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在農村種田的哪些人?是農民、大學生還是工人?

微塵微視界


別說是30年了,我認為10年以後的農村基本上就沒什麼農民種田了。近些年隨著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土地集體承包種植,農民基本上就沒啥事可做,按照之前的老經驗種植已經行不通了。

現在農村專業合作上基本都是一些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技術人員,他們提供一個平臺,創建專業合作社,提供專業的種植技術和承包農田。給農產品找銷路,搭建好銷售和種植網絡,種植的事就交給工人了。

找專業工人機械化種植生產,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農民基本上就沒什麼用武之地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30年後的種地的基本都是一些大學生和具備專業技術的工人了。大家怎麼看呢?





隴南身邊事


首先確定的是,機械會是主力軍。還有一點要明確,農民不是丟人職業,恰恰相反是一個高尚職業。無論是高校畢業生,還是職業農民,都可以發光發熱。大學生有更多的見識,學習是強項。職業農民有更多的經驗,實踐是強項。所以,農民都可以做。有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的光景,對於你我,都是無法預測,有一點是可以確定,那就是越來越好。無論多少年後,糧食是頭等大事,這一點也是不能否認的。只是現在大家看到種田,種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總要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這是不對的。一開始我也說到,機械化會成為農業的主力軍,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新型設備面世,傳統農耕勞作漸漸會被取代,取而代之便是智能種田,科技種田。所以無須擔心30年後,農民這個角色是永遠不會退出世界舞臺,反而會成為主角之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補充自己,為社會造福。





三農陽陽


三十年後種田的人肯定是職業農民,他們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集約化管理。整地、播種、施肥、澆灌、除草、防蟲、收割、儲藏、加工等各方便只要輸入程序就能一鍵搞定。

想想都令人神往,可惜我們種一輩子地的老年農民看不到了。

中國人口基數大,糧食生產是保障國泰民安的重中之重。三十年太遠,眼下還是要重視三農的平穩發展,加大對農業的補貼,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耕耘大地一一春華秋實


3o年後種田的農民不足農民種田的30℅!有10%上大學,參軍入伍!有絕大部份原有農民故去了!有30℅進城做生意辦企業了。30年城市失業人口只能增不會減少,為什麼?網絡化,智能化會減少很多人,公務員隊伍會減少一半,一個鄉不足一萬人口就近100人的公務員,吃財政飯的人太多一定減少,工廠,智能化機器人增加也會減少很多手工勞動。30年後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是13億人口生存的寶地!並不是大城市!到農村開荒種地當然不會只有農民!一定會有國家公務員,城市無職業者,大學生無就業渠道者都會到農村創業!當然那時農業生產不會再有刀耕火種!機械化普及,集體農莊會產生!


用戶1162661310938


我覺得是父母是農民的返鄉大學生和工人!首先我個人認為,以後的農業會是大農業和精品農業的集合!我所說的大農業就是全部機械化的生產,大集團的承包經營的農業,我所說的精品農業就是一個人擁有10幾二十畝的土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種植或者養殖高價值的作物或者養殖!那麼大學生會帶著自己的技術回家,利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做生產,有些願意利用農業創業的工人也會到農村租一塊土地來進行經營!而那些農民們就會成為那些大承包商的工人!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想法,也是對未來的一個猜想!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遙遠小莫


這要看國家的政策變化。中國的農業不是市場經濟。如果照現在的國家政策30年不變,30年以後肯定沒人種地。中國農業的去向,磚家叫獸正在觀察,正在摸著石頭過河。


松1231


肯定有人種地!一家一戶一畝三分地的農業是沒有出路的。農業必將走集約化、公司道路。公司化經營化全面機械化,員工都要農業專家級別。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必將消失。


潘發明3


三十年後的發展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以我個人的觀點,在不久的將來農村人都將會到城市居住。

現在的農村(我的一篇文章既將逝去的家)在文章裡我就把農村的現狀描述了。以後的農村可能就是一個個無人村了,土地會被大集團整個承包,到時候一切採用科技種田,所用的人都是大學生,產量翻幾被。

反而農村人住在城市裡,每年等著分紅就行了。


黑暗中博取明天幸福的


這個是中國農民繼續種糧的話,國家糧食安全些,如果自己沒糧,靠進口,那脖子就被別人卡住,到時候掏高價不一定買來糧,現在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農民不種糧了沒什麼事,外國進口多的是,其實他們都是在把和平年間的事看到底了,打個比方,一旦國家那個地方受到了自然災害,人們都在躲難,都沒吃沒喝,有人有吃的,你用錢買他吃的他能賣你嗎,更別說打起仗來了,更別指望進口美國糧食了,大難面前糧為貴,守著金錢餓死鬼


馬路天使63


三十年後,農村的土將會被集中起來然後統一流轉,由一些大的企業,財團投資,招聘一些大學生,農業技術人員,以及農機工人,利用一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種殖生產一些綠色有機,高附加值的農作物。也可以種養加一條龍生產。還可以建設綠色農莊,吸引城市人來旅遊,渡假,體驗農村生活。農民可以坐享土地分紅,可以給農場主打工,也可以經營服務行業增加收入,到那時在農村種地的已不單單是農民,還有大學生,農業技術員,工人,農場主等等一些人。到那時農村產業將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下一個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