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海「動了蛋糕」!同一天,深圳連放「兩個大招」!

劉曉博/文

對於深圳來說,有一個神奇的“魔咒”。

“魔咒”的內容是:深圳一旦“志得意滿”、“春風得意”,往往就會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

200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獲得了設立創業板的資格,短暫歡樂之後是沉重的代價:自2000年10月起,深交所停發新股;此後,創業板遙遙無期,直到2004年5月“中小板”才姍姍來遲。在那漫長的三年半時間裡,金融證券機構攜帶資金流出深圳,最終引發了一場影響巨大的“拋棄之問”。

今年也是如此。時值各城市公佈“三季報”的時候,有媒體統計出: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GDP的增量達到了2122億元,淨增額位居全國第一,超過了上海、北京,更是遠遠超過了廣州。

被上海“動了蛋糕”!同一天,深圳連放“兩個大招”!

多家網絡媒體在報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使用了“深圳再次碾壓北上廣”。然而,48小時不到,國家宣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科創板”,並率先試驗IPO註冊制。

眾所周知,為科創企業服務是深交所的定位。為了創業板,深交所付出了“2000年10月到2004年5月停發新股”的沉重代價。但是現在,上交所要來分一杯羹了,而且是“一大杯”。

如果不出意外,深交所和上交所未來服務科創企業的分工是這樣的:獨角獸級別的企業,歸上交所;中小科創企業,歸深交所。更小規模的,歸北京的新三板。至於香港股市,則有可能通吃深交所、上交所的上市資源。

對於深圳來說:說好的“中國納斯達克”,轉眼之間就有了三個競爭者——北京新三板、上海科創板、香港創業板。

於是,聲稱要成為“中國納斯達克”的市場,目前達到了4個。

其實在上海獲批“科創板”之前,由於“中小板+創業板”太活躍,造成深交所成交量長期壓著上交所,所以證監會兩次調整了兩家交易所的“邊界”,深交所的“地盤”不斷縮小,直到現在上海拿到了“科創板”的頭銜。

當然,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由於要推動經濟轉型,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科創企業開闢更多“通道”是必須的。因此,深圳必須服從國家戰略。

碰巧的是,就在“科創板”宣佈的當天,深圳公佈了兩個大招,都事關深圳的長期競爭力,值得關注。

第一,深圳市規土委發佈《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總體規劃(2018-2025)》(徵求意見稿),針對深圳市城中村居住用地劃定了綜合整治分區範圍,控制城中村改造節奏,滿足條件城中村的可納入政策性住房保障體系。

被上海“動了蛋糕”!同一天,深圳連放“兩個大招”!

這份文件的實質是:控制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範圍、進度,讓城中村繼續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發揮“天然廉租房”的作用。其受益者,將是深圳中低收入階層,以及剛畢業的大學生。

最近,多個城市都在推行國家的一項樓市新政——“農村集體土地直接入市”。說白了,就是政府放棄了這部分土地的出讓金收入,讓這些低成本土地建成租賃住房,對外出租(不能出售),以穩定大城市的房租,最終穩定房價。

其實,把“農村集體土地直接入市”做到極致的,就是深圳。其方式,主要就是城中村和其他的小產權房、違法建設。

據深圳市城管局的統計數據,深圳總共有1877個城中村,其中原特區內196個,原特區外1681個。

根據深圳2015年7月公佈的《市規劃國土委關於查違和歷史遺留違建處理工作的彙報》,截至2014年底,深圳市一共有違法建築37.30萬棟,4.28億平方米。其中工業類違建1.80億平方米,佔違建總量41.93%;住宅類違建1.72億平方米,佔40.08%;商業和辦公類違建0.26億平方米,佔6.02%;多種用途類、公共配套類等其它違法建築0.51億平方米,佔11.98%。

統計還顯示:租住在違法建築內的人口約737.87萬,佔深圳總人口的56%。深圳包含城中村的“違法住宅”(不含廠房、商業)的總套數在650萬套左右,每套平均面積40平米。

事實上,目前深圳實際居住人口2200萬,據估計城中村、違法建築裡租住的人口至少在1200萬人以上。

我曾撰文分析過:深圳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規模、今天的活力,城中村、違法建築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房子由於沒有經過政府徵地環節,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費,成為天然的廉租房。

這4.28億平方米的違法建築,如果通過商品房的方式建設,均價至少應該在4萬元左右(工業廠房價格較低),總市值超過16萬億。按照一線城市房價裡60%是地價、稅費來推算,相當於深圳市官方向全社會讓渡了接近10萬億(現價)的財富。

這少收的10萬億地價、稅費,就是深圳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多次指出,深圳的房地產模式可能是全國最成功的。

但問題是,違法建築的擴張、城中村的“長高”,已經被制止,這種模式不容於法,無法延續。但深圳的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長,每年增長50到60萬人之間。深圳的小學生人數已經超過北京、上海,幼兒園兒童人數已經超過北上廣。

但深圳的城市面積,不到廣州、上海的三分之一,不到北京的八分之一,未來的低成本住房在哪裡?

如果不能有效增加,至少不能讓城中村快速消失。

城中村改造,看起來可以讓城市變得光鮮,政府收入也會增加,但居住效率會降低,居住成本也會急速上升,最終抬升整個城市的營商成本。市中心的城中村改造,還會帶來中心城區的空心化,加大城市交通的壓力。

深圳新出臺政策的核心是:將全市城中村居住用地的56%劃定為綜合整治區,在未來的7年裡不得納入“拆除重建”的計劃。而福田、南山、羅湖三區,75%的城中村納入綜合整治區(7年內不得納入“拆除重建”計劃)。

這意味著,深圳終於意識到了一點:城中村事關深圳競爭力,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保護。

第二,深圳同一天還公佈《關於規範已出讓未建用地土地用途變更和容積率調整的處置辦法(第二次徵求意見稿)》。

被上海“動了蛋糕”!同一天,深圳連放“兩個大招”!

這個文件實質是鼓勵建設各類保障房,獎勵方式是調整容積率核算方式,以及減免地價。其中規定,由工業、物流倉儲用地等變更為居住用地的,可銷售人才住房的地價暫按商品住房用地市場價格的30%確定。

深圳可銷售人才房,按照此前政策規定,是按照市場價60%賣給各類人才。這就需要人才房的地價更便宜,如果人才房能獲得3折地價,將有力保證這類保障房的開發建設。

展望未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蘇州、天津、重慶等“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其實質是“營商成本之爭”。哪個城市敢於率先淡化土地財政,向民間釋放土地紅利,哪個城市將更有未來。

怎樣才能有能力釋放更多土地紅利?一是維持一個高效的“小政府”,把政府運營成本降下來;二是有活躍的民間經濟,有豐富可持續的稅收來源,不依靠土地財政。

在這些方面,深圳顯然優勢明顯。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今天在zillow(美國房地產服務商)上看到,現如今,美國買家想要購置一套典型的美國房產,平均需要 7.2 年才能攢夠 20% 的首付款。

下面是主要都市區跟30年購房門檻的比較:

被上海“動了蛋糕”!同一天,深圳連放“兩個大招”!

購房門檻大幅延長的都市區,前四名全部在加州。加州是美國科技中心、人口增長中心、外來移民中心、氣候溫暖的濱海區域。

這印證了我的一個觀點:科技中心的房價,會打敗金融中心,購房難度會不斷提升。需要為這些區域的競爭力擔心嗎?其實,如果一個關稅區足夠大,沒有必要為任何一個區域房價擔心,市場機制會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