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區「精緻」追求引來多家觀摩

汉阳区“精致”追求引来多家观摩

環境綜合整治後的晴川大道漢陽江灘美如畫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6日訊 近日,來自江岸區的迎軍運會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察組專門到漢陽區陽新路觀摩。

這條世貿希爾頓酒店旁的背街小路電線全部入地,窨井蓋統一設計美化,道路邊緣的站臥石,是工廠開模定製後運到現場安裝,人行道上的每個磚縫都是人工填充吸水砂……據瞭解,完成這些標準並執行,漢陽區相關單位就路段整治的工藝、材料等進行了幾個月的研究和雕琢。

這是漢陽區在軍運會綜合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力求精緻的一個側面。自10月13日武漢軍運會綜合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現場辦公會在漢陽召開以來,已有7個城區帶隊前來觀摩。近日,長江日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汉阳区“精致”追求引来多家观摩

經過廣告招牌整治,城市“天際線”變得更美

規劃細,按照“家裝”標準要求工程施工

一條路上,大到電線入地,小到井蓋美化,58頁的《道路施工實施細則》中都有涉及。這本厚厚的《細則》,就是漢陽區涉及軍運會整治的23條道路的施工手冊,除了常規工藝外,每個項目都附有精緻提升策略。

“為了每個項目規劃做到精細,直到《細則》印刷前最後一刻都還在討論修改,施工單位幾乎是按照‘家裝’的精細標準來完成工程施工。”漢陽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做好窨井蓋,在參考國內外大量井蓋設計方案後,漢陽設計出了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井蓋,有的刻上“漢陽樹”等文化符號和圖案,有的連片井蓋噴繪上藝術圖案,巧妙構成畫作,有的變身“隱形井蓋”,保證整體環境效果的同時不影響使用。

人行道改造方案設計充分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道路要求鋪5層,細沙勾縫,精益求精……為了達到最優設計,整本《細則》前後修改了10多遍,成為施工單位的“操作指南”。

類似這樣的《細則》,漢陽區參與軍運會環境整治的建設局、城管委、園林局、水務局、房管局等5個主要部門均各自制作了一本實施細則。

5大方面的《細則》涉及道路建設、城市管理、立面整治、園林綠化、水體提質等多方面,對標國際一流,把環境整治實踐中的有益經驗、創新做法固定下來,進一步指導後期工作。

“把工作做精細,必須事先把功課做細緻。”漢陽區軍運會指揮部負責人說,這一本本高標準《實施細則》,讓整治工作更有章法。

汉阳区“精致”追求引来多家观摩

路邊花壇牆壁繪上“知音”主題文化壁畫,扮靚街道

施工精,每項工程都達到優質標準

要達到精緻的效果,靠的是施工的高質量、高標準要求,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出精品。

“高質量”成為漢陽所有參戰部門的共識,也是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

長江一橋人行道兩側945節小護欄只能靠人工清洗,區城管委清潔服務一公司環衛工3人一組,每人配一塊抹布,負責不同工序,“第一塊初抹清汙,第二塊二抹見亮,第三塊三抹擦乾,工人每天重複彎腰、蹲下、起立的動作上千次”。

“挖坑見黃土,澆水要澆透”,這是區園林局綠化隊定下的兩條“軍規”。

為了讓樹木根系“接地氣”,綠化隊挖的樹坑普遍要深20釐米左右。樹木栽種後第一次澆水,工人用鋼管穿到樹木根部,確保澆透。做足這兩個細節,樹木成活率大幅增高。

家住明珠河邊的顏阿姨喜笑顏開,經過2個多月的整治,困擾她10多年的河水“髒亂臭”問題得到解決。

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底泥疏浚、水環境整治、景觀提升等先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的採用,有效提取河水中的汙染物,河水又恢復“看得見”了。

鸚鵡街瓜堤正街僅有15戶居民,通過立面整治,短短1個月內,老舊房屋煥然一新,9項民生工程細節入手,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潤物細無聲。

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承擔了近百個軍運會建設項目,“我們所有的項目驗收考核都達到了優質工程標準”,集團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

汉阳区“精致”追求引来多家观摩

經過亮化提升後的墨水湖畔燈火璀璨

監管嚴,指揮部每天安排無人機巡查

沒有嚴格、細緻的執行環節,“高質量”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精細化管理是保證精緻的手段。

漢陽區市政建設公司制定的考核標準比《細則》要求更高,用最好的材料,選擇最好的施工隊伍,按照優質標準驗收,“合格”在這裡意味著不合格。

區園林局綠化隊隊長何濤的車上備著三件“寶”:兩把卷尺和一把鐵鍬,大尺量樹坑規格,小尺量樹木胸徑,鐵鍬用來查看樹坑底部是否有黃土,4000多個樹坑要一一“過關”。

為了保證明珠河清淤效果,區水務局自我提升加壓,要求必須露出河底。

除了施工外,漢陽區在軍運會建設整體管理上也不打“馬虎眼”。

為了達到動態反饋“零時差”,指揮部每天安排無人機巡查;每週六召開調度會,研究部署工作,定期梳理問題,責任到人、限時督辦;開會時遇到爭議性難題,就直接用網絡地圖、監視攝像頭現場辦公,遇到難題直接在現場開會,確保每個環節都落實。

汉阳区“精致”追求引来多家观摩

漢陽區在馬路隔離帶打造“街頭小景”

細節足,“老人出門再也不擔心摔倒了”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城市是否精緻,不僅在於規劃上的精美,更在於細微處的極致。

“現在我們老人出門再也不擔心摔倒了”,家住芳草路十里景秀小區的張爹爹笑著說。芳草路重新翻新,路面與人行道原來留下的施工“落差”被填平,小細節解決了大問題。

在芳草路與芳墨路交匯處,沿街一排店面招牌讓路人眼前一亮。書店招牌設計成打開的書卷,藥店招牌則包裝成一顆膠囊,“新店招美觀大氣,不少顧客就是衝著招牌來的,生意比以前也好多了”,牛肉麵館老闆馬建海說。除了拆除違規廣告做好“減法”外,漢陽區從細節著手做“加法”,主動對門面招牌進行提檔升級,小舉動折射城市管理理念的變化。

利用花箱補種樹木時,澆水有時會將泥漿衝出,對整潔的路面造成汙染,難題如何解決?漢陽區園林局綠化隊有“絕招”,他們定製了一批金屬託盤,放在花箱底部,小創新解決了大問題。

光電箱長期暴露在外,箱體的外觀會變髒、生鏽,影響市容,如何美化?區城管委有妙招,他們給光電箱做了一個可移動鋼架,上面用一塊塊塑料草皮拼成“外套”,光電箱秒變綠牆,既美觀又經濟,深受好評。(記者史強 通訊員王凱 鍾小武 周玉琴 朱勝妮 胡佳 陳曉玉 柯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