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怎麼分清誰是借方,誰是貸方?

2018年已經過去一大半,作為初入職場的會計人,你現在是否在做會計分錄的時候,還總是弄不清楚誰是借,誰是貸?希望看了此文的你,可以在工作與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先上一張圖:

會計分錄怎麼分清誰是借方,誰是貸方?


通過勾稽關係的推導,我們能得到公式:

Δ資產+費用+損失 = Δ負債+Δ其他權益+收入+利得

這個公式聯結了平時會計處理的那句口訣:

等式左邊,資產費用借增貸減

等式右邊,負債權益收入貸增借減

上圖為便於版面設計,上圖中將“所有者權益”簡化為“權益”表示,最後的公式省去本期,變動用Δ符合表示。

如果還看不明白,

給大家換一個說法:

1、首先要理解的是借貸方向,有一句口訣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就是說每一筆分錄都有借方、貸方,而且每個科目的借貸兩個方向的總的金額是相等的。

那麼什麼時候記在借方,什麼時候記在貸方呢?這就要求你知道六個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在六個要素中有兩個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是資金的去向,負債、所有者權益是資金的來源)

收入-費用=利潤

2、訣竅來了,你只要記住資產增加計入借方,接下來我們來推導

資產增加,為了保證等式成立,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總和必然增加,要麼是隻增加負債,要麼只增加所有者權益,要麼都增加,但是這個時候借方是資產,那麼只剩下貸方了,因此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計入貸方。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減少當然就跟上面所說的方向相反了,收入增加或者費用減少都會導致利潤增加,這個時候你的資產是變多了(因為你掙錢了),而資產增加計入借方,因此收入增加、費用減少、利潤增加都計入貸方

3、最後,再展開一個等式:期末的資產 = 期初的資產 + 本期增加的資產(減少就為複數)=期初負債 + 期初所有者權益 + 本期的利潤 = 期初負債 + 期初所有者權益 + 本期收入 - 本期費用,給它變一下 期末的資產+本期的費用 = 期初的負債 + 期初的所有者權益 + 本期收入,左邊的記在借方,右邊的記在貸方。

初學者如何學習做會計分錄?

小編教您個笨辦法:你把一張紙中間劃一條線左邊寫上資產類、成本類、費用類還有損益類的費用科目,右邊寫上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損益類的收入科目

把左邊的科目設為“借方”科目,“借方”科目的增加記“借方”同號相加。“借方”科目的減少記“貸方”異號相減。

同理把右邊的科目設為“貸方”科目,“貸方”科目的增加記“貸方”同號相加,“貸方”科目的減少記“借方”異號相減。

這個你不會都不會畫吧!

好吧,我其實是很擔心你,我先畫一個給你們看看,請看下圖:

會計分錄怎麼分清誰是借方,誰是貸方?


如果可以,你可以把會計分錄也進行填在上面,其實對於會計從業來說,比較常用的會計分錄有如下:

資產類: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無形資產、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負債類:長/短期借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

所有者權益類:基本上都會用到,去查看會計科目彙總

成本類: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

費用類:銷/管/財三大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

收入類: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

牛刀小試

1. 本月提取備用金1000元。

借:庫存現金 1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2. 業務員小王出差借款1500元,以現金支付。

借:其收它應收款——小王 1500

貸:庫存現金 1500

3. 月底小王回公司報銷1000元,餘款退回;若報銷1600元呢?

借:管理費用——差旅費 1000

庫存現金 500

貸:其它應收款 1500

4. 出納將多餘現金1500元存入銀行。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庫存現金 1500

5. 本月計提銀行借款利息5000元;收到銀行存款利息1500元

借:財務費用 5000 借:銀行存款(1500)

貸:應付利息 5000 貸:財務費用 (15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