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看完這本書,感覺生活再也沒有過不去的坎

新 書 推 薦

最近重溫了一遍《阿甘正傳》,感觸最大的,還是那個“跑”字,遇到危險不管不顧的往前跑,一直跑到所有人都追不上,跑到安全的終點。

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阿甘從軍隊後,履行好朋友的承諾開始捕蝦,最開始的時候他一隻蝦都捕不到,撈上來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幾隻螃蟹。細細想想我們何嘗不是和阿甘最初捕蝦時一樣,信心滿滿的想有一番大作為,到最後什麼成就都沒有。

忘記從哪聽到過這樣一句話,25歲以後,身邊的朋友會變得越來越少。如果是在二十歲之前看到這句話,我肯定毫不猶豫的退翻它,現如今越來越覺得可信。25歲,是一個很奇怪的年紀,有人還在讀書,有人已經結婚生子;有人已經創業成功,有人還在最底層摸爬滾打;有人已經坐擁三、四套房,吃喝不愁,可有人還在為下個月的房租發愁……

每當生活中遇到溝溝坎坎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爬不起來,不想到最後錢沒賺到,朋友也沒了。所以必要的時候總得給自己一些正能量,然後一個人默默地給自己加油,企圖一覺醒來就能渡過難關。

生活好像總是很難,忙不完的工作,說散就散的人,連崩潰大哭都不敢,不過都沒關係,又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孤軍奮戰,堅持一下就過去了,等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你巨他媽的可愛,也巨他媽的勇敢。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新書,就和生活有關,如果事與願違,相信另有安排。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如果事與願違,相信另有安排 》

字數:200千字

頁數:272

定價:39.80元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每天一篇原創報道,記錄這個時代值得記錄的人。這裡有這個時代最鮮活的故事,有對人性最細微的體察,有獨立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態度。

“每日人物”粉絲60萬,他們習慣了在熱點發生時、在焦點人物出現時,來“每日人物”尋找答案。在眾聲喧譁裡,“每日人物”能夠給出不一樣的東西。這裡擁有非常多的10萬加文章,它們真實、準確,有著獨到的見解。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內容簡介

書中以當下真實的人真實的故事的呈現方式,擺事實但不講道理。他們身上演繹的故事或許是你的故事,或許是你身邊的故事,真實中令你在閱讀時,不由得對人生審視、側目,繼而共鳴。內容充滿正能量,激勵、鼓舞著迷茫焦慮但仍然努力生活的我們,給我們力量。

希望通過一個個努力生活的故事,讓大家相信努力的意義,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去匹配更好的生活,若暫時不能實現理想,也不負初心。因為在我們一路奔跑的道路上,可能收穫了更多美好。如果事與願違,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編 輯 推 薦

★馬麗、許飛傾力推薦。

★吳敏霞、任素汐、張譯、邢佳棟、毛不易、範雨素、白茹雲、奉佑生等身邊的明星人物,傾聽他們的故事,點醒我們的人生。

★每日人物,記錄這個時代值得被記住的人。

★記錄的是別人的故事,看到的是強烈的共鳴。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每日人物專訪,是一場輕鬆的對話,也是一次深入的書寫。 ——馬麗

曾經以為自己很勇敢,無所畏懼。後來發覺,當你懂得害怕,才能真正明白勇敢。在這裡,你能看到每日人物記錄下的那些勇敢瞬間。 ——許飛

//

目錄

//

001 吳敏霞退役:31歲,開始童年生活

012 沒心沒肺的任素汐,從骨頭裡長出了乾淨風騷的張一曼

026 最㞞的少年唱了首最喪的歌,成了最紅的那一個

039 林生斌:餘生漫長

056 他們總反覆問我“還有更好的嗎”:一個骨灰盒設計師眼中的生死

065 他阻止了334個人自殺,越來越懂得“好人難做”

079 “孤注一擲”奉佑生:映客CEO如何起死回生成直播界霸主

101 36氪CEO:“稀有氣體”劉成城的少年突圍

114 從自媒體創業者到百度最年輕副總裁:“李叫獸”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

125 新世相張偉:在文藝和商業之間找到一種聰明的分寸感

136 李一諾:一個職業女性如何打怪升級

147 北大、清華畢業當遊戲主播怎麼了?我就是自在任性

158 中國女拳王:女人沒什麼不能做的

167 騎哈雷、走西藏、穿旗袍,73歲的她可能是全中國最時尚的奶奶

176 陶華碧:封閉的王國和低調的女王

187 菜市場女王:一個北漂的奮鬥史

197 範雨素:突然遇上沙塵暴

207 農婦白茹雲《詩詞大會》成名後:再苦痛的日子,也有詩意的綻放

215 食人魚、大佛、AK47以及自由:一個胖子和北京妞的冒險侶行

227 賣掉房子獨自上路,逛了126個國家後她抱著女兒回國

236 85後編劇辭職做鐵匠:揮起鐵錘,砸碎焦慮

245 《士兵突擊》中最讓人心疼的兩個人,活成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樣子

259 我們的團隊

//

樣章

//

沒心沒肺的任素汐,從骨頭裡長出了乾淨風騷的張一曼

《如果事與願違,相信另有安排》

“舞臺劇的5年,從最初躺在劇本里的安靜的字,到一個活生生的,讓人歡喜、讓人心疼的人,張一曼差不多是從任素汐的骨頭上生長了出來。”

在原本的生活軌跡裡面,那方小小的舞臺之外,任素汐經歷最多的場景是送別。

開始她是年紀最小的,送演不動的師哥師姐走,接著是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到了這兩年,新一茬兒的小朋友們也淚眼汪汪地加入了告別的隊伍,“素汐姐,我走了,你保重啊”。

“保重,保重,嘿嘿。”送別經歷得多了,任素汐也變得皮實。演話劇寂寞、掙不著錢、留不住人,很正常。

但各人有各人理解的“高處”,差不多10年的時間,任素汐覺得,“能守著舞臺安安靜靜演戲,也挺美”。

她特別提醒,千萬不要把這段兒寫得特悲壯特高尚,完全沒有,“我就是,單純地喜歡”。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張一曼的魂魄,任素汐的肉身

在華語影像世界裡,上一個放蕩風騷卻不招人厭煩的角色還是《新龍門客棧》裡的金鑲玉。24年前的張曼玉美貌水靈,正是人生最好的時辰,再怎麼狠辣歹毒都透著嬌俏,惹人喜歡是自然。

到了2016年的《驢得水》,影片中逮誰睡誰的張一曼竟然讓已經習慣了道德審判的觀眾們集體放寬了標準。那張銀幕上算不上好看的臉,因為劇中起伏的衝突而迸出了美感。

人們衝進演員任素汐的微博,爭相表達著對張一曼的喜愛和心疼。

想要把“張一曼”拋在一邊,單純嘗試去了解“任素汐”並不現實。她坐在你對面,雖然穿的不是旗袍,但陷在羽絨服包裹中的她,神態、語氣,甚至不時躥出的一串“哈哈哈”魔性的笑,都會讓你恍惚,對面的任素汐纏繞著張一曼的影子。

任素汐並不避諱這種相似,舞臺劇的5年,從最初躺在劇本里的安靜的字,到一個活生生的,讓人歡喜、讓人心疼的人,張一曼差不多是從任素汐的骨頭上生長了出來。

最原始的版本是張一曼也與大家同流合汙,任素汐覺得生硬,觀眾也反映不合邏輯,於是就一點點修正。有次演完,任素汐沉浸在張一曼的世界裡,燈都暗了,她還在舞臺邊上痴痴傻傻地笑,編劇劉露見了,這才定了張一曼的終局。

電影裡很打動人的一段,配著酥軟撩人的《我要你》,張一曼把蒜皮兒揚到半空,紛紛揚揚的像下雪。影像世界裡面怎麼表現女性是個恆久的命題,張一曼帶來了一份特別,讓大家見識到了把大蒜皮兒當雪花的姑娘的好。

這個情節,是《驢得水》還是話劇時期任素汐即興改的。最早的時候,對手戲的演員拿出賬本來,說這是大家的罪證,任素汐接過賬本,順手就撕碎了揚到空中。

導演周申覺得這屬於演員的“天才”,因為這不是編劇靠想象能編出的場景。

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她給一曼寫日記,給這個角色梳理了幾萬字的前世今生。這是她一直私藏的寶貝。5年的時間裡,任素汐就是這樣一點點給張一曼增加著血肉,直到她由小眾舞臺闖入大眾視野,有心疼和讚美,也伴著刻薄和非議。

角色是演員的骨血,到了這個階段,任素汐覺得一曼真正“成了”,以後大銀幕上大約不會再有這麼個人,她的命運終了,笑罵由人。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心無旁騖的安靜

一曼的人生在槍聲中結束。任素汐在為一曼捱了自己1500多個巴掌之後,開始在現實世界裡接納著角色對於演員的饋贈。

過往的安靜消失了。過了將近10年“出門、上臺、演戲”的清淨日子,不太擅長同陌生人打交道的她,要在短時間內習慣蜂擁而至的讚美、議論和窺探。

電影《驢得水》上映之後,任素汐不再是戲劇圈子裡一直被珍藏著的“最想讓她紅又捨不得讓她紅”的話劇演員。她成了“演藝圈的清流”“華語影壇最大的驚喜”,最通俗地說,她紅了。

但紅不紅,她不在意。

“說得多了,顯得太裝,可是我真是那麼想的啊。”任素汐不是那種被經紀公司精確設計的流水線產品,說話透著張一曼式的敞亮。

她喜歡那種安安靜靜演戲又魅力非凡的演員,早幾年發現英國演員約瑟夫·摩根,也會迷妹一般地在微博裡祈禱:這是位極品英國好演員。先別紅……

跟她自己的粉絲對待她的心情一模一樣。

好朋友茜茜很理解任素汐的安靜,2011年,兩人因為工作認識,之後才有了《三人行不行》《吉祥公寓1802》《驢得水》《破陣子》等舞臺劇的出現。

“舞臺上沒有任素汐三個字,她上了臺就是角色,也只有角色。”“走紅”之後,茜茜心裡也嘀咕,她會不會變?結果完全沒有,電影宣傳期結束,任素汐還演出了4場舞臺劇版《驢得水》,下了戲茜茜開車送她回家,跟平常一模一樣,“還是大傻子,哈哈哈沒心沒肺的樣兒,外界的那些她真的不怎麼關心”。

一場合作下來,《驢得水》中校長的扮演者大力也輕易覺察到任素汐的不同,以前演戲碰到年輕女演員,關心最多的是衣服好不好看,鏡頭漂不漂亮,戲份是不是足夠。

但在片場,任素汐最多的話是:“力叔,我這麼演對嗎?”

大力另一重身份是山水畫家,還是文化部的專家,進組的時候還帶著老人家的持重,“不能上來就說褲腰帶以下的事兒啊”。

但是“孩子們”最終說服了他,特別是跟任素汐的幾場對手戲,“這孩子讓我想到了莫泊桑的《羊脂球》,所有人都利用她、詆譭她,但這孩子心是乾淨的”。

任素汐演出了這份乾淨,大力說,從表演上來說,這並不容易,多了讓人厭惡,少了缺乏力度。“素汐說這個角色她琢磨了5年,有這個心力,什麼演不成?”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這把年紀,慾望該退場了

臨近年底,任素汐終於錄了一場綜藝節目。這一度讓身邊的朋友很著急,應該趁著《驢得水》熱映的時候多去露露臉,“要不熱度過去了,誰還記得你啊”。

她倒是不為所動。這次終於破例是因為對方前前後後邀請了4次,“實在不懂得怎麼拒絕別人的真誠”。而且節目的主題是“匠心”,討論的是在嘈雜的時代裡,如何內心堅定地做一件事。

窩在座位裡,任素汐暢想了一下,要是“爆紅”出現在自己的18歲,而不是28歲,那樣的人生肯定會完全不一樣。小姑娘時,會有慾望,會不堅定,會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謝天謝地,不早不晚,“一曼的饋贈”出現在自己的28歲,任素汐說自己已經變得沒什麼野心了,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比過往任何時間都清晰。

她不想當一個櫥窗裡精緻的玩偶,那種連笑容的弧度都被精確計算的流量明星。那個要靠沒完沒了的緋聞、炒作還有肉毒桿菌和玻尿酸填充的世界,對她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

所以推掉了走紅後找上門的大部分工作,藉著張一曼給的聲名,好多劇組想請她演一個角色,她和同伴說想先看看劇本,對方說,“劇本還沒出來呢”。

舞臺之外的世界,乖張而瘋狂,較真兒倒顯得突兀了,任素汐要努力學著適應。別的女明星忙著嘟嘴賣萌自拍,她在微博裡貼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自省:要做人民的藝術工作者,不做宮廷的藝術工作者。

我開玩笑說,你這哪是沒野心,你野心大大的啊。

她哈哈哈哈一串笑,依然是張一曼式的魔性。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舞臺上的皈依感

任素汐是雙子座,非常典型的雙面性格。A面的她,開朗愛笑,嘻嘻哈哈看不到煩惱的山東大妞兒;B面的她,卻被一層似有還無的孤獨感籠罩,蒜皮兒不是雪花,她卻信著。

幼年失去父親,但說起來,她腦海裡都是有意思的事,跟父親一起偷媽媽的錢,一起去海邊挖海蠣子吃,過早經歷人生的離別,比旁人倒是多出一分通透。

任素汐說,崩潰之後的張一曼其實是有愧疚的,她會想,如果不是我,或許一切就不會這樣,雖然她什麼也沒做錯。

她能理解一曼的愧疚,也說起了一些過往的不開心。她自己沒怎麼經歷青春期,早早地就被逼著成熟懂事,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但是她又特別不願意去強調自己的不快樂,這一點也像一曼,經歷諸多的不自由、不快樂、悲傷和離別,但是她的樣子一直是沒心沒肺的。

這個時候演戲成了一個好出口,任素汐試過去電視臺當編導,很早的時候也跑過劇組打醬油,但是隻有在舞臺上演戲給了她結實的皈依感,到了臺上心就靜了。心思敏感的人都有神性的一面,她滿臉虔誠地說,戲劇最早源於祭祀,連接著萬物和眾生。喜歡演戲,迷戀體驗派,是因為演戲的過程也是把自身經歷外化的過程。

讓老演員大力覺得任素汐的能力不可限量的是剪頭髮和花海的兩場對手戲,年紀小的觀眾可能會疑惑,不就是剪個頭髮嗎,怎麼就瘋了?

“那是他們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不知道瘋狂的年代是什麼樣子。對一個女孩兒來說,當眾被剪了陰陽頭,跟被扒光了強姦沒什麼區別。”

剪頭髮的時候大力甚至抗拒拍這段戲,“太不是東西了,一個好好的姑娘我們給人糟蹋成什麼了”。所以到了張一曼在花海里採花,校長讓她躲到屋裡去的時候,兩個人的情緒都複雜到了極點。

大力需要演出來愧疚、擔心、因恐懼而生出的緊張,而在任素汐的眼睛裡,大力還是看到了經歷那麼多傷害之後的體諒,“那時候沒有戲,素汐讓我能原諒自己了”。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演員”兩個字挺沉的

“要不咱倆說說我的長相吧?”聊得high了,任素汐主動說。

長相的話題原本不在採訪計劃裡,看出我的猶疑,她說,“你沒見那麼多觀眾說我長得像驢嗎?”

然後哈哈一頓笑。灑脫不是能裝出來的,她是真的不在意。

沒公映時有提前場次的觀眾因為她的長相而陰謀論,覺得她一定有了不得的靠山,她樂呵呵地轉發攻擊自己的微博,“不要因為我不喜歡我們的電影啊”。玩笑開夠了,她又一臉嚴肅。她覺得自己的長相剛剛好,捯飭一下能看,放到人堆兒裡也不扎眼,這才是天生的演員臉。

不著痕跡、不露鋒芒,在她看來是表演的最高境界,演完了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泡腳、吃鴨貨、看片兒最愜意不過。

她知道自己和一曼是一段互相成就的緣分,但也時時警惕著,不把自己框死在一個角色裡。演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次次都好。一方面,這需要耐住性子,等著時間造化,“演戲這回事兒,熬時辰、熬閱歷、熬心氣兒,越老越有味道,越老越會演”。

另一方面,在光怪陸離的演藝圈,也需要抵擋得住誘惑。

《驢得水》之後,一個著名導演找到她,讓她演一個網紅。那是一個任素汐很喜歡的導演,但是左思右想,她還是跟對方說了不。她覺得自己駕馭不了,所以不去貪心。

這大約是隻有舞臺劇出身的演員才有的自律和嚴苛,觀眾買票來看你的戲,如果你這場演不好,人家下次就不來了。

我說為什麼對自己要求那麼高,這個圈子裡,用替身、摳圖的明星一抓一大把,任素汐悠悠地回答:“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會很難過,‘演員’是挺沉的兩個字,怎麼能這麼糟蹋呢?”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渡人的菩薩

走紅之後的一個苦惱是不知道怎麼應付網上的那些斷章取義,什麼“任素汐:張一曼沒人演得比我好”,她看了渾身發麻,她的本意是說,一曼這個角色跟著自己成長,她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怎麼和所謂的圈子相處,是任素汐要努力學習的事。她不願意因為外界的紛擾而改了自己的本心:我在這兒,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果還有流言追過來,那就去他的吧。

她提到臺灣知名戲劇人李國修,許多年前,正是因為後者的《三人行不行》,任素汐才被戲劇圈所熟悉。她說起某次在排練廳,自己拿著塊餅拼命往嘴裡塞,李國修調侃她:“少吃點餅吧,你看你腿那麼粗,可怎麼當菩薩?”

任素汐蒙了,什麼菩薩?

李國修說:“演員跟菩薩一樣,是來渡人的。來,你的餅給我吃一口。”

多麼悲傷的事,在任素汐那裡都有個溫暖的底子。後來李國修突然離世,在側幕條等著上場的任素汐聽到消息,拼命忍著不去崩潰痛哭,她覺得自己根本撐不住,但燈光一亮,那場戲還是要演好。

回憶這段的時候,任素汐沒能忍住眼淚。李國修既是恩師,也像父親,她迷戀那一代戲劇人的老派,沒什麼私心雜念,一生就做一件事便覺功德圓滿。

任素汐會憂心忡忡地說起對行業的擔憂:“錢很多,泡沫很多,但好故事卻沒有。”比較難過的是,到目前沒有一個新的話劇劇本找到她,這也側面反映了戲劇行業的不景氣。

但她倒也不急不惱,《驢得水》算是磨出來了,肯定還會有下一個。

去年12月8日,任素汐連演了四場《驢得水》的話劇版,電影之後,話劇一票難求。謝幕的時候,任素汐的名字出來,全場掌聲雷動。

她捂著臉哭了,後來我問她,為什麼哭了,原以為她會說電影之後重新迴歸舞臺很感慨之類的話,結果她很自然地說,“就是又回到一曼的角色裡了,演這個戲快兩百遍了,她還是能打動我。”

新书推荐|看完这本书,感觉生活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