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是個怎樣的國家?

VE-諾芯


盧旺達是中非的內陸國家。該國的官方名稱是盧旺達共和國。它西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部與烏干達接壤,東部是坦桑尼亞,南部是布隆迪。

盧旺達有四種官方語言:英語,法語,基尼亞盧旺達語和斯瓦希里語。

截至2017年1月1日,盧旺達人口估計為1203萬人。就土地面積而言,它是世界上第145大國家,面積為26338平方公里。

基加利是盧旺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該市是盧旺達的經濟,文化和交通樞紐。

景觀讓人想起熱帶瑞士。 它的主要地形特徵是連綿不斷崎嶇美麗的山脈,貫穿南北軸線。整個國家都處於高海拔地區:最低點是魯西茲i河。

卡里辛比山是維龍加山脈中的一座不活躍的火山。它是盧旺達最高的山峰,海拔高達4507米。

盧旺達保護區網絡覆蓋全國約9%的領土。 它由3個國家公園和其他類型的保護區組成。

火山國家公園位於盧旺達西北部。 國家公園被稱為瀕臨滅絕的山地大猩猩和金絲猴的避風港。它是維龍加山脈八座火山中的五座火山的所在地,佔地面積160平方公里,覆蓋著熱帶雨林和竹林。



阿卡蓋拉國家公園位於盧旺達東部,位於坦桑尼亞邊境,面積1200平方公里。 它成立於1934年,該公園以卡蓋拉河命名,該河沿其東部邊界流入幾個湖泊,其中最大的湖泊是伊希馬湖。

尼溫圭雨林位於盧旺達西南部。這片熱帶雨林可能是中非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山地熱帶雨林。 它位於剛果河西部盆地和東部尼羅河流域之間的流域。

盧旺達有許多的湖泊,基伍湖是最大的湖泊,佔據了盧旺達西部邊境的大部分地區。 基伍湖長約90公里,最寬處50公里。該湖的最大深度為475米,平均深度為220米,使其成為世界上第18深湖。

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碑紀念1994年對圖西人的種族滅絕。 那裡有超過25萬人的遺體。該中心是那些成為種族滅絕受害者的永久紀念碑,也是失去親人可以埋葬家人和朋友的地方。

私人經營的尹厄瑪藝術中心於2012年開業,由10位常駐藝術家成立。 它很快成為基加利最重要的現代藝術畫廊。 除了繪畫,雕塑和當代傳統工藝外,還有每週幾天的舞蹈和音樂表演以及課程。 大部分藝術品都可出售。酒店內有一個小咖啡館。


人類對盧旺達的佔領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之後不久開始的。到了16世紀,居民們組成了許多小王國。

盧旺達王國從18世紀中葉開始統治。德國於1884年殖民盧旺達,作為德國東非的一部分,其次是比利時,它於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入侵盧旺達。

胡圖人在1959年起義。他們屠殺了許多圖西人,並於1962年最終建立了一個獨立的胡圖人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圖西族領導的盧旺達愛國陣線於1990年發動內戰。1994年種族滅絕事件中爆發了社會緊張局勢,其中胡圖族極端分子殺害了大約50萬至130萬圖西人和中立的胡圖人。

盧旺達是一個農村國家,約有90%的人口從事農業。它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並且擁有很少的自然資源和極少的工業。


王不宇看世界


這個問題必須要來回答一下。

我們前一陣子剛去了一趟盧旺達,感觸很深。

說起盧旺達,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盧旺達大屠殺。雖然已經過去24年,但那場讓百萬人喪生的種族屠殺仍然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盧旺達的“第一標籤”。

1994年,盧旺達發生了胡圖族屠殺圖西族的種族屠殺,100天時間內,100萬人死於這場種族屠殺。

為了紀念失去的人們,盧旺達專門在各地建立了紀念中心,紀念被殺害的人們。

但是大屠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4年,盧旺達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24年,盧旺達沒有像其他的非洲國家那樣,發生任何政治動盪,局勢穩定,經濟發展。

現在,盧旺達是非洲難得的政治穩定、環境整潔的國家,被稱為“非洲的新加坡”。盧旺達也幾乎是唯一一個公路可以貫通的國家,這在基礎建設落後的非洲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場景。

跟外表可見的巨大變化相對應的,盧旺達人的內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盧旺達政府不但廢除了舊的身份證件,再沒有了圖西族和胡圖族的區分,而且還鼓勵讓當年屠殺中的雙方和解,共同走向未來。

當然了,盧旺達還有一種特別吸引人的動物——“金剛”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屬於瀕危動物,在全世界僅有1000只,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生活在剛果金、盧旺達、烏干達三個國家交接的維龍加山脈。

大猩猩看著嚇人,其實性情溫和,很少與人發生衝突。

我們這次,就近距離接觸了一把山地大猩猩。

人生難得的經歷。

如今的盧旺達,其實已經是一個乾淨整潔、穩定發展的國家了,很值得去看一看。


張昕宇梁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沒去過盧旺達,對於盧旺達的瞭解很膚淺。

盧旺達名氣最大的事件,還是大屠殺。

盧旺達本來是黑人圖西族居住的地方,在16世紀就建立了封建王國。

這個國家在非洲來說是個很小的國家,只有2萬平方公里。

19世紀,歐洲殖民者進入盧旺達,這裡最終淪為比利時的殖民地。

比利時殖民者很少,為了統治人數絕對佔優的圖西族人,就從中挑選了一部分所謂的買辦階層,這就是現代的圖西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剩下的人則被當做是比較劣等的,叫做胡圖族,占人口的絕大多數。

這也是盧旺達民族分裂的開始。

二戰後,比利時實力虛弱,無力掌控盧旺達,該國1962年宣佈獨立。

盧旺達是一個窮國,雖然有些礦產資源,但沒有開發。該國絕大部分人民都是農民,即便如此,國家農業非常落後,糧食尚且不能自足。盧旺達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這種情況下,他們又不限制生育,導致人口增加迅速,人口高達1200萬,比原來的宗主國比利時還多。

國家經濟差,生活艱難,但大體還算穩定。

可惜,最可怕的是,盧旺達還有種族矛盾。

在比利時殖民時期,圖西族是所謂買辦統治階層,高於胡圖族一等。上百年來,兩族積累了很多矛盾,也進行過多次仇殺。

之前比利時人還在的時候,兩族一起對抗白人尚且能夠相對和平。

雖然比利時人走了,兩族開始爭奪國家大權,最終形成內戰。

1990年,大規模內戰爆發,激戰了3年之久。

後在歐洲和非盟調解下,1993年兩族停戰,開始簽署和平條約。

但戰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胡圖族人,對此非常不滿,認為條約對他們不公平。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旺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胡圖族)和布隆迪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罹難。

胡圖族人認為,這是圖西族人暗殺了他們的總統,極為惱怒,隨即開始大規模報復。

在胡圖族軍閥的煽動和指導下,大量胡圖族人參加了民兵組織,開始展開對圖西族的無差別大屠殺。

也就是,殺光盧旺達境內的所有圖西族人。

屠殺整整持續了1個多月。

根據國際慣例,盧旺達是比利時和法國的前殖民地,應該由他們出手制止。

但比利時國力衰弱,不願意也無力應付數百萬胡圖族民兵。

在一些比利時維護部隊被殺後,比利時下令維和官兵全體撤退。

見比利時如此,法國也不願意插手。

而美國,盧旺達不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更慘的是,1年前美國介入距離盧旺達不遠的索馬里內戰。當時美國人面對索馬里國內的可怕混戰,認為單純的被動的維和是無濟於事的。

於是,美國決定一勞永逸,一舉抓獲內戰中最強的索馬里軍閥頭子艾迪德,以徹底停止索馬里內戰。

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摩加迪沙都是艾迪德部族的地盤,整個城市的老百姓都阻擊美軍。

美軍傷亡100多人,被國內輿論抨擊,被某些國家指責干涉別國內政,又被摩加迪沙老百姓痛恨,裡外不是人,最終茫然撤出索馬里。由此,索馬里直到今天還像一坨屎一樣。

93年美國大兵屍體被索馬里黑人拖著遊街的例子,就在眼前。

此時,克林頓並不願意隨便介入盧旺達的內戰,這也是無底洞,有過無功的行為。

所以,在屠殺爆發後,美國並沒有迅速介入。對此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8年3月訪問盧旺達時,在基加利機場對大屠殺倖存者發表講話時表達了 歉意。

結果,屠殺的規模是全世界沒有想到的。

胡圖族在全國瘋狂殺人,短短1個半月內,超過100萬圖西族人被殺害,絕大部分是無辜平民。

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旺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姦。

此時世界才知道不對,聯合國決定將聯合國駐盧旺達援助團人數增加到5500人進入。在屠殺後3個月,非盟支持圖西族武裝攻入盧旺達,趕走了胡圖族政府。

但此時,已經有無數人死亡。參與屠殺的200萬胡圖族人,怕被圖西族報復,倉皇跳出該國,成為非洲最大數量的難民群體。

經過這幾次折騰後,這個落後的國家更是雪上加霜,損失了接近百分之十幾多人口。

更慘的是,圖西族被屠殺的以青壯年居多,導致該國人口比例失調,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佔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

對此,聯合國深感慚愧,由此確立了所謂人權高於主權的觀念,破除了所謂無原則“不干涉主權國家內政”的謬論。

聯合國大會於2003年12月23日宣佈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

需要說明的是,在全副武裝的比利時維護部隊撤離盧旺達的同時,手無寸鐵的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國際救援組織無懼炮火,毅然趕到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大屠殺發生前呼籲相關各方盡一切努力阻止大屠殺發生,並在大屠殺發生期間力求保持中立色彩,設立醫院,運送物資,減少平民傷亡。

一般認為,有10萬盧旺達人因為這些組織直接獲救,還有數十萬人間接獲救。

這些人員中,很多都是女性甚至神職人員,卻無所畏懼。

國外媒體曾經採訪一個紅十字國際的女性,問她為什麼有勇氣保護圖西族人。這個女人是這麼回答的:我沒有刻意保護圖西族人,我只是在保護每一個人。如果施暴者是圖西族人,我也會毫不猶豫的保護無辜的胡圖族平民。


薩沙


作為在盧旺達上班半年多的中國路橋一份子,盧旺達空氣很好,早晚會冷,中午有些熱。盧旺達全國有百分之60的人集中在首都,人力自信車特別多。主要的道路會堵車,不過等我們的路修好了也就改善了。我手下最多的時候有100多工人,唯獨不好的就是阿里巴巴(小偷)太多經常丟東西,對中國人很尊敬。東西全靠進口,去做生意應該很容易,賣自行車和摩托車覺得賺錢,人均消費很高,一般的工人一個月能夠吃兩次肉。絕大部分人都是窮人,普通的工人每天也就十多塊人民幣多的也就三十多塊,能夠開多種大型機械能夠每個月拿到6000人民幣,在他們國家算是很高的工資。不過有錢的住著別墅,請著保安保姆,開著豐田皮卡大有人在。



我第一知道盧旺達這個國家,是在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中認識的。電影講述了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中一個飯店庇護難民的故事。

盧旺達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國家,全稱盧旺達共和國,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內陸國家。面積約2.63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


人口約1192萬,密度還是很高的。東鄰坦桑尼亞,南連布隆迪,西和西北與剛果交界,北與烏干達接壤,境內多山,有“千丘之國”的稱謂。

盧旺達名族主要由胡圖族、圖西族和特瓦族三大名族構成。胡圖和圖西兩族分別佔盧旺達全國人口的85%和14%,由於歷史原因,兩個民族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僅僅佔到人口百分之十四的圖西族不僅掌握國家大量經濟,也掌管國家高層,屬於富人階層。這讓這兩個民族常常爆發衝突。但整體還算穩定。事情直到1994年。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旺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布隆迪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遇難。這兩位都是高層都是胡圖族的政治領袖。

一時間,積壓已久的矛盾徹底爆發,胡圖族認為是圖西族高層策劃了這起事件。在媒體煽動和軍方參與之下,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旺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胡圖族對圖西族人的屠殺開始了。



從4月7日開始到6月中旬,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短短兩個多月,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佔當時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造成圖西族人口銳減78%。可以說是近代最血腥暴力的屠殺事件。


由於聯合國的消極態度,導致事態嚴重發展,在隨後各國軍隊援助的參與下才平息了事態。2003年12月23日,聯合國宣佈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紀念在屠殺中死難的盧旺達人。




現在盧旺達由於這次事件,人們也深刻反思。逐漸走出陰霾。現在已沒有了圖西和胡圖族之分,在他們的身份證上,統一都是盧旺達人。


良良引力波


小編現在仍然在盧旺達工作,目前在房地產行業。在來盧旺達之前,小編先後去過蘇丹,肯尼亞,阿聯酋,伊拉克,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六國。小編的觀點應該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都是親身體會。

提到盧旺達不得不說到大屠殺,圖西族和胡圖族爆發內戰,直到現任總統平定內亂,統一改為盧旺達人民,不再區分種族。國家進入穩定發展建設階段。

現在盧旺達的政治穩定,城市基礎設施完善,水電正在全面發展。獨特的會展經濟有效的促進了酒店業,旅遊業,和第三產業。盧旺達經濟每年高速發展。盧旺達現在依然成為非洲的一顆新星,這裡一片祥和,已經成為非洲附近有名的養老聖地。

盧旺達人為建設非洲新加坡而努力,首都基加利建設的猶如花園一般。在這裡生活很安逸很享受。

文字無法形容,更多請關注 走進東非,頭條,抖音,火山, 走進東非,為你展示真實的盧旺達。


走進東非


盧旺達是非洲東部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號稱“千丘之國”。有胡圖族、圖西族與特瓦族,是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牧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3%以上,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導致盧旺達整個經濟的崩潰,直到今天才逐漸恢復。



盧旺達雖然不大,但是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綠柱石、黃金、錫礦,在旁邊的基伍湖中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盧旺達還有非洲最大的鎢礦,全境三分之一都是森林。

雖然經濟落後,然而盧旺達的首都基加利卻是非洲首個獲得“聯合國宜居獎”的城市。基加利氣候宜人,治安良好,市容市貌非常整潔有序,被認為是非洲最安全的城市。


曾經經濟完全崩潰的盧旺達,近些年卻成為了非洲乃至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年均增速超過8%,主要以肥皂、食品、飲料、火柴、造紙、水泥等工業為主。然而盧旺達的經濟仍舊以農牧業為主,大量出口咖啡、茶葉、除蟲菊、金雞納等農作物,也是非洲重要的蜂蜜與魚獲出口國。

因為數百年殖民的原因,非洲大多數國家都比較落後,直到今天也是如此。盧旺達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盧旺達全力致力於發展也有相當令人矚目的成就,雖然如今的盧旺達仍舊需要很多的外國援助,但是盧旺達本身也非常努力,在不斷髮展。



澹奕


這個問題問到最合適的人了!因為問到了一個在盧旺達🇷🇼生活和工作了1年的人的身上了!不過也勾起了塵封了25年的一段生死經歷的記憶!

很多年輕朋友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個當時震驚全世界的駭人聽聞的大事件:盧旺達大屠殺!本人當時公派去那裡工作,也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不過到了一年的時候(即1994年4月)爆發了內戰,兩個民族:胡圖族和圖西族起了衝突,一個代表政府派,一個代表反政府派。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就在兩個民族之間的人民中展開,700萬人的國家死了近100萬人!沿路所看見的慘狀恕我寫不出來.......我和同事們駕車經鄰國坦桑尼亞四天四夜死裡逃生出來!(往事不堪回首但卻是不可能忘記的)所以看了《紅海行動》和《戰狼》這兩部電影后,對裡面的情節絕對是感同身受,深為國家今天的強大而自豪!

其實盧旺達是個氣候宜人的國家。雖地處赤道附近,但由於是高原國家,所以一年到頭下來的溫度就在25-30左右,沒有四季之分,但有雨季和旱季之別,非常舒服。有一點要和大家說說,由於這種氣候和雲南省類似,所以盧旺達國內的稻米種是N年前從中國雲南省引進的,所以盧旺達和中國一直有著很深的淵源。國家不大,約相當於1/20的雲南省!兩個星期就可以把這個國家遊遍!關於國家地理的介紹,大家可以上網查。據說通過這些年的發展,盧旺達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祝福它!

去盧旺達一般需要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轉機。


Totochechris


一提到盧旺達,就讓世人想起盧旺達大屠殺事件。這場大屠殺,並不是發生在愚昧、落後的古代,而是發生在1994年。1994年,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科學、文明的時代,難以想象在一個現代世界,居然會發生如此黑暗、殘忍的事情。

盧旺達是一個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面積為2633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非常高,每平方千米超過600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屠殺,卻消滅其中110萬人口。盧旺達一共才700萬人口,一下子少了110萬人,等於少了七分之一。當年二戰爆發,波蘭損失了六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波蘭可以與盧旺達比慘了。不過,波蘭損失這麼多人口,那是因為德國和蘇聯兩個外敵的入侵,不是因為“內戰”,而盧旺達這樣慘,確是因為內戰,而內戰的起因讓人憤怒。

盧旺達一共有700萬人口,分為三大民族,一個是胡圖族,一個是圖西族,一個是特瓦族。胡圖族人口最多,佔到全國人口的84%,而圖西族佔到了15%。其實,兩個民族沒有生理學上的本質差別,他們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都是完全一模一樣。

但是,西方殖民者耍了陰謀,他們首先用身份證強行區分出兩個種族,加深了民族隔離。而之前根本沒有民族界限,胡圖族和圖西族的身份是可以自由流動的,區別僅僅在於財富的不同。你今年是圖西族,因為你是富人,後來你經商失敗,破產了,就去做胡圖族人。胡圖族人發達了,也可以做圖西族人。

西方殖民者又讓人口僅僅佔據15%的圖西族掌握國家政權。這又是一個陰謀。西方殖民者認為,你圖西族人口數量很少,掌握了國家之後就會害怕被胡圖族推翻,所以你會擔驚受怕。你一擔驚受怕,就要尋求我的幫助,則我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盧旺達。西方殖民者就是打這樣的小九九。這些政策,都讓盧旺達國內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直至發生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事件!


懷疑探索者


盧旺達(Rwanda):千丘無紅

它風景如畫,氣候宜人,2.63萬平方公里國土遍佈1800多座大小山丘;1994年,種族屠殺血漫千丘,7年後的新國旗去掉了紅色——盧旺達人不願重見鮮血……

盧旺達共和國地處非洲中東部內陸、赤道南側,它東臨坦桑尼亞,南接布隆迪,西連民主剛果,北交烏干達。東非裂谷成就了它高原多山、湖泊環繞的地形地貌,“千丘之國”聞名遐邇。

盧旺達的族群構成與“孿生國家”布隆迪完全一致,胡圖人佔85%,圖西人14%,特瓦人1%。一直以來,胡圖人種地,圖西人放牛,特瓦人狩獵。全國45%和1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與新教,44%信原始宗教,1%信伊斯蘭教。盧旺達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前者在全國廣泛使用。全國人口1191萬(2016),育齡婦女平均產子6個,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穩居非洲第一,高出生率下發展壓力巨大。

千百年來,因地理環境相對隔絕,進出不易,當地人形成“戰天鬥地”的生存狀態,豈料歐洲人“文明”政策為其陡添“與人鬥爭”的猛料,只是不見其樂,但現其害。

儘管胡圖、圖西有明顯相貌差異、社會分工乃至階級對立(圖西人是貴族統治者,胡圖人是被統治的農民),但非洲與歐洲史學界有一致的觀點:幾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比鄰而居,使用同樣的語言,遵守同一套法律,傳承一樣的神話,信奉同一個宗教,逐漸呈融合之勢。

1890—1916年德屬東非之下該地社會變化不大,其後的比利時人費盡心機卻一再誤判妄斷,在權力結構中強化等級觀念,在社會關係中引入種族政策,為其族際衝突乃至日後大屠殺的慘劇埋下禍根。可以這樣講,比利時在非洲中心三地(比屬剛果、盧安達—烏隆迪)的殖民時間雖短,其禍患比英、法等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貴者最愚蠢。比利時人的第一個誤判涉及權力,殖民者無視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建立在協商一致基礎上的等級制度,把占人口85%的胡圖農奴與圖西國王/貴族階層對立起來,致使王室日益專制獨裁。更悲慘的是種族政策,在殖民者眼中,圖西人不是非洲人,而是“優等民族”“含米特後裔”,應該“天生掌權”。而胡圖人“頭腦簡單、智力不高、地位低下”。殖民者甚至滑稽地用卡尺測五官甄別兩族,“面相”模糊不定者以“有牛10頭即為圖西人”,並在身份證上明確標示,從此,種族被人為地確定為兩個族群最根本的區別。這一赤裸裸的種族政策使得兩族鴻溝頓生,其結果“一面放縱圖西人張揚其文化自負,一面擊垮胡圖人自尊,最終形成日趨憤世嫉俗的自卑情結”。

更可怕的是在殖民末期比利時人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在“社會多數統治觀”指導下匆忙決定讓胡圖人掌權。1959年起,伴隨著胡圖人的覺醒和狂熱,奪權與迫害席捲全境(此時烏隆迪剛分離出去,那裡圖西人掌權未受影響),13萬圖西人離境淪為難民。1961年聯合國託管委員會的報告頗有預見性:過去18個月的發展導致了一黨種族專制……一個暴虐制度被另一個同類性質制度取代……總有一天,我們很有可能看到報復性暴力行為。

1962年7月1日,盧旺達以共和體制宣告獨立,總統是致力於本族霸業,決心永遠將圖西人打入附屬地位的胡圖政治家。同日,“孿生兄弟”布隆迪也宣告獨立,圖西君主制得以維持。

1962—1994年,盧旺達兩位胡圖人總統分別當政11年和21年,國家經濟雖有發展,但人口激增使人均佔有土地日減。同時,族群矛盾和流亡圖西人迴歸兩大難題一直無解。

1994年4月6日,載有盧旺達和布隆迪兩國胡圖人總統的專機在基加利上空被擊落,胡圖人指責圖西人是兇手,圖西人認為胡圖強硬派是罪魁,後者急於阻止胡圖溫和派與圖西人和解。一場針對圖西人的有計劃、有準備的大屠殺開始了,極端勢力此前已將進口的50萬把大砍刀下發,叫囂“墓穴尚未填滿”,極力鼓譟戰爭是“每個(胡圖)人的責任”。一時間,胡圖極端勢力、軍隊乃至平民蜂擁上陣,他們手舉砍刀、匕首、長矛、槍械,挨家挨戶、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地搜捕、追逐、殺戮,目標只有圖西人。一國既有的社會關係在親人相殘、鄰居相殺、同學好友間亂刀飛舞中徹底崩潰。

當時盧境內有包括數百比利時士兵的聯合國援助團,法國傘兵也不失時機地“干預”,他們最終都因偏袒胡圖政權而袖手旁觀,聯合國安理會內美、法等國議而不決。7月18日,大屠殺在RPF攻陷“胡圖強權”最後的據點時終止,100天時間,包括至少80萬圖西人(佔當時全國該族人口的3/4)的百萬盧旺達人喪生,另有200萬、絕大多數是胡圖人為躲避圖西武裝報復而逃離家園。而大屠殺前,盧旺達總人口約720萬。

30年河東,30年河西,1994年的大事變後,盧旺達和布隆迪兩個國家同時逆天,圖西人卡加梅牢牢掌握盧旺達政權,布隆迪則是胡圖人當政。為消除建立在種族差別基礎上的族際矛盾,卡加梅取消身份證中“族群”一項,把所有居民統稱為“盧旺達人”。2001年,盧旺達新國旗法改原豎三色為橫三色,同時以藍色代替紅色——歷經劫難,國民不堪象徵鮮血的顏色……

半個世紀的苦難成就一個傳奇——卡加梅。1959年胡圖“奪權革命”時他不滿兩歲,逃難的慘象與驚魂在其心底揮之不去。他經歷奇特,是當今唯一先在古巴、後在美國接受軍事培訓,最終擔任一國總統的非洲人。他百折不撓,為恢復穩定出兵民主剛果,國內樹立威權。以他為代表的圖西人具有強烈的民族特性和家園情結,從1994年底和平過渡期開始,來自周邊鄰國的75萬圖西難民返回故鄉,盧旺達的族群比例恢復到大屠殺前的水平。世紀之交至今,國際社會為盧旺達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其中有道義上彌補未能阻止大屠殺的成分。

強有力的卡加梅政府帶來一個法律健全、體制完整、民生改善、2005年起經濟年均增長7%的新盧旺達,昔日封閉保守的山地國家正變成該地區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旅遊以及交通運輸的中心,礦產、咖啡、茶葉、高山玫瑰成為4大出口產品。該國2016年實現GDP83億美元,貧困率44.9%,預期壽命64.5歲。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各國駐盧使館和旅行社對前往千丘之國遊客的忠告是,莫問當地人的族群歸屬,忌提1994年的血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