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節食減肥逼迫身體節能增儲,更容易肥

在門診,有減肥需求的患者經常會問“我通過不吃晚飯來減肥,能行嗎?”我們給出的答案是:不行的。

節食並不能有效減肥

消耗肌肉來維穩

不吃晚飯相當於一種減少餐次的節食行為,這樣做可能短期內(1個月左右)體重會降,但這種快速減掉的體重實際上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減得不多。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就是試試瘦了後力量是不是變小了。

如果不吃晚飯,身體每天就失去了一次補充營養和能量的機會。一般午餐跟第二天早餐距離約15~20個小時,如此長時間不進食,肝臟存儲的糖原近乎耗竭,血糖就會降得過低,此時就會消耗肌肉的蛋白質來轉化成血糖,用來維持身體需要。肌肉是消耗能量最有效的可控器官,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率隨之降低,也就是說,能量(包括脂肪)的使用效率也會明顯下降,結果是不僅體重很快卡在平臺期,身體也變成了“易胖體質”。最終導致即使通過節食瘦下來,但再恢復吃晚飯不僅體重會反彈,甚至反彈得更多(越減越肥)。

逼迫身體節能增儲

午飯跟第二天早飯相隔十幾個小時,中間幾乎沒有能量攝入,身體會以為處於饑荒的危險中,為了生存,身體通過激素調節,保護性的調低基礎代謝率,儘可能保證基本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這主要是通過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和升高皮質醇水平來實現的。

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帶來代謝率下降,人就乏力、萎靡、發冷。不吃晚飯(飢餓)也屬於一種慢性壓力,引起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肌肉、升高血糖、重新分佈脂肪促進向心性肥胖(例如腹型肥胖),不僅如此,皮質醇還會使免疫力降低,讓人更容易生病。

引發報復性進食

不吃晚飯會讓第二天早餐時飢餓感非常強烈,進而在早餐或午餐時吃更多。如此下來,前一天不吃晚飯消耗的熱量,第二天全吃回來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跟營養學一貫提倡的“少量多餐”減肥飲食模式剛好相反,成了“少餐多量”,那效果自然也是跟減肥的目標相反了。

減肥晚餐怎麼吃

由上可見,不吃晚飯不僅不利於減肥,反而會導致越減越肥、力量變差、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那麼健康的晚餐應該怎麼吃呢?首先健康減肥晚餐要食材豐富、營養均衡。其次低脂肪高蛋白肉類、新鮮蔬菜、粗雜糧或薯類主食都必不可少。

在此前提下,借鑑“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傳統健康飲食觀念,晚餐稍微清淡些,少油少鹽,可以蒸菜、煮菜、涮菜、拌菜等烹飪方式為主,不吃得過飽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