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一般來說,海魚是不能在淡水裡存活的。海魚一向居住在含有較高鹽分的海水裡,它的細胞液自然是與海水的含鹽量大致相等。

也就是說,這兩者的滲透壓大體差不多。但是如果把海魚放到不含或含有極少鹽分的淡水裡,那麼其細胞液的滲透壓就會大大高於外界的淡水,於是兩者之間的壓力差便把細胞膜壓破,使魚死亡。然而也有例外。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一些平時在淡水裡生活成熟後又到大海里產卵的降海魚類(如鰻鱺),以及在海里生長,以後又到淡水河流裡產卵的溯河魚類(如大麻哈魚等)就不怕水中鹽分發生的變化。

它們自身都有調節滲透壓的能力。每次移居時,只要在河口成淡水交匯處生活一定時間,進行自我馴化,就能很快適應。

另外,我國廣西的邕江生長著種赤魟它原來純屬海魚,並沒有溯河或降海的習性,而現在卻已變成淡水河魚了。原來邕江流經的地區曾經是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動,那裡升為陸地,海水也逐步淡化。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裡生活

由於這個過程相當緩慢,赤魟便得以逐步調節體內的滲透壓,使之與外界水體相等而生存下來。海魚經人工馴化,亦能改變原有生活習性。

如非洲鯽魚現在就是淡水池塘的養殖魚類,而且產量很高。非洲鯽魚原是海魚,經過人們的馴化之後,終於適應了淡水環境。其他一些優質高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也正在試養中。

由此可見,海魚只要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是可以生活在淡水裡的。當然,不同的魚類其適應性相差很大。生活在河口淺海處鹽度較低水域的魚類,就比鹽度較高水域的魚類馴化起來容易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