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七個月了,還不會說話正常嗎?

扒一娛樂


寶寶一歲七個月了,還不會說話,問題的補充是,簡單的話都聽得懂蹦一兩句爸爸媽媽,想知道這種情況是否正常?其實寶寶1到2歲之間,寶寶還不會說話,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況。

1到2歲寶寶語言能力的特點

  1. 如果你說物品的名字,他會用手指出相應的物體,或者是圖片

  2. 能夠叫出他知道的物品和身體,還有熟悉的人

  3. 可以說一些單個的字詞,在寶寶15到18個月的時候

  4. 等18個月到兩歲的時候,可以使用簡單的詞組

  5. 會使用2到4個詞的句子

  6. 可以聽懂簡單的命令

  7. 重複對話中聽到的詞


每個孩子說話早晚不同但是早晚的時間相差也只有4到6個月的差距,如果超過半年,那可能就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語言發育遲緩,有些是智力問題,有些是遺傳問題,還有些是疾病原因。主要有如下疾病造成的語言發育遲緩,聽力障礙,舌繫帶過短,表達性語言障礙,自閉症,智力低下。

如果父母感覺孩子聽力正常,智力正常,而雙方父母有一方屬於說話比較晚,孩子說話晚,基本屬於正常情況,不用過於擔心。


注意語言啟蒙的方法

  1. 不要替孩子說話,要給孩子開口的機會。

  2. 少看電視,電視的背景也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一定的障礙,增加學習語言的難度

  3. 不要讓孩子有挫敗感,即使孩子發音不清楚,不準確,也不要對孩子有任何的指責。


  4. 多給孩子吃一些能夠鍛鍊口腔肌肉的食物,不要吃熱乎乎的飯。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根據你的問題描述,你家孩子1歲7個月還不會說話,是正常情況呢。

我女兒就和你家寶寶似得,2歲之前,不會說話,只會說簡單的爸爸、媽媽、抱抱、要等詞彙。為此她奶奶還擔心,這孩子怎麼不會說話,是不是有問題。


女兒到了2歲的時候,正好是她奶奶家搬家,晚上在睡覺的時候女兒突然對我說:“媽媽。明天奶奶搬家。”當時就把我聽愣了,沒想到女兒能說完整的句子。


從那以後,女兒的話是一發不可收拾,只要你和她一起,她總是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人們不是都說:說話晚的孩子,等會說話了,會把以前沒說的話都補回來的。

造成孩子說話的晚的因素有很多。

1.可能是平時,家人對孩子很少說話,孩子缺乏說話鍛鍊的機會,從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

2.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常常根據孩子的眼神和動作來滿足其要求,忽略了對孩子語言的練習,也從而阻礙了孩子語言的發展。

3.如果孩子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是聽力有問題,影響了大腦的發育,從而也會影響孩子語言的發育。

4.家裡多種語言並存,導致孩子無法模仿,從而也會延緩孩子語言的發育。

如果孩子到了2歲以後還不會說話,並排除了以上幾個原因,那麼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做系統檢查。


鳳凰人生257


貴人話語遲。明朝大才子解晉五六歲時還不會說話,其父母是老實巴腳的種田賣豆腐為生的莊稼人。一天,解晉忽然對了一個對子,讓他大字不識的父母大吃一驚,原來,解晉會說話,只是沒有說而已。他去學堂外邊玩,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想逗下這個啞巴孩子,你是誰家的孩子,以你父母的職業做個對子吧!他就說了小孩子會說爸媽了,才一週七個月,屬於說話晚。我鄰居家小貝貝五歲了,才會說話,急的父母跳腳,東奔西跑上了IN家大醫院。屬於個別的,一般小孩子三十個月都會說話了。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晚,缺少語言環境。父母及其它家人,一定多和小孩說話,說話,說話……,這樣,小孩子才會模仿呀!少看電視,多陪孩子,多和孩子說,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哪怕他不會說,小孩也有印象!

有的父母把聾啞孩子教會了說話,靠的是毅力,執著,耐心。一個詞說上幾萬遍,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才會說話了。而你的孩子已經會說爸媽了,就更會說別的了,只要你多多付出時間,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金色陽光溫暖


您好,根據您家寶貝的情況,一歲零七個月還不會說話還在正常範圍之內。

一般小寶寶在一歲左右開始咿呀咿呀學語,如果超過兩歲半還不會說話,在醫學上就可以稱為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

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的三個方面:一般為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及生理原因。

從生理上講也會有導致孩子無法發聲的原因,比如說孩子聽力本身有問題、發聲器官不正常或者說智力低下。

大多數孩子不會說話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很多家庭父母沒有耐心,甚至沒有去跟寶寶正常的溝通,你不去跟寶寶說話,難道寶寶會自己說話嗎?而且不要讓寶寶置身於語言複雜的環境當中,比如爸爸媽媽一種方言,爺爺奶奶一種方言,外公外婆一種方言,多種語言並存,會使正在處於模仿成人說話的寶寶產生疑惑,導致寶寶說話晚。

心理原因也是孩子不會說話,甚至不願意說話的一個重點,有部分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者父母把孩子的發音當笑柄,呵斥孩子的語言,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從而不願意說話或者學說話。


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


孩子如果能理解大人談話的意思,只是不會表達,而且孩子已經會叫爸爸、媽媽,我覺得這很正常,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主要受到以下這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性別差異。一般來說,女孩子講話會比男孩子早一點,男孩子的語言中樞系統發育可能會更緩慢一些,所以男孩子相對來說開口會比女孩子晚一點。

二:家庭的語言環境。如果父母親經常跟孩子說話或給他講故事,外部的刺激多一些,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更好一些。

三:室外活動多。如果看護人經常帶孩子出來玩,跟外部環境接觸的多,時不時有人逗孩子說話之類的,也可以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夕媽育女


跟我家的寶寶情況相同,而且我家家寶寶幾乎近兩歲了才開始學話,說的還不清晰。

那時候家人帶著懷疑的眼光說孩子以後會不會是啞巴呀,到現在了什麼都不會說,其實我不知道要比他們著急多少倍,眼看著同齡孩子口齒伶的跟父母說著話,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沒有,哪怕是最基本的一句媽媽也沒有,到後來出去鄰居們也在問,這孩子兩歲了吧,會叫爸爸媽媽了嗎,我不知道怎麼跟她們說,只說孩子會說,但他怕生不熟悉他不愛說話。


那時候常常會反省自己,寶寶這樣是不是我帶孩子的方式有不對,還是他真的在語言方面有缺陷,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一連串的念頭說沒有壓力是假的,最後跟老公商量寶寶過完兩週歲如果還不會說話,就帶他去做檢查,免得耽誤了孩子最佳治療期,就在大家都不在抱希望的時候,他叫一了句媽媽,而且叫的並不清楚,一下所有的感動期待湧上心頭,我的寶寶終於會說話了,他是是一個正常孩子。

後來才知道兩歲以內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許語言發育較晚,不代表他們智力受影響,或是異於普通孩子有什麼不同,但這不代表全部,做父母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多觀察多留意孩子舉動,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有限,如果稍大點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去諮詢或做個檢查,沒事最好,畢竟早發現總好過晚發現。

(曉楠育兒經)歡迎朋友們點評,關注


曉楠育兒說


這是正常的。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每一個孩子的生長髮育都不一樣,生長髮育是由遺傳和環境兩方面決定的,因此,在同性別、同年齡的兒童中,每個孩子的發育水平、發育速度、體型特徵和達到成熟的時間等方面都有不同,即使是一對同性別的雙胞胎之間也存在著微小的差別。

由於先天遺傳以及先天、後天環境條件的差異,導致個體發育不一致,必然呈現高矮、胖瘦、強弱以及智力高低的不同。

有些孩子是先會說話,後會走,有些孩子則先會走,後會說話;有些孩子生性活潑,好動,有些孩子則比較內向;有些孩子生來和別人好相處,有些孩子則比較難接近,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每個人生長的“軌道”不會完全相同。



因此兒童的生長髮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範圍,所謂的正常值不是絕對的,評價時必須考慮個體的不同影響因素,才能作出做正確的判斷。


蘭來了


寶寶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其實它需要一些基本的元素。我們先來解讀一下寶寶說話的先期條件:

1:發聲2~3個月的嬰兒

2:3~4個月寶寶能聽辨聲音的方向,就有了聽覺選擇性。:

3: 5~6個月有模仿性行為。

當然,寶寶說話有早有晚,這和寶寶生長髮育、遺傳都有著有很大的關係。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寶寶,父母不要過於著急。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期間, 9月~24個月是寶貝從發音、模仿、理解語詞涵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言語、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

1.選擇適合寶寶的歌曲、兒歌、音樂,在日常生活下讓寶寶欣賞。

2:可以利用家裡的圖片開展遊戲如:動物、日用品等幫助孩子豐富和積累詞彙。

3:經常性的讓寶寶認一下家裡認,這是誰誰誰呢

不管是讓寶寶早點說話還是走路,都是因人而異,慢慢練習,千萬彆著急,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到醫院去檢查一下,針對性的補充。

覺得有用的哈尼寶媽們,可以留言或者關注哦,麼麼噠~


優多趣


雖然我不知道你的寶寶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只要他是健康的,我覺得很正常。

相對來說男寶寶的發育較女寶寶要遲緩一些,而女寶寶對於很多事物的接受能力要比相同年齡段的男寶寶更快一些。很多的女寶寶早早的便會說話,有時對於父母的有些舉動還會有自己的創新,普遍女寶寶在一歲半左右就可以將所有的稱呼說一遍,而此時的大部分男寶寶也僅僅是會叫自己的父母。就像我們家一樣,大姑子家的小女孩一歲半就可以見人打招呼,而我的兒子在二歲之前從來沒有輕快的叫過媽媽,每次都是爸爸的叫,當時我也是很擔心的,但是過了二歲之後,兒子語言方面就像開了外掛一樣,什麼都開始特別的順溜了。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嚴密注意自己的孩子動態,特別是孩子對於聲音的反應,而且要多多的與寶寶進行語言上面的對話,正常的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這麼大已經可以對你有肢體或者面部表情的回應了。


影娛一起看


一歲七個月的寶寶不說話,其實是有很多可能的,這需要了解一下寶寶的具體情況,是一個字都不能說連稱呼都叫不出來嗎,理解情況怎麼樣,成長中有沒有什麼其他異常,有沒有明顯的疾病……總之,要根據孩子的綜合情況來判斷。

除了病理性的原因,語言環境也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環境,在寶寶開口說話之前屬於聆聽期,如果這個時期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也很容易造成寶寶開口說話晚,但如果是這種情況,一歲七個月的寶寶還是可以家長努力打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下開口講話的。

但如果是其他情況,比如聽力障礙、一些腦疾病或損傷、智力認知障礙(常見的如自閉症)等,就需要專業的治療或語言訓練了,而且有些疾病隱藏得很深,有些新生兒時期的異常如今已經不存在,但影響卻留下來了,有些異常只造成了語言發育方面問題,沒有其他表現。比如中輕度聽力障礙,就不容易發現,有些需要進行助聽,助聽後一般到了三歲左右還要進行語言訓練。

實際上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如果連發聲模仿都沒有開始,已經不能說是完全正常的了,肯定是有些原因阻礙了語言發育,只是這些原因是否嚴重的問題。一般正常的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已經開始知道每種事物都有名字,並開始問事物的名稱了,而且這個階段字句會呈現增中的趨勢,發音上有些不準也是正常的。過了兩歲正常的孩子就漸漸感知語法習慣了,開始了從短句到長句的過程。

所以對於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如果完全沒有發過任何音,家長不可以忽視的,首先要考慮病理原因,比如聽力障礙,智力或認知的障礙等等,如果沒有其他異常再從語言環境入手,給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學習的模板。

如果寶寶到了三歲,語言情況還是不容樂觀,建議尋求專業的指導幫助,有必要可以進行語言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