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支付寶最近上線了一種名為“相互保”的全新保險形式,無門檻進入,保額來自眾籌。

具體來說,支付寶芝麻信用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即可參與其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其他會員參與費用分攤,單一案例最高分攤金額1毛錢;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小時候我們幻想的“全中國一人捐我一毛錢“似乎成為了現實。支付寶承諾每次分攤只要一毛錢,就能夠享受30萬元的重疾保額,相較每年都要一百甚至幾百的重疾險,實在是實惠了太多。也因此,相互保在社交網絡上討論的熱度非常高。

不過,互助式保險並不是新鮮玩意兒了,作為一種創新形式的保險(或許叫眾籌更合適),它還是和傳統保險有很大區別的。知乎網友”以撒“分析了相互保的規則和條款,指出了這種玩法背後的邏輯與風險,他建議大家,目前最好還是先持觀望態度。

本文轉自知乎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看了下條款,劃幾個重點。

首先關於最重要的參保費率,支付寶定義的概念是單個案例不超過1毛錢,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數字遊戲。

什麼意思呢?

單個案例分攤1毛錢指的是,假如當期有100個人獲得重疾賠付,那麼每個成員需要付出100X0.1=10元,並且這個數字受成員總數和賠付數目影響。

先上支付寶自己舉的例子。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支付寶舉了個參保人數為500萬人時,每個分攤日扣費6.6元的例子。

但是請注意,實際上,相互保每個月有兩次分攤日,為每月的14號和28號,也就是說,這幅圖的實際扣費,或者說保費應該為每個月13.2元。

但是僅僅是如此嗎?

相互保每期的支出用於兩部分,賠付金額與10%的管理費用。

而支付寶宣稱的單個案例分攤不超過1毛,那麼什麼時候,分攤費用恰好為1毛錢呢?

我們可以簡單計算,假設每個分攤日賠付的案例數為N,參保總人數為y,那麼可以計算得出,y為330萬。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這個數字不是隨便得出的,我們可以看一下相關條款。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相互保的約定是,假如3個月後,成員少於330萬,相互保就會終止。

為什麼這個數字是330萬呢?

因為330萬,正好是償付1個案例所需要的最低人數。

因為每個成員對於單個案例最高分攤1毛錢,假如成員只有200萬人,即使這兩百萬人裡只出現一例重疾患者,但是所有成員總共付出的分攤費用只有200WX0.1=20W,還不夠賠付的30萬,更不要說支付寶和信美人壽要收取的10%管理費用了。

而三個月,其實是相互保參保的等待期,三個月內,即使發生重大疾病,也無法獲得賠付,三個月後,人數不夠,項目也會終止。

所以,支付寶宣傳的單個案例分攤每人不超過1毛錢,多出部分由支付寶承擔,完全是偷換概念,因為當人數小於330萬時,成員眾籌的錢不夠賠付的時候,要完成賠付成員分攤的費用就超過了1毛錢,這個時候,相互保直接就終止了,支付寶不會多掏一毛錢(實際上所謂的多出部分由支付寶承擔也僅是支付寶微博的一句口號,正式文案和條款從未出現這一點)。

那麼單個案例的分攤費用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我們再將上面的式子簡化一下,我們假設單個案例的分攤費用是x,就變成了: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也就是說,y越大,單個案例分攤費用越低。

但是,y越大,N同樣越大,也就是成員總數越多,賠付的案例就越多。

所以,最終決定參保人每個分攤日需要支出保費的,實際上是中國人的重疾患病率。

比如,當參與總人數為330萬時,這個時候每個案例的分攤費用是0.1元。假如當月分攤日有100個人獲得賠付,那麼當期每位成員分攤的費用是100X0.1元等於10元,當月的相互保支出即為20元。

其實我們可以把每330萬人看作一個單位來考慮這個問題。

有人說,人數越多,單個案例分攤費用不是越低了嗎,確實如此,但是無論人數怎麼增長,理論上保費是不變的。

在重疾患病率不變的情況下,假如330萬人有100個人患病,那麼660萬人就有200人患病,雖然單個案例的分攤費用降低了一半,但是案例數目同樣增加了一倍。

所以,成員數目越多,分攤費用越低,也是一個偽概念。

而支付寶和信美對每個案例都要收10%的管理費用,以單個案例30萬計算,則每賠付一個案例,所有成員就要多支付3萬元給支付寶和信美,人數越多,賠付越多,管理費用就越多,這是穩賺不賠的。

也就是說,成員數目越多,參保成員的保費成本並不會降低,但是支付寶和信美收取的管理費用會增加(以上圖支付寶自己的例子,成員五百萬人,每期患病100人時,以每人保障金30萬元計算,每年的管理費用就是7200萬元,相當於240人的賠付金額,如果成員超過500萬人,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1毛錢這個概念很迷惑人,實際上,當單個案例分攤費用低於1毛錢的時候,賠付案例的數目就會變大。可以把1毛錢看作支撐這個項目的成本單位。當成本超過1毛錢的時候,即是參與人員數小於330萬人的時候,這個項目就會終止,支付寶和信美不會為這個額外的成本掏錢。

所以最終,決定保費支出的,不是參與成員的數目,不是單個案例的分攤費用,而是每期的重疾患者賠付數量和參與人數的比例,也就是重大疾病患病率。

以330萬人為每一單位,假如這個單位一期裡有100人患病,也就是重大疾病患病率為3.3萬分之一時,每位成員每月的保費支出是20元(以保障金為30萬元計算)。

你可以把這看作一次微博抽獎,也就是3.3萬人裡抽一人,這個比率算不算高?

而當一期330萬人裡有1000人患重疾時,也就是重疾患病率為三千三百分之一時,每位成員每月的保費就會達到200元。

當然,這相當於是每一期的出險率,如果年化一下,就要再次換算。

我不是醫療從業人員,不知道重大疾病患病率的具體數字是多少。

網上流傳的數據仍然是早年的數據,據說人類重大疾病的患病率是72.18%,中國衛生部也公佈過這個數據,而中國每年癌症的新發病數以百萬為單位。

所以,相互保這個項目最終的費用支出,還得看最終有多少人能夠獲得賠付。

保費之外,具體到相關條款,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雖然你可以幫其他人申請加入,但是這個人必須是你的子女,並且未滿18週歲。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並且,重要的是,假如你加入了相互保,一旦你退出,那麼你申請加入的其他人,你的孩子,就會一併退出。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同時,相互保的幾個退出條件需要注意。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也就說,一個人參與相互保只能獲得一次賠付,一旦獲得賠付,就會退出相互保。

但是根據這一點理解,似乎就成了,假如你加入了相互保,同時幫孩子也買了一份相互保,但是實際上你和你的孩子只能有一人獲得賠付,因為一旦你獲得賠付,你就會退出相互保,那麼相應的你的孩子也會退出相互保,我不知道關於這一點支付寶是否有其他解釋(又仔細看了下,似乎是成員主動退出,才會連帶本人申請加入的其他人一併退出。這可能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權益和賬號關聯等問題,我還是覺得這一點在未來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因為在本人賬號已經退出相互保的情況下,是否仍然能登陸相互保查詢信息?)

而被清退相互保的另一個條件是未及時扣費,這一點也需要注意。

每個月有兩次分攤日,而每次分攤日若超過5天沒有成功扣費,就會退出相互保,並且芝麻分受影響。

也就是說,一個月得扣款2次,並且不能超過5天,超過5天即使把保費繳上,可能你又得進入3個月的等待期了。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隱私。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在相互保裡申請賠付,是需要把你的各種材料進行公示的,接受監督舉報,這可能會包括一些敏感的內容。而患病者的唯一身份識別信息,包括身份證號,住址,電話號碼這些,雖然宣稱說會進行一定的脫敏處理,但是顯然,實際上這部分也是要公示的。

而在公示期滿後,仍然需要繼續展示,條款規定,這個時間不超過6個月。但是不知道以後具體會怎麼操作。同時這個條款的邏輯沒看懂,“為了保護成員隱私,所以我們要繼續展示6個月”,這是保護隱私?

賠付金額也分兩種:


30天至39週歲的,賠付金額30萬元。40週歲至59週歲的,賠付金額10萬元。


我覺得相互保這個項目,有點像以前的1元奪寶。

所有人眾籌一個產品,比如iphone,佳能相機,甚至化妝品家電,最後抽一定人數獲得,而平臺收取一定比例的抽成,也就是管理費用。

只要這個項目能持續運行下去,平臺方就是穩賺不賠。

不過1元奪寶內容比較打擦邊球,有點賭博的意思,沒多久就被叫停了。

雖然保險和抽獎還是不太一樣。

保險是為了一個保障,但是從回報率來說,最終都是博那麼一個幾率,雖然保險一旦中獎,是一件又喜又憂的事。“喜”的是回本了,憂的是身體出了問題,而且30萬甚至10萬的保障金,真的未必夠現在的重大疾病。

提醒幾個地方。

第一個,我之前說的,保費最終由重大疾病的患病率決定。因為一旦有人獲得保障金,就會退出相互保,所以這個循環,所有人都是潛在的患病人群,患病率並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

第二,相互保這類產品,與其說是保險,更像是一種眾籌互助形式,但是披著保險的外衣。它的內容與傳統保險相去甚遠,但是仍然以傳統的保險條款來作為相關條款。

比如保險條款裡有這樣的內容。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可以看到,雖然宣傳稱相互保是一款可以隨時加入和退出,每月分攤日扣款的產品,但是保險條款裡又有“保險期間為1年”,並且續保的有效期仍然為1年這樣的字眼。

所以,實際上相互保是在用傳統的保險條款來解釋這款互助產品,有點掛羊頭賣狗肉,拿保險做幌子的意思。所以未來在實際運行當中,可能會出現許多條款難以解釋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形,這是需要注意的。

同時,還可以注意到,保險條款裡出現了“可能調整保險費率”的內容,這是指每個月的保費不一樣,還是指未來單個案例不超過1毛的噱頭可能會打破?畢竟當出現大規模退保等情形,1毛錢的上限無法支撐項目時,要麼項目直接停擺,要麼讓成員繳納更高的費用,或者期待支付寶和信美自掏腰包?這也是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的。

第三,項目隨時有終止風險,條款裡也列舉了各種可能終止項目的情況,因此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所以最好不要把相互保當作真正的保險產品,可以把它看作一個“互助會”,繳費時間越久,並不會給你帶來更多好處,照目前條款來看,不會有分紅,更低保費之類的福利。相反,一旦遇上患病人數過多之類的情況,就有可能因為成員退保等原因終止項目,也意味著已經繳納的費用都打了水漂。

第四,參與這個項目需要注意,這個項目是拿一輩子來獲取一次賠付30萬或者10萬元保障金的機會,僅有一次。並且,這次你參加了相互保,獲得了賠付,但是下一次如果有其他項目或者產品,你可能就不能參加了,這個30萬可能確確實實不單單僅限於相互保,而是一輩子一次的賠付。

所有也得考慮一下,這次參加相互保,會否對以後出現同類的產品產生影響。


又被收智商稅,支付寶新出的“互相保”知多少?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雖然你在支付寶購買了相互保產品,但實際上很有可能你和支付寶並沒有建立真正的保險關係,真正的保險人是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

仔細閱讀條款,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所謂的相互保,其實是由支付寶作為投保人,為成員投保的一份保險,真正的保險人是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並且這份保險的全稱是《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

而根據螞蟻保險平臺的條款,這就像其他在螞蟻保險平臺上出售的保險一樣,如果出現糾紛,那是被保險人和保險機構之間的問題。如果問題比較大,那支付寶可能就不願意背鍋了。

這就和之前京東銷售的0元購斐訊路由器,小米推薦的P2P一樣,一旦爆雷,平臺可能就要甩鍋,那可能就是參保的成員們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之間的扯皮了,這就要看支付寶願不願意承擔這個成本了。

同時雖然購買的是信美的保險產品,但是保險費,交費規則等,又是根據另一份《螞蟻相互保成員規則》的規定,這種邏輯上的混亂,也是大多數人看不懂保險條款的原因。

歸根結底,這種產品,目前也是處於試驗階段,就像條款裡說的,少於330萬成員就會終止。

目前最不確定的,就是保費到底是多少,並且是根據保障金支出直接從成員名下扣款還是先告知金額,後付款?

前者對於參保成員來說不確定性太大,而如果是後者,顯然項目的風險是很高的,因為一旦賠付金額過高,就會出現大量退保人員,而已經產生的費用,等著賠付的錢,到哪裡獲取?

所以我覺得目前很迷的一點是,最重要的扣款方式都不清楚,就上市銷售,未免太過草率?

所有的錢都來自於眾籌,到時候玩脫了,按照條款,支付寶和信美並不會買單。

一開始看到互保這種形式我就覺得這個產品不會那麼完美,因為與傳統保險不同,這本質上是一種賠的越多,參與成員支付壓力越大的產品。

傳統保險產品在收取保費後,機構是可以通過將保費再次運作賺取收益的,同時也要承擔出險率較高時的風險。相互保不存在這一點,所以償付壓力全部在參與成員身上,這就像一個零和博弈,賠付給別人的越多,那其他人就要償付越多,平臺方的支付寶和信美收取的是額外的管理費用,並不真正參與到償付的費用上。

實際上用賠付率的概念來衡量相互保也有點偷換概念,因為相互保所有的保費都是用來賠付,理論上是100%的賠付率,扣除管理費用,反而是下降了,變成了90%。但是100%也好,90%也好,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因為這個數字是永遠不變的,放在相互保上,就是1000萬人裡有500萬人獲賠,賠付率是90%,1000萬人裡只賠一個人,賠付率還是90%,但是前者每位成員每次需要繳納的保費是驚人的15.5萬,而後者僅僅是三分三釐錢。這是因為相互保的保費是不確定的,所以是與傳統保險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拿傳統保險的概念來套是很迷惑人的。

當然,為了保證項目的運行,勢必要將每一期的保費控制在一定程度,否則保費過高,成員退保,項目就無法運行下去。

我仍然覺得,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觀望,觀望不是指放棄這個產品,起碼等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後,知道這個產品的保費到底在什麼區間,也就是至少知道費用是多少,肯定不是一毛錢的。

參保有三個月等待期,等待期內無法獲得賠付,類似醫保,所以,實際上從現在到未來的三個月,相互保的任務就是拉滿330萬人,這三個月內,不會產生任何賠付和保費。

當然如果支付寶運作這個產品的慾望很強烈,前期肯定會投入一定資源來保證項目能夠運行起來,所以最終保費會是多少,還得看一段時間。

簡單來說,現在一切都是未知的,起碼看看實際情況怎麼樣再買不遲吧。

拋開條款上的細節,最後總結一下相互保這個產品的優勢和缺點,大家自己參考。

相互保目前來看,最大的優勢就是宣傳所稱的價格實惠,每個月低至十幾塊錢。但是這一點目前還是未知數,要看實際運行一段時間,費用和賠付穩定以後才能看出來。

而相互保未來發展的優勢,就是下面許多所謂的保險業人士所說,支付寶收取10%的管理費用其實非常良心,低於傳統保險的各種渠道費用,類似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支付寶的保費宣稱非常低也是來源於此。

但是要注意幾個誤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不代表容易獲得賠付,實際上相互保關於賠付的定義,仍然像傳統保險那樣遵循各種條件,包括可能真正輪到你你可能也會大罵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相對的,容易獲得賠付,隨隨便便就賠付,那所有成員為他人承擔的保費就會非常高,對於參保成員來說,這是矛盾的。

而相互保最大的缺點就是,不保險。從保險年齡上來說,相互保只能保到59週歲,所以不能將相互保作為唯一的保險產品,一旦年紀大了,再想購買其它保險產品,可能就會價格很高甚至乾脆無法購買,來不及了。

另一方面就是,隨時有終止可能。雖然相互保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實際上每一期的賠付數目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因為賠付數目和成員的比例過高,就會導致保費過高,那麼參與成員參保的積極性就會下降,選擇退出,項目有終止的可能,相當於參與成員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到時候怎麼辦?相互保缺的恰恰就是保障。

相互保宣傳的另一點,靈活,可以隨時加入退出,恰恰說明它不穩定。我們買保險,性價比是一方面,如果真的從生命健康角度去考慮,保險保的是一段時間,一整個生命週期,所以傳統保險的週期往往是一年甚至幾十年。真的有保險的想法,不會一個月一個月去買,這就變成了抽獎,看看這個月都不能抽到我。

並且隨著年齡增大,收益就會越來越低,比如相互保對於49週歲至59週歲成員只賠付10萬元。一個人年紀越大,各種疾患風險上升,保險機構的風險就會上升,所以實際上保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險約定,防止出現到後期被半路拋下。而且也不是真的隨便退出,一旦退出,再加入還會有等待期,也就是要先繳納三個月的費用。從這種按月購買的方式,相互保最適合的人群實際上有一定患重疾風險的人群,這類人群更早獲得賠付的幾率比較大。但是如果推廣開來變成成員都是亞健康人群,那可能項目就難以支撐下去了。

相互保的玩法實際上就是集合所有成員的資金,每一期都有人獲利離場,只要能維持在合理的保費和賠付比例,就可以將循環一直繼續下去,並且平臺方可以獲取一定的收益。

而它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人承諾這個循環可以一直繼續下去。

支付寶唯一做的所謂一毛錢承諾,看了上文其實你可以發現其實毫無意義。實際上支付寶沒有作任何保障性承諾。

如果支付寶可以承諾,成員每次付出的費用有一個合理的上限,比如每個月不超過30元,而不是所謂的單個案例不超過1毛錢。賠付總金額超出所有成員支付的總金額時,超出部分由支付寶或者信美承擔(這其實就是傳統保險需要承擔的賠付率過高風險),這就保證了保費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

同時能夠承諾,如果因為人數下降,或者保費過高等原因導致項目無法繼續,支付寶和信美承擔違約費用,那麼就給了參保人員一個保證,保證項目不會隨便終止,即使終止也可以獲得一定補償,這其實就是傳統保險關於保險期間的承諾。

如果如此,保費合理,項目本身有保障,那才真正稱得上是放心的“相互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