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是什麼,以後會改成什麼樣?

樹洞的旅行時光


事業單位改革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

按照中央部署,2020年底前,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全部完成。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的事業單位,將按照要求全部改制,實現機構優化,編制縮減。

1、行政類事業單位。無論是完全、主要或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行政類事業單位,按規定將全部清理其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行政職能剝離後,單位整體轉製為公益類事業單位,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部分人員隨職能劃轉調整到行政機關,參加過渡考試轉為公務員,其餘人員全部留轉,或被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結合黨政機構調整,撤併整合部分職責相近、設置重複分散、規模過小的事業單位,同步劃轉涉改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今後,除行政執法機構按照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包括參公單位。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如機關事務管理局,優化職責和人員機構,同機關統籌管理。

2、公益類事業單位

。理順同主管部門的關係,逐步推進管辦分離,強化公益屬性。對於從事科教文衛等基礎性公共服務職能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繼續保持全額財政供養方式(鄉鎮衛生院除外),突出公益服務職能。對於具有收費職能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如不宜或不能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保持現狀或隨機構改革撤併整合;如可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成熟可整體改企,推向市場。

3、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毫無疑問,全部轉企,且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轉企後,其在職人員部分隨職能劃轉,被調整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其餘人員將全部轉為企業人員,實行合同制管理。工齡(滿30年)和年齡(臨近退休5年以內)符合條件的,也可以提前退休或離崗,由社保接管。

目前,遼寧、山東、浙江等地均已退出改革方案,事業單位改革整體壓縮機構、控編縮編的趨勢非常明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後想進事業單位只會越來越難。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職工注意:事業單位改革後,2020年將發生這五大變化!


2011年初,中央確立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改革涉及126萬個機構,3000多萬事業單位職工,隨著近幾年來事業單位編制改革、機構改革、公車改革、離崗創業、工資調整的政策出臺,改革不斷推進,距離預計完成改革的時間已經很接近了,到2020年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那麼未來兩年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關乎3000多萬職工的切身利益,事業單位職工們必須瞭解清楚!

1. 編制改革

事業單位編制將改為聘任制,精簡編制,高校和公立醫院不再佔用編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在2020前轉為企業;取消工勤崗編制。

2. 鼓勵離崗創業

針對於專業技術崗的高科技人才,可帶薪離崗,保留三年編制,並享受基本待遇,解決創業初期生存問題的後顧之憂,也可根據工作需求兼職。

3.工資上漲

提高教師和醫務人員待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上調,已有部分省市開始上漲;未來將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向艱苦地區、特殊崗位傾斜。

4.職稱制度

改變從前事業單位以學歷、資歷、論文為主的學術能力衡量職稱,讓技術人員也能享受應有的待遇。

5. 提高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養老金已經十四連漲,2017年退休的人員,養老金提高5%。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文:湖北中公事業單位


湖北事業單位信息發佈


2020年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到位,除公益類外,全部改制。

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也有十幾年時間了,許多試點地方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完成,部分改製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也基本改到位,包括大部分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類型從2014年開始陸續取消。但事業單位改革進展不平衡,大多數地區只是完成了分類,具體改革也只是部分公益二類和生產經營類基本確定,其它事業單位基本沒什麼變化。

1、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行政監管類和行政輔助類,以及部分行政委託類事業單位,按照政策規定,其職能劃歸機關,今後不再設立行政類事業單位,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基層行政機關單位數額限制較死,行政編制只減不增,本來就少,這幾年還取消了不少,因而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最終去向,是保持不變,不增批該類事業單位有可能都成為一句空話。

2、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設立的醫療衛生、教育、科研等承擔基礎性公共服務職能、沒有收費職權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去向是基本保持不變,是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影響最小的類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也是參公事業單位集中分佈的類型,除過黨群團機關之外,所有的參公事業單位,基本上都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但並非所有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都能夠參公。除鄉鎮衛生院外,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全額供給的地方財政撥款單位。

3、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指有收費職能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其改革方向是:其職能如果能被社會或者市場所代替,將會被推向市場,參與公平競爭,如果職能不能被社會或者市場代替,將保留職能及單位,或者剝離後部分推向市場,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其職能部分轉由其它公益類事業單位或者行政機關承擔。這部分事業單位主要是差額或者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集中的類型,改革力度較大,改革方式多樣,要區別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其人員編制,該取消的取消,該改制的改制,但對於正式職工來講,不會簡單推向社會,一般都會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隨職能調整到新的單位,年齡或者工齡符合條件的,可提前由社保部門接管。

4、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性活動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的改革去向是全面改製為企業,推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類事業單位的人員,在改革過程中,除部分管理人員因身份問題,會調整到其它事業單位任職外,其他人員會隨單位改革全面推向市場。

二、新一輪機構改革過程中,事業單位職能合併到行政機關的,由於基層行政編制緊缺,大部分還是會保留事業編制及事業身份不變,一種是臨時性質,在改革過程和緩衝期內想辦法解決,另一種是安置到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繼續使用事業編制,保留事業身份,具體看各地實際情況而定。第一階段部委改革已經完成,中編辦明確在省市縣改革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搞一刀切。


真寧腔調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明確到2020年,建立起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公益服務體系。事業單位改革的大方向目前已經很明確,就是分為三類: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

1、只轉職能不轉機構。這種是將原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轉至主管部門相關內設機構,原事業單位的人員和編制都不改變。

2、轉為主管部門內設機構。這種主要是因為主管部門原先沒有內設機構可以承擔相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可以單獨設置為內設機構,編制有可能會變為行政編制。

3、單獨設置為行政機構。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確有必要可以獨立設置為行政機構,這種單位的人員以後編制肯定是行政編制。

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可能轉製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私營企業,管理模式由事業單位模式變更為企業管理模式,職員事業編制被收回,改為與企業簽訂合同。

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這類事業單位受到的影響不大,將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分為兩類:

公益一類主要是承擔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等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公益服務。

公益二類主要是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公益服務。

目前,各地都在進行著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的進度不同,在一些具體單位的改革類型上也會有所差異,但是總體的方向是一樣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一、事業單位現狀及改革走向: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以及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

(一)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多為公益性、非盈利性事業單位,包括具有行政職能、行政執法或委託執法職能的以及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參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

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全額供養,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社會養老保險規定,幾與公務員無差別。

編制管理相當嚴格。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中,具有行政職能、行政執法或委託執法職能的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或轉為行政機關,或將職能劃轉行政機關。


(二)財政差額撥款(定額)事業單位,多為有生產經營性收入,但不足以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開支的公益性單位,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予以差額(定額)補助,同樣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社會養老保險規定。

但視生產經營、經費狀況不同,工資、福利待遇有的高於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有的單位時有不達標準、不足額髮放、拖欠情況發生。

編制管理相對嚴格。

這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以生產經營為主業的將轉製為企業。

(三)自收自支及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多為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自負盈虧,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沒有財政支持,特別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意既與企業沒有太大的區別,可執行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或實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及工資福利制度,擁有較為寬泛的工資福利自主權,但必須按規定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因生產經營狀況不同,少數單位工資、福利待遇可能優於前二種類型;但大多數的單位工資、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種優越。

編制管理相對寬鬆。

這二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將全部退出事業單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轉為企業。

二、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後,將只保留公益一類、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一)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衛生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二)承擔高等教育、非盈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文件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z山海


事業單位改革,在東北就已經開始了,尤其是遼寧。目前很多人都把編制看成一種鐵飯碗,生活有保障,但是現如今,編制會逐漸減少,鐵飯碗也會破碎。

隨著時代的發展,編制改革不光是承擔行政職能及生產經營,公益性也在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在東北挽留年輕人才是關鍵。

最重要的一點,鐵飯碗是靠自己的實力,而不是體制,有能力走到哪都不怕!!


msy2711425508


一、事業單位的編制規模壓縮,機構數量會精簡:

由於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和數量需求都由地方政府自行設計,所以給財政帶來極大負擔。

有些事業單位長期有大量空編,為了節約集約資源,國家將重新確定事業編制規模,壓縮事業編制。

從去年開始,公立醫院、高校就已經逐漸取消事業單位編制,這意味著職業穩定性降低,事業單位不再是“鐵飯碗”。現在教師崗不再實行終身制,教師資格5年一註冊、一年一考核。壓縮編制甚至取消編制,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大方向,日後,事業單位崗位不再是永久性的,下崗裁員、新人上位、淘汰更新的情況也許難避免。

空殼事業單位以後將予撤銷;小散弱事業單位將遭整合撤併;職能相同或相近的事業單位將整合。裁減的事業單位數量會設置具體指標,對主動提出整合意見、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事業單位予以嘉獎。

二、事業單位職能配置更明確:

兩會結束以後,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

分類方向具體為: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會迴歸行政機關。重新明確行政職能迴歸後的事業單位職責類別等事項,工作任務不足的予以撤銷或併入其他事業單位。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好的轉為企業;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將創造轉企條件;規模小、運轉困難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債權債務不清晰、歷史遺留問題多的,要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

公益類事業單位將強化公益屬性、去市場化。公益類事業單位一向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允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允許有經營收入,改革會對從事經營活動或有經營收入的公益一類單位,不再保留公益一類類別。同樣,對公益二類中收入以經營收入、競爭性收入為主的事業單位,將不再保留公益二類類別。


中公江蘇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編制改革,現在對於這個消息,大家已經早有耳聞。我國的事業單位眾多,資料顯示,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人員數量約3000萬,事業單位編制又比較複雜,所以改革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2016年的時候,人社部召開的新聞會議上,相關發言人表示,事業單位接下來的改革主要是針對高校和公立的醫院。編制改革為何會從高校和公立醫院開始著手呢?因為在事業單位的3000多萬人中,教育和醫療系統的人數佔了大頭,教育系統的人數約佔了一半左右。

事業單位如果按照社會功能來分主要有三類:(1)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2)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3)從事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

相關消息:一些地方對從事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開始部署改革工作,計劃到2018年底,將此類事業單位轉改為企業。

近日,福建省廈門市部署了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的工作,推進政企、事企分開。計劃將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經濟效益較好、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人員資產規模較小轉制後難以正常運轉,以及長期虧損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進行分類,選擇通過轉企改制或撤銷的方式退出事業單位序列,分別於2018年底、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廈門市已經設定時間節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工作。在2018年,還會有哪些地方出臺相關的改革措施呢?讓我們繼續關注吧。


事業單位小百科


有編和沒編是硬傷 ,同工同酬是永恆的追求。
事業單位產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政府管轄,比較政府總有手探不清的領域,但醫療文化又是國民重大問題。所以關乎民生問題,國家自然得拿捏好,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事業單位,也是老一輩常說的“鐵飯碗”“吃國家的飯”。
可是國家編制配額是限定的,想進去的人確是多得嚇人,導致了一直僵持的僧多粥少的局面。
所以改革的方向首先就是——“同工同薪”"政企分離"。目前我國約有120多萬個事業單位,人員數量約3000萬,體制內的改革總是漫長的。
16年人社部召開的會議上表示過:事業單位接下來的改革主要是針對高校和公立的醫院。
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事業人員的3000萬人中,醫療和教育的比重是最大、最明顯的。況且這兩點也本就是國家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事業單位劃分的種類中的“從事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有計劃將其轉改為企業。廈門就是個例子,已經開始部署了。這就是為了——推進政企和事企分開。
再一點就是——同工同薪問題。
特別是在教育行業,所幹得事和所拿的錢之間的距離就是人與人之間、編制與無編之間的距離。
所謂編制和無編制的區別就是,有編制比合同工要穩定。編制是國家保證,合同工是學校保證。但是別覺得編制工資、待遇就一定比無編高,得分地方和鄉下。
老師的編制和無編分別叫——國編和特崗,無編還有代課。特崗在一般籤三至五年合同,一般分到鄉下中心校,基礎工資加補助。在縣城老師基礎工資是2000內的話,鄉下特崗的工資約是3500左右。同等情況,國編的工資3000內,代課的1500內。
所以明明都是幹一樣的事,代課老師也一樣當班主任,可工資讓人無奈。所以如果是短期三五年教書的話特崗是首選。
但如果是鐵定這碗飯,那麼可以先考特崗再轉正,因為國編的基本上就是公務員,評職稱、五險一金、住房公積金什麼的都是國家首先考慮的,退休後也是有保障的。
雖然國家趨向於同工同薪,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不然為什麼老師一個個這麼摳。(是有原因的)

鎂客網


事業單位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自80年代以來,我囯進行了幾次力度較大的機構改革,但都是對黨政行政機關的改革,而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卻比較滯後,只是到了2012年上級才對事業單位進行了全面核查,緊隨其後又進行了事業單位清理規範,主要任務就是該撤銷的撤銷,該合併的合併,進而下達了各地事業單位的機構數和編制總量限額。把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増作為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的一條紅線,以後各地確需新成立事業單位一律按照審批權限在限額內實施,遵循撤一建一、撤多建一,不増編制,總量內調劑的原則。

事業單位機構改革難度很大,事關全局,牽一髮而動全身,雖說對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那只是淺表性的,沒有觸及到更深層面上的矛盾。目前,事業單位數量眾多,設置不合理,職能交叉重疊,人員眾多,管理機制不健全,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筆者認為事業單位改革的步驟是:一是科學分類。按其功能分為承擔行政職能類事業單位、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二是根據各地實際制定事業單位改革方案及實施意見。將承擔行政職能類事業單位劃歸行政機關,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最終事業單位只保留公益類事業單位,但要和行政主管部門分開,也就是政事分開;三是創新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取消編制,實行員額制。比如對高校及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就是如此。

最終 事業單位改革的落腳點是人員的去留,這也是改革的難點和關鍵。只要把人員的安置去向解決好了,改革也就算取得成功。筆者認為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對非在編人員可全部劃轉到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隨之改制轉企。

二、對在編人員,具備參公事業單位公務員登記身份的可轉入行政機關,不具備的轉入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三、對具有30年工令的、或距離法定退休年齡相差5歲以內的在編人員可實行提前退休。

四、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創業就業,保留三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不發工資,或按一定比例遞減發放,保留人事關係,三年後再決定去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