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立冬期間,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

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陽曆11月7日 農曆九月三十 今天——立冬 這些習俗要知道

另外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比如(餃子、喝羊湯、吃羊肉、鵪鶉、海參、海帶、紫菜、動物肝臟、胡蘿蔔、芝麻、葵花子)。

————把你知道的有關立冬知識,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出來。


滑到上邊,點擊頭像旁邊——關注,瞭解更多本地消息。

(轉發此文章讓身邊的朋友看到 ,轉發也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