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黃平:「激情燃燒」的野洞河

□ 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楊明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2018年10月30日,我偶獲信息說,貴州黃平野洞河的紅葉很漂亮,經受不過風景的誘惑,竟然邀微友鳳鳴一同前往。時間已是下午三點許,咱倆一路兜風一路賞光,到達野洞河已是太陽西下,當陽處秋陽明媚,背光處影暗千山。因為這裡有上野洞和下野洞。為何叫野洞,當地志書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據居住於下野洞河的老同學黎大祥介紹說,“寨中有一巖洞,深不知道底,長不曉出口,洞口如兩口鍋般大,洞內空間卻很大,可溶納上千人。冬天吐白霧,熱天冒冷氣。記得小時候,寨上的人常常到洞邊乘涼、擺龍門陣。久而久之,洞口被泥石湮沒了”!至於為什麼不叫涼風洞之類的名字,而叫野洞呢?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最原始的野洞取名源於此,上面的寨子也順之取名上野洞,下面寨子叫下野洞。連下野洞南去2公里許的河流也取名野洞河,野洞河發源於朱家山原始森林,途經甕安縣、福泉市、黃平縣,全長18公里,流進重安江,匯入清水江,已成為一條綠色的漂流河。河上有兩座天生橋,下面一座屬黃平,叫野洞河天生橋;上面一座在福泉境內,謂名董炳天生橋。從河流水勢、沿岸懸壁看,加之兩座雄奇、幽深、神秘的天生橋,的確具有幾分野性,取名野洞河也算名副其實,頗有十分野性之美!其實最早在《說文》中:“野,郊外也。”甲骨文的野字是由土及地上的樹木所組成,即“埜”,表現出野外的風景。說文古文中將樹木中加入予形,即“壄”,小篆將土改作田、土,從而成為了形聲字。

今天,來目睹的紅葉風景,不能不說是一種大鮮大紅、大張大揚之美,是一種隨山脈連綿不斷、奔騰不羈的狂野之美!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十八公里白雲沙,十八公里紅葉樹,十八公里“火焰山”,這就是十八公里野洞河紅葉在“燃燒”。

當你親眼目睹滿山遍野的野洞河紅葉時,才真正體味雲貴高原上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才能驚歎“千山霜葉紅似火,野洞紅葉勝彩霞”。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我們來到桐子坪,幾戶人家屋頂冒出了炊煙,目送著西沉的夕陽。太陽離西山還約有一丈把高,我與鳳鳴決定坐守夕陽落山,欣賞一番紅葉下的落日。咱倆分別選擇了幾個拍攝點,靜靜地守候著太陽謝幕的容光。太陽漸漸西降,遠峰近嶺也慢慢陰暗下來。此間,夕陽很溫柔,嫣然一笑迷千山,秋波一眼醉紅葉!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幾秒的時間,太陽揮手辭別;幾秒的時間,太陽轉身而去。夕陽留下了瞬間的美麗:芭茅花下,夕陽無限美,一樹芭茅掛夕陽;紅葉樹上,夕陽姣如血,一片紅葉送落日。

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记者看黄平:“激情燃烧”的野洞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