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買的保險,十年後才知道自己踩了大坑

給兒子買的保險,十年後才知道自己踩了大坑

我們公司一個大客戶的姐姐是**保險的業務員,平時有事沒事來公司跟我們聊聊天。

2007年,我休完產假上班後,經不住保險大姐來公司無數次的"噓寒問暖",最後還給兒子買了一套衣服,無奈之下給兒子買了一份保險。

當時,對保險基本處於懵懂期,對保險條款保險責任知之甚少。

2016年我家二寶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看著朋友圈時不時蹦出來的"點滴籌","輕鬆籌",想想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覺得保險還是非常必要的。

於是深入研究保險。這才發現當年自己給兒子買的這款保險簡直是一個大坑啊。

今天就來扒一扒這款保險,算是給各位跟我一樣的寶爸寶媽們一點啟示和借鑑。

我當年給兒子買的是某知名保險公司的"**智富人生終身壽險"主險,同時附加了一個意外醫療險。就是當年特別熱銷的萬能險。

這款保險能幹什麼呢?

一、首先來看主險:

條款裡的保障責任如下:

給兒子買的保險,十年後才知道自己踩了大坑

給兒子買的保險,十年後才知道自己踩了大坑

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款保險主險是一個終身壽險。眾所周知,壽險是以被保險人的生命為保險標的。一旦出險,給付"身故保險金"本主,險合同即失去效力。

我當時年交保費3000元,保額30000元。說到槓桿率,也是不能再低了。

而因為是萬能險,同時兼具一定的理財功能,所以這款保險還有一個保單的現金價值,因此,在條款裡也明確了"身故保險金"=保單價值+基本保險金額。

那麼,在以後的任意時段,如果出險,能拿到的理賠款就是30000+當年保單的現金價值。

現金價值是怎麼計算的呢?

在每年繳納的保費扣除掉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後,剩餘的錢,保險公司拿這個錢進行投資,獲得多少收益,按照收益率計算保單的現金價值。

從2007年到現在,我總計繳費11年,繳納保險費33000元,現在,我保險的現金價值是多少錢呢? 按照保單的演示,取中間收益,是35376元。也就是說,但從理財的角度來說,扣除這十多年的通脹因素,這款產品在理財上也是虧的,而且還沒有理財產品的流動性。

二、再來說附加意外醫療險:

年交保費117元,保險額度10000元。

看保險條款裡的保險責任和補償原則:

給兒子買的保險,十年後才知道自己踩了大坑

可以看出,這款10000元的醫療險,還有100元的免賠額,而且實行補償原則,也就是如果社保、單位、其他任何保險公司有報銷和賠付,剩餘的額度才會給你賠付。還能有比這更坑的嗎?

三、來梳理下在購買這款保險時,我踩的坑:

1、 坑一:先小孩,大人"裸奔":保險最基礎的作用是保障。家庭的保險首先應給配置給大人,這樣才能保證父母出現意外時,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在經濟上不至於受到大的影響;

2、 坑二:在險種選擇上,買了萬能險,卻沒有買孩子最需要的重疾險。這款萬能險是一款終身壽險+意外險。終身壽險也就是說只有身故責任,附加的意外險是意外醫療險。對於孩子來說,他並沒有收入能力,也沒有家庭責任,這個終身壽險買得毫無意義。再說說意外險,從險種上說,孩子買這個保險倒是必要的,但仔細看了下條款,首先保額是10000,中間還有100的免賠額,同時賠付的前提是其他從社保、工作單位、平安之外的其他商業保險公司獲得的賠償之外,剩餘的部分,這種賠付條件還是相當苛刻的。

3、 坑三:選擇了保險的儲蓄和理財功能,大大降低了保險的基本保障功能。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主險壽險年交保費3000元,保額30000元,槓桿率非常低。再從理財功能來說,經過長達11年,繳費都超過了33000元,保單的現金價值只有35376元,扣除十多年的通貨膨脹,理財上是虧的。也就是說,這款保險,既沒有起到人身保險的槓桿功能,也沒有起到理財的保值增值功能。

所以說,明明白白消費,對我們普通的投保人還是有巨大考驗的。所幸現在市場上的保險產品性價比越來越高,給我們這些普通家庭規避家庭風險提供了更優質的選擇。我也會在後期陸續跟大家分享我2016年開始給家人配置自認為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