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近日,北京市商務委聯合六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連鎖便利店可按有關標準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申請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的可由企業總部統一配備質量管理人員。

需要明確的是,便利店銷售乙類OTC的前提:一是“連鎖便利店”;二是需要“按有關標準申請”。

這意味著,按照有關標準執行,連鎖便利店也可以零售乙類OTC藥物,不久後,足不出社區就可在這些店裡買到。

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眾所周知,醫院是藥品主流消費渠道(第一終端),藥店是第二終端。

零售藥店,上游連接醫藥製造商或批發商,下游為消費者提供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醫藥健康產品。

近年來,隨著零售藥店的擴張,藥店有成為藥品銷售第一終端的潛力。

如今,北京新規規定,連鎖便利店可按有關標準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新規一旦實施,目前的醫藥零售格局或將發生重大改變。

這裡有一個概念需要明確:什麼是乙類非處方藥?

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OTC)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

一些常見的感冒用藥、止咳鎮痛類、胃腸道用藥、清熱消炎類、維生素補益類藥品都是OTC藥品。但值得注意的是,OTC中又分甲類OTC和乙類OTC。紅底白字的是甲類,綠底白字的是乙類。

甲類OTC可在醫院、藥店銷售。而乙類OTC除了可在醫院、藥店銷售外,還可在藥品監管部門批准的賓館、百貨商店等處銷售,原因是乙類OTC相對安全性更高,如板藍根泡騰片、牛黃蛇膽川貝滴丸等都是乙類OTC藥品。

讓連鎖便利店也可以零售乙類OTC,意味著競爭範圍擴大。就此,零售藥店或將面臨巨大的衝擊。

 而更為重要的是,連鎖便利店的地理位置及人流量優勢,或將迎來重大的發展契機。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門店數量突破10萬家。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到16.9%,門店數量增長18.1%。

便利店圖的就是一個便利,位置尤其重要。所以開便利店在搶灘布點攻城拔寨的過程,佔據了極好的位置。而且便利店的開店策略是密集開店,就是在一個店的周圍扎堆開店。連鎖便利店的地理位置及人流量優勢,為零售乙類OTC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便利店的規模和市場,三年後或將還有一個質的飛躍。根據此次北京新規,北京將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市連鎖便利店數量達到6000家以上,實現每個社區有2個連鎖便利店的目標。

可以想象,三年後,連鎖便利店規模之大,密集程度可見一斑。未來足不出社區也可在這些店裡買到乙類OTC藥物。

如今,連鎖便利店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概念越來越火。這兩年路邊的便利店越來越多,天貓小店、蘇寧小店、京東便利店……電商大佬大力佈局便利店,在巨頭的爭相湧入下,便利店成為了新的風口。

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去年曾表示,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將在農村;阿里零售通去年宣佈,將在2018年覆蓋100萬家天貓小店。

這種離消費者最近的夫妻老婆店,社區新零售市場足夠大、機會多,目前還處於早起的拓荒期,隨處可見的便利店,正在逆勢而起。

在社區這個“最後一公里”的範圍內,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抓住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類需求。

如今,OTC藥物市場將進軍連鎖便利店,一場新的爭奪戰即將打響。


事實上,這並非OTC藥物零售的第一次創新。

早在2015年年底,福建出臺《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允許具有24小時服務能力、門店較多的連鎖便利店設置便民藥櫃,擴大便民消費。

據《福建日報》2016年4月報道,莆田市對此已進行落地。根據莆田市出臺文件,明確列出允許進駐便利店銷售藥物的清單,包含50種常用且對儲存條件要求不高的乙類非處方藥,清單外的藥品一律不準進入便利店銷售。

此外,2017年,瀋陽市也公佈了《瀋陽市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細則》,其中指出“以連鎖或特許方式經營非藥品的企業可以申請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專櫃”。

如今,北京開啟了便利店加入零售藥行列。

北京作為首都,倘若這個項目試點成功,很可能會在其他省市推廣,屆時,全國超4000億藥品的零售市場格局將發生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