說形同虛設,不是因為她如父親預言般的失女德,實在是真性情得到了詮釋。

所以,憑才情,憑個性,她站在了唐代四大女詩人之首位。

02

女子不怕多情,最怕的是,一往而情深。

有才的女子,不怕情深,最怕的是,情深而緣淺。

初入道觀,偶遇寺廟裡的和尚,拔動了少女都有的那根情弦,於是,一紙飛書,落在和尚手裡: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偏偏和尚不是不懂風情,李冶,美貌與智慧並重,是個男人見了都得傾心吧,偏偏和尚是謝靈運的第十世孫,偏偏和尚修煉到了唐僧般的境界,竟然也回詩一首: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拒絕得委婉而又決絕。

李冶的初戀就此灰飛煙滅,好一個傷情。

03

安史之亂繼續著,身在江蘇的李冶,似乎是偏安一隅,絲毫未受到影響。

李冶在居住的道觀裡,縱情于山水和詩歌,與男子同座,與風流才子們高談闊論,惹得一身非議與無數情愁。

因為愛,所以相思,因為相思,所以情苦。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患得患失,是因為李冶愛上了閻伯均。

說來也巧,閻伯均去看望老友釋皎然(就是那個李冶的初戀,和尚),碰到了李冶,於是就一見鍾情了,想看兩不厭,熱戀亦當然。

可惜的是,縱使你有才情萬般,閻伯均終是世俗男子,與李冶風花雪月可以,但要廝守終生,怕是萬萬不能,唐朝的女子如果為道士,卻也還有另一層意思,只不過是文雅的妓女罷了。

兩年後,一段郎情妾意的感情以閻伯均離開江蘇,另娶高門大戶家女子為終結。

04

哭一把,恨一回,繼續人生,李冶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她,她有的是青春,也有的是才情。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相思怨》)

這般驚豔的相思之句,要怎樣一個男子才能勾起李冶如此的才情?

朱放,走進了李冶的生活,甚至是住進了李冶的心裡。

流浪的文人,無以為家,遇上多情豪放而又善詩懂詩的李冶,自然是惺惺相惜,彼此愛慕。

既是流浪,終有回時,朱放終究是要離開江蘇,離開李冶的,所以,他最終詩贈李冶: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從此後天涯兩邊,各自認命。李冶繼續道姑的日子,朱放亦另娶他人為妻。

05

歷盡情劫,原本以為可以安定此生,卻不料,才氣早已遠播,結交的亦是三教九流,文人墨客。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李隆基聞得李冶才名,招入宮中,賦詩寫文,穿梭於皇室之間,也亦有結交達官貴人,與朱泚書信交往甚多。

後來朱泚叛亂,不知道與李冶還有沒有往來,但卻因為自己的書信被唐軍拾得,時任皇帝唐德宗惜才又如何,即便李冶遲暮之年還俊美異常,終究是敵不過權勢的重要。

一道聖旨,一陣亂棒,一代俏麗佳人美豔詩人,最終死在了男人們的權利場上。

嘆李冶遇人不淑也好,悲李冶交友不慎也罷,一縷芳魂終歸塵土,留下的才情與故事,引來也只是幾聲嘆息。

擅長五言的李冶,為唐朝詩界留下了不少名篇,雖後人對其行為頗有微詞,但卻對其詩歌讚賞不已。

劉長卿稱李冶為“女中詩豪”,也有人將她與班婕妤和韓蘭英作比,還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位列四人之首。

古人已逝,不說是非。李冶的一生,如果她父親不因為那句詩擔憂,把她送入道觀,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

不得而知。

李冶:歷盡情劫終不悔、真性真情是人生

李冶的《相思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