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載稱重耳一生流亡十九年,他的父親兄弟侄子都要殺他,爲什麼?

秦人談歷史


晉文公重耳的一生可謂命途多舛,從一個晉國公子,到流亡各國躲避內亂,最後到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人生起伏雖然大,但是這些磨鍊也讓他變得更加了解各國形勢,為他的霸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那麼重耳的一生究竟為何如此坎坷,以賢德著稱的他為何流亡十九年,還被父親兄弟侄子三代追殺。

要說起重耳流亡的原因,不得不從晉國的國內局勢說起,不同於其他諸侯國,晉國國內的國君是歷代靠爭權奪位而獲得的,晉國是最早的姬姓國,是周朝的宗親,從曲沃桓叔開始,他們曲沃一族就對晉國的國君開始了爭奪,最終三代以後順利成為了晉國的正統。



重耳

可以說晉國是春秋時期最無視周禮,最混亂的宗族之間廝殺最慘烈的一個國家,就這樣在晉國形成了屠殺兒子兄弟的默契。到了晉獻公時期,他雖然有才能,是晉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大,但他是個暴君,在驪姬的慫恿下,要殺自己的三個兒子,重耳就是其中之一,也正因為晉獻公的追殺,重耳開始了流亡生涯。

重耳為人忠厚仁義,但也不乏其智謀過人,比起哥哥申生的忠厚,弟弟夷吾的奸詐,他是晉獻公三個大兒子中最有才能的一個,他謙虛且好學,最重要的是他樂於結交忠義之士,所以儘管他流亡,身邊還有他舅舅狐偃,趙衰等一眾良將賢士的協助。

重耳

他流亡的第一站來到了翟國,這是陪他流亡的舅舅狐偃的祖國,他來到這裡,晉獻公依然不放過,派刺客前來暗殺,重耳倖免於難,等到他父親病重去世,驪姬的兒子坐上了王位,這時候將軍裡克殺了他們,並前來派人請求重耳回國稱王,但是他不肯,他覺得父親剛死自己就回國稱王是很大的不孝,痛哭著堅決不回去,而秦穆公也是一代明君,自願派人送重耳回國,可他就是不回去,秦穆公被重耳的忠孝所打動。

重耳不回去,那麼裡克只好找他的弟弟夷吾回去稱王,夷吾高興的就趕緊回去了,並且還耍了秦穆公,導致秦穆公對這個夷吾恨之入骨,這個夷吾更不是個好東西,他做了晉惠公以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耳對他威脅太大了,萬一哪天回來自己位置不保,又派人追殺,而重耳身邊多虧有人保護,所以才能安然無恙。



晉文公重耳

而這個夷吾對於秦國背信棄義,導致秦國大怒發兵攻打,夷吾被俘虜,可是由於秦穆公的賢明沒有殺他反而放回去了,他回國不久也因病去世,而這時候夷吾的兒子晉懷公做了晉國的君主。

而晉懷公比自己父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不但要追殺重耳,和重耳一起逃跑的人也要殺,他們逃走了就殺他們的親屬,第一個殺的就是狐偃的父親,也是晉懷公的外祖父,如此不念親情,真可謂是晉國傳承下來的一個習俗,這時候百姓也很痛恨他,都紛紛想讓重耳回國繼位。



晉懷公

秦穆公是難得的一位賢主,不但將自己女兒嫁給了重耳,還專門派兵幫助重耳回國奪位,就這樣重耳結束了自己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六十二歲重新踏上了祖國,成為了晉文公,但是年齡完全沒有限制他的作為,他讓秦國和晉國關係友善,並且幫助晉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真可謂晉國難得的賢良君主。

重耳一生流亡十九年,被父親兄弟侄子追殺,皆是因為重耳的才能,晉國的國情容不下一個有才能賢明的人,但是重耳並沒有退縮,一步步最後走完人生歷程,成為晉文公,也是向他這樣忠義之人的一個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